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概念:利用國家調撥價和企業自銷價之間的差價,造就空手套白狼之術。
風險系數:零
機遇保質期:5年
致富把握率:有關系就有把握。
由于中國實行的是漸進式改革,部分物價的漸進式放開出現了價格的差價,形成了巨大的財富漏斗。簡春暉就是90年代初靠價格雙軌制起家的。
1990年,簡春暉了解到石化原料的價格在一買一賣間有巨大的價格差。而他的舅舅恰恰是北京一家化工廠的廠長,于是,他找到了舅舅,商議利用這個價格差好好賺上一筆。
應該說,從財富的敏感度來講,簡春暉一點也不差,至少他看到了這其中屬于自己的那部分利潤;從財富的追尋途徑來講,簡春暉更是一點彎路沒走,其舅舅手中的權柄,足以使他成就這一追求。但問題是,他只攥住了“下家兒”,而“上家兒”從哪里來卻一點頭緒都沒有。
類似于簡春暉這樣的情況,在90年代初尤其的多。他說,有人曾形容,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短短數年間,中國儼然成為了一個大市場,全民經商的壯觀場面著實令人嘆為觀止。街邊小飯館里,10張桌子上,9張在討論“螺旋鋼有沒有現貨”、“搞100噸水泥什么價格”……發展到90年代初時甚至連大學生、高中生都學會利用課余時間找個公用電話,倒騰鋼材、汽車。造成這一局面的一個原因就是,大多數人都像他一樣只把握住一家,或者干脆就是所謂的兩邊“拼縫兒”。
簡春暉剛剛開始時也像這些人一樣,碰到個朋友就問上一句:“認識搞化工原料的嗎?找到了給你分成!薄拔疫@兒有個廠子需要化工原料,有地兒買到便宜的嗎?”……時間一長,他突然發現這樣做不是個事兒。多數這樣的詢問都是石沉大海,即使有回音也是中間夾雜著一大堆中間人的遠遠高出的價格。
一天晚上,他與一個朋友喝酒時,那人突然冒出一句:“你傻呀,找人從中間扒層皮,不如直接找上家兒。”可是,簡春暉也就認識一個化工廠的舅舅。那人又指點他:“好辦呀,找你舅舅解決。咱舅的化工廠又不是以前從來沒有進過料,他從哪兒進的,你就去找哪兒唄。”
第二天晚上,簡春暉就拎著舅舅最愛喝的酒上門兒了。畢竟是自家的外甥,哪里有不關照的呢?簡春暉的舅舅從桌子里拿出了幾張名片,只不過人家是否能夠按官價賣,就要看簡春暉自己的本事了。
接下來的日子里,簡春暉天天奔波于北京市區與河北廊坊之間,奔波于北京與天津之間,拿著那幾張名片尋找他的下家兒。在廊坊有一家國有企業的銷售部,天天上門要貨的人排起了大隊。該銷售部的經理當時極為風光,每天一撥又一撥的人請他吃飯、巴結他,無非是為了能夠從他手中要到官價的石化原料。簡春暉沒錢請這位經理吃飯,也沒錢送禮,就只好天天老老實實地排隊。
時間長了,有人勸他放棄算了,一沒本錢請客,二沒關系鋪路,這樣等下去,根本沒有機會。簡春暉雖然也曾經泄氣,卻依然天天出現在銷售部門口。半個月下來,銷售部的經理都認識他了。終于在一天下午,那個經理沒有應酬,呆在辦公室里頗為無聊時,又看到了簡春暉,將他叫了進去。而一連半個月沒有洗澡、也沒吃過一頓好飯,將手中的300多元錢用盡,原準備再呆兩日就回北京的簡春暉抓到了機會,乘機向經理哭窮,說自己的廠子因為原材料短缺,已經停工待產了。
也許是他一副潦倒、可憐相讓那個經理信以為真;也許是一直利用自己的權力批撥物資,好久沒有做過“扶貧”的好事了,這位經理竟然破天荒地答應以每噸4000元的價格給他20噸石蠟,只比官價稍稍貴出200多元。
簡春暉獲此意外之喜,連忙跑到舅舅那里拿到支票,雇了4輛車直奔廊坊將石蠟拉了回來。然后以每噸5400元的價格與舅舅的企業結算。一趟下來,刨去開銷,他在一個月間就賺到了2萬余元。
再回到廊坊時,簡春暉有了底氣,將那個經理約了出來,一通胡吃海塞后,經理稱簡春暉這個人夠義氣,知道報恩,硬要認他為自己的小老弟。這樣一來,簡春暉的上家兒就穩定了許多。
隨后,那個經理又將進價每噸7100元的20噸聚乙烯以每噸9000元的價格也“轉”到了舅舅的手中。
兩次下來,一共只用了2個月,簡春暉就已經有6萬元入賬,而且沒有什么成本。按簡春暉的話說,這是典型的空手套白狼。
簡春暉慢慢與一些貿易公司建立了聯系。當時石化原料緊缺,不少化工廠都在為原料發愁,簡春暉漸漸不用再靠舅舅的工廠賺錢,而是將范圍擴大到了北京的6家工廠!吧狻币苍阶鲈酱,僅1990年下半年,他就凈收入70多萬元。1991年最多時一個月入賬57萬元。
說到自己那段經歷時,簡春暉說,現在沒有多少人愿意承認自己當初是靠價格雙軌制起的家,雖然當時價格雙軌制是一個擺在桌面上的事實,許多人都知道,許多人也都看的見,然而,從中得利的大多是有權有勢的人。說白了對于有關系的人來說看的是誰的關系更硬,而對沒有關系的人來說,看的是誰有本事套來關系。其次才是對于擺在你面前的機會認識多少的問題。
“你看,現在說起來當初的價格雙軌制是造成腐敗的根源,而在當時,更多的人對于這是怎么回事都沒有搞清楚。如果對那時候從雙軌制中謀取暴利進行抨擊的同時,也應該看到,能夠從中謀取到財富的人的敏感的那根神經。價格雙軌制是一個時期的產物,但是這個產物卻是被善于鉆營的人抓住了,這足以說明一個問題,即你到底有多少鉆營財富的能力。我不否認,在開始的階段,我也是靠關系獲得的財富,然而,兩筆之后,當我終于掌握了買家和賣家后,靠的就并非是關系,而是自己鉆營出來的機會了。”
第三代富翁中有人自得地將此現象總結為:第一代富翁是“半人半鬼”,第二代富翁是“凡夫俗子”,第三代富翁則是“半人半神”—所謂“神”,指的是“第三代”富翁有很大能量,弄錢不花力氣且數量巨大,頗有瞧不起第一代、第二代之意。也就是在這批以官商結合為致富訣竅的“政商”出來以后,中國社會才出現了這樣一首重新劃分富人等級的民謠:“萬元戶是貧困戶,十萬元才起步,幾十萬元馬馬虎虎,百萬元戶才算數,千萬元戶是真富。”
百萬富翁擦肩過--《科學投資》揭中國人致富的八個故事
故事一:薛成貴的猴票與強昱的耳光
故事二:符文凱淚灑莫斯科
故事三:簡春暉的價格雙軌制
故事四:許家林為深發展棄仕途
故事五:黃武生“一級半”與“三級跳”
故事六:林登云的期貨登云之旅
故事七:張建國的夢幻國庫券
故事八:北京姑娘的上海新股認購證
分析:我們失去的財富機會
財富解密:風險、企業家精神與財富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