新華網北京5月14日電(新華社記者周文林)
我國光纖業長期存在的“買棒拉纖”現象在不久的未來有望改變。我國光纖生產最主要的技術瓶頸--光纖預制棒制
造核心技術的研制目前已獲得突破性進展。有關專家認為,隨著光纖生產企業對光纖預制棒生產工藝體系的掌握和實現規模化
生產,國內光纖制造企業不僅擺脫了受制于人的局面,而且在光纖通信領域具備了與國外大公司和同類產品相抗衡的
能力。
突破光纖生產瓶頸近日,從承擔國家“十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光纖預制棒產業化技術開發”的江蘇法爾勝光子有
限公司傳出消息,其獨創的“MCVD+OVD”混合工藝法大規模生產光纖預制棒,不僅生產工藝有創新性,而且產品實物
質量已達到國際同類產品先進水平,從而打破了國際技術壟斷。目前,這一項目通過了由多位中科院院士組成的專家組的鑒定
。5月11日,在京召開的由科技部、信息產業部等中央部委與江蘇有關方面代表出席的該項目成果研討會上,國家863光
電子材料節器件專家組組長陳皓明教授指出,這個突破不僅是某個重要產品在技術上的突破,也意味著我國在真正形成有自身
特色的完整的“光纖預制棒--光纖--光纜--光器件”信息化技術光通信產業鏈上取得了實質性意義的成績。另外,在光
棒產業化技術上取得的突破也將為光電子材料、資源產業和相關行業帶來新的拉升動力。
光纖預制棒制造是光纖生產的核心技術,多年來多為少數跨國公司壟斷。預制棒是光纖的原料,對光纖的性能、質量
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國光纖生產的總體格局為“買棒拉纖”:光纖生產企業所需預制棒的近90%依賴進口。光纖
預制棒制造已成為我國光通信產業最主要的制約因素。
全球光纖產品需求推動國內光纖行業成長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引進光纖制造設備到光纖產業初步形成規模,在20
多年發展過程中,我國光通信產業經歷了幾次起伏。在1997年以前,我國所用的光纖80%以上依靠進口,隨后我國開始
加快了自己制造光纖的進程。2000年全球光纖短缺,為中國光纖企業帶來了發展機遇。統計數據顯示,2001年國內光
纖生產廠家供應國內市場的光纖量達440萬芯公里略高于光纖進口量420萬芯公里。
盡管遇到了全球光纖短缺的市場機遇,我國的光纖生產企業卻未能很好把握住它,從某種程度上說,是受到了光纖預
制棒短缺的影響。我國光纖生產能力較大,但實際生產數量要受到國外少數壟斷企業限量控制的影響,沒有充分發揮生產能力
。去年國內光纖生產廠家實際可供市場的光纖僅占生產能力的2/3。從上世紀80年代起,我國就不斷同美國康寧、日本住
友等公司談判引進光纖預制棒技術,但這些公司對我國企業進行了技術封鎖,迫使國內企業每年要花大量外匯購買國外光纖和
預制棒。由于國內光纖生產用光纖預制棒長期依賴進口,成為制約我國光通信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瓶頸。為此,國家計委、科
技部等有關部門先后將光纖預制棒產業化技術列為重點支持對象。
預期顯示,光纖市場具有誘人前景。據信息產業部的統計,2001年我國光纖市場總需求規模為1400萬芯公里
,銷售額達40億元。據預測,到2005年,我國光纖用量將達到1500公里以上,龐大的市場為我國光纖生產企業提供
了巨大的發展機會。專家指出,隨著國內企業突破了制約光纖生產的上游核心技術--預制棒技術的產業化這個瓶頸的制約,
不僅將有利于滿足國內企業對光纖預制棒的需求,而且將推動我國光通信產業國產化的進程。
核心技術是力量之源進入2002年,我國光纖市場很快出現了供過于求的現象。專家指出,這種現象的產生,不僅
因為國內光纖廠商的擴產,更主要的原因還在于國際光通信巨頭的光纖產量巨增。
據了解,2000年美國康寧公司進行了3次擴產,總投資超過12億美元,其目標是使康寧系列光纖的產量占全球
市場的1/2,法國阿爾卡特公司計劃在2年內使其光纖制造能力擴大3倍。日本藤倉公司也在擴大光纖生產規模,日本古河
公司在收購了美國朗訊公司的光纖部門后,其光纖產量一躍成為全球第二。
經過大規模擴產,今年世界8大光纖企業的年光纖生產能力已經超過全球市場的總需求量。二隨著網絡泡沫的破滅,
全球建設光纖網絡的速度出現下降,為了消化產能,海外巨頭必將重新選擇光纖市場,其對國內光纖廠商及市場帶來的壓力不
容忽視。
業內專家認為,目前國內很多光纖企業的價格優勢已經不存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不論是本地光纖還是進口光纖
,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越來越依靠核心技術。只有那些實力雄厚,掌握核心技術的企業,才能
在市場上取勝。國內光纖企業必須將規模的發展壯大與人才梯隊建設、技術創新的工作有機結合起來,以人才與技術的平臺支
撐產業發展和進步,才能保證企業自身在國際競爭中處于有利位置。(完)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