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科學投資》花費巨大人力、物力擷取的中國人致富的八個故事,我寧愿將它們看作是八個鮮活的案例,是在中國發生的哈佛學不到的致富神話。
類似的選題,印象中《鳳凰周刊》也做過。但《科學投資》顯然做得更好,更生動、精粹而且典型。
就象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從中我們可以洞察財富的秘密—它與風險、企業家精神、市場創新這樣的關鍵詞息息相關。
財富解密之一:風險溢價
初看這些鮮活的故事,有人或許會說:“財富的獲得原來是這么簡單。我只是沒有碰上機會罷了。”
其實不簡單。或者,事后看起來很簡單的事情在事前決不簡單!
當年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有人不服氣,哥倫布即以雞蛋豎立在桌上證明:簡單的事情不一定人人都能想到。
改革開放時期中國人的致富也是這樣。
大家都沒有想到,有人卻想到了。這是什么?是智慧。
大家都想到了,但顧慮各種各樣的風險,很多人不敢去做,但有人做了。這又是什么?是膽識。
財富的獲得正是這樣。許多人與“百萬富翁擦肩過”,缺的可能是智慧可能是膽識。尤其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絕對是對于智慧和勇氣的考驗。
擁有這份智慧和勇氣在人群中并不多見,因而堪稱人杰。芝加哥經濟學家奈特將敢于冒決策風險的人稱之為企業家;奧地利經濟學家熊彼特將這份智慧與勇氣稱之為企業家精神,并指出其本質是創新。對于中國的致富者,不妨稱之為中國的幸運的企業家和創新者。尚需指出的是,這里所稱的企業家是熊彼特含意上的企業家,即不一定是擁有總裁之類頭銜的人,甚至不一定是做企業的人,而是富于企業家精神的人們。
“如果你愛它,請送他到紐約,因為紐約是天堂。如果你恨他,請送他到紐約,因為紐約是地獄。”以紐約為財富象征,這句話道盡了風險和機會是如何地象雙面人,或一枚硬幣的兩面那樣立于世人面前的。
事實上,純粹以勞動致富實際上并不多見。這是因為,一般的體力勞動在社會上不稀缺,而社會從來都是對最稀缺的東西給予最高定價。因此,財富有時是知識的寵兒,更多的是風險幽靈的兒子、是上天對吃螃蟹者的獎賞,或者說是對創新這樣的特殊勞動支付額外價格。除了“尋租”或依靠壟斷地位坐擁暴利之類的特權搶劫外,在通常的情形中,高風險高收益可謂顛撲不破的真理。
對于雙軌制、認購證、猴票以及股票等迅速暴富等案例,講述者評定其風險系數為“零”或“近乎為零”。其實,在每一個致富的故事背后,均無一例外地都有風險的“ghost”(幽靈)在飄蕩。比如,在雙軌制下空手套白狼,不僅需要關系(而關系是財富)、能力(建立和穩固關系的能力),更需要經常觸犯政策邊界,搞得不好甚至有可能因“官倒”而被“法辦”了,這中間的風險是很大的。認購證的風險起初小一些,但因為沒有贏利的風險,所以就有了萬人相爭的奇觀。而當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時,生命就有了風險,認購證的風險也就不再是零。至于后來,認購證無限量發行,風險越來越大,就更不是人人都能玩得起的了。猴票從事后看的確沒有一點風險。但事先有誰能知道這一點?除非未卜先知,否則進票的人不怕砸在手里才怪!想一想,后面的生肖郵票發的不是比猴票多,而是更少會怎樣?或者,猴票硬是再版了又將如何?現在市面上的郵票,其中難保沒有在將來能似猴票一樣發達的。但誰能把寶石從一堆看似相同的石頭中一把找出來?至于股票的風險就更加不言而喻了。最大的風險在當時便是政策不確定。誰敢在中國股市剛開張的時候賭政策如何如何,誰敢放膽賭一下中國股市會在10年后發展成亞洲第二大的股票市場?
在“猴票”的故事中,“當2002年的3月份,薛成貴拿出他依然保存完好的5版猴票時,他的第一反應還是當年那個被他父親狠狠摑得耳朵嗡嗡響的大巴掌,想著因為他當初背著家人拿出自己所有積蓄購買猴票后,他父親整整兩年沒有理過他。”未來的百萬富翁首先得嘗巴掌的滋味,好笑是不是?怪只怪這里邊的風險絕不是零,機會成本也不是零—在他父親看來,薛成貴本完全可以去干點正事。事后羨慕薛成貴的人,現在把他變回去,估計也不是每個人都愿意忍受那一巴掌的。
時至今日,中國人的投資意識、經驗以及風險意識可以說增加了無數倍。但要是新的“猴票”擺在面前,人們恐怕仍不會輕易掏錢。前些天,有人向我兜售WTO的紀念郵票,我想了半天,最后還是沒有買,因為我無法確定這些郵票將來能否升值。
關于風險,最讓我動容的是“邊貿”中的一段文字。“邊貿”的開拓者軍子外出時喪生在莫斯科瘋狂的車輪下,追隨他的符文凱同樣遭受磨難:“他原打算在莫斯科再做一筆,就可以衣錦還鄉了。于是將自己的500多萬元全部購置了大批的皮貨。1998年12月的一天清晨,莫斯科的武裝警察突然包圍當地最大,也主要是由大陸華人經營的皮貨市場,沒收了當時市場上價值幾千萬美元的貨物,符文凱的全部身家就在其中。”
一個人多年的辛苦就此毀于一旦。上述這段話可以說充分顯示出“邊貿”的機會成本與風險。這里的機會成本可以理解為安逸于家中,風險則是私人財產不受保護(沒有章法的稅收、海關,不按牌理出牌的俄國軍警會時不時給你個“外賓待遇”,等等)。“暴利必有巨大的風險”。本來,闖蕩俄羅斯本來就不是每個人能做得到的。而所謂的暴利,在剔除了機會成本和風險的折扣外,所剩還有幾何呢?“1998年的圣誕夜,當莫斯科的大街小巷充滿節日氣氛時,符文凱是與莫斯科街頭的酒鬼度過的。”試問,除了高額回報,還有誰來為符文凱們的“海上漂浮”支付風險擔保?
冒險的素質對于中國人來說格外珍貴,因此回報也應該更高些。八個人進寶庫與十個人進寶庫當然分的不一般多了。相比于中國人最熟悉的務農,經商意味著飄泊和流浪。異國他鄉并非文人夢想中的浪漫之旅,對于商人則是隨時可能葬身他鄉的風險之途。這對于幾千年浸淫于農業文化的中國人來說,有多少人敢去做呢?那敢于嘗試的人,無疑是中華的商界精英,他們的斬獲中包括了風險溢價的部分。
俄羅斯的那次查封“改變了許多在俄華人的命運,有人從此傾家蕩產,永不敢還鄉。”但是,“這一次查封卻未能阻擋后來的尋夢人”,在依然敢于尋夢的人群中,肯定還會涌現出新的百萬富翁。但是,決不可以認為他們的財富是風險系數為零并且毫無機會成本的空手套白狼。事實上,在我看來,純粹空手套白狼的游戲在現實世界上可以說并不存在。
財富解密之二:發現和創新市場
除了風險回報,發現和創新市場是中國改革開放財富神話的另一秘訣。
我仔細端詳,這八個故事都有什么特點呢?都跟市場創新有關。無論是做邊貿,還是投資郵票,或者是證券、期貨,對于和土地打過幾千年交道,中間又掉進了計劃經濟大陷阱中去、惟獨沒有見過市場經濟世面的中國人來說,可以說絕對都是高精尖的游戲,是中國人從來沒有玩過甚至連聽都沒有聽過的游戲。可以想象,玩這樣的游戲一開始必然有一個暴利空間,它便是財富神話的源泉。至于玩著玩著出了一批百萬富翁,而大河文明由此走向了海洋文明,那是后話。
譬如,政府只賣國庫券,卻不管它的流通性,這中間便有個建立國債市場的問題。那么誰來創造這個市場呢?是倒賣國庫券的人們。
對于創造市場的人,市場一般都會給予豐厚的回報。而隨著市場的成熟與完善,一波創新宣告結束,一波暴利也就隨之結束。紅廟子的一級半市場也是如此,認購證和郵票市場也是如此。其他市場也莫不如此。
典型的發現新市場的是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人類要創造財富,需要不斷地去發現新市場,這一任務可以說永遠都不會完成。改革開放中的中國人發現了俄羅斯市場,發現了國債市場,發現了認購證市場,發現了一級半市場,發現了股票市場,發現了邊貿市場,實在就象是發現了新大陸一樣。哥倫布發現土地的新大陸而被授勛授爵。中國人因發現市場的新大陸而致富,有何奇怪?
中國古話主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當今世界,國際資本在全球各市場中流動,被攻擊為蒼蠅追血。可是沒有逐利的追求,哪里會有全球市場的發現、開拓與完善,哪里會有全球化帶給人類的新的繁榮?不同之處,僅在于創新市場在西方更多的是集體有意識的行為,更多的是企業家行為的理性表現,而在中國轉軌經濟的特殊時期,更多帶上了幾許戲劇色彩,并掩沒在致富神話中而已。
在八個故事中,雙軌制的“官倒”可能是最讓人恨的了。但是“官倒”的存在,相當于贖買了一個舊體制。因此,從制度創新的角度來看,從效率提高的角度來看,它亦未必完全是壞事。近期有報道,由于打擊腐敗風聲緊,過去是有錢就辦事,現在則是不收錢也不辦事。何者為優,只有上天知道。
從第一個吃螃蟹的,到大家都吃螃蟹,是一個風險和利潤同時攤薄的過程。今天的中國,做股票的做股票,做期貨的做期貨,做貿易的哪怕是做國際貿易的,分工越來越明確,管理越來越完善,市場創新空間越來越小,所有這些職業逐漸從云端逐漸降落到了地上,暴利當然也就隨之而去。
不過,市場發現和創新是永無止境的事情。今后機會尚多,后生子不必后悔生得太晚。而過去的富翁如不思創新與進取,已經積累的財富則會很快雨打風吹。所謂“富不過三代”是也!
新的浪潮在哪里呢?有心人,好好去等待和把握吧!
百萬富翁擦肩過--《科學投資》揭中國人致富的八個故事
故事一:薛成貴的猴票與強昱的耳光
故事二:符文凱淚灑莫斯科
故事三:簡春暉的價格雙軌制
故事四:許家林為深發展棄仕途
故事五:黃武生“一級半”與“三級跳”
故事六:林登云的期貨登云之旅
故事七:張建國的夢幻國庫券
故事八:北京姑娘的上海新股認購證
分析:我們失去的財富機會
財富解密:風險、企業家精神與財富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