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武漢4月16日電(皮曙初李延麗)還是春江水暖花開時節,江城空調市場就已散發出濃濃的硝煙味道。先是
有消費者以“自由定價”方式花一元錢買回了冷暖雙制式空調,接著是商家的“空調節”、“空調街”、“空調夜市”紛至沓
來,一些空調品牌更是全線降價,有的平均降幅高達30%。
在業內有“家電業最后一塊沃土”之稱的空調業,其實自去年起“價格戰”已開弓上
弦。近幾年里彩電、冰箱、洗衣
機幾大家電產品經過了一個混亂的“戰國時期”后,已紛紛回歸了“馬太效應”:市場份額向大品牌集中,強的越強,弱的越
弱。目前洗衣機和冰箱超過60%的市場份額都集中在前三名的企業手中。而空調市場的現狀卻仍不夠明朗。有人早就預言,
2002年中國空調業價格大戰在所難免。4月13日是中商集團“空調節”的第一天,記者在中南商場門前看到,伊萊克斯
正在搞周末空調促銷活動,從現場海報可以看到,三款掛機空調售價比原價低六、七百元,而三款柜機降價達一千三百多元。
商場內的硝煙味很濃,買伊萊克斯某款柜機,除送幾百元電費外,再加三、四百元即送價值1280元的冰箱;一款標價為2720
元LG掛機,經過幾番討價還價實際花2450元就可買到,并另送電扇和彩殼。另外,各廠家的促銷手段花樣百出,送二、
三百元的電費、送幾百元的紅包、送微波爐、送手機、送復讀機、送的費、送防雨罩,千奇百怪。在中南商場左首100多米
的一個空調專賣店中,標著各種空調優惠價格的海報下方,竟然寫著“具體價格還可面議”,買空調可以和買菜、買衣服一樣
討價還價了。
從近幾年市場上“天氣變一變、空調銷售翻一番”的現象來看,我國空調市場容量還很大,空調機正逐步由生活奢侈
品變成必需品。但目前許多消費者購買空調的熱情高低還是“看天色行事”,實在是太熱了再買吧,不熱就再等一等。降價對
于消費者來說,無疑是一個“利好”消息。近兩年空調價格的下降,的確給廣大消費者帶來了一些實惠,也促進了空調的火銷
。目前空調行業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在這種形勢下,就是要依靠品牌優勢、價格優勢進行競爭,充分的競爭才能體現產品品
質,才能活躍市場,刺激消費。
但是,前幾年家電產品轟轟烈烈的“價格大戰”給人們留下的混亂印象還沒有消失,空調業如果再步其后塵,一味以
價格作武器相互拼殺,代價也可想而知。“價格戰”的背后,反映最多的往往是質量與售后服務問題。一些企業在降價的同時
,把一些配件更換為低質或過時的,以補回降價的損失,有的企業為實現低價取勝,對空調產品的性能進行刪減,但是購買后
它的使用成本會不斷增加,如此等等,在市場上已不乏其例。近年來,由于商品供過于求所引起的頻頻打折、降價,使消費市
場上形成了一個“怪圈”:企業不打折賣不出產品,消費者不打折就不買產品,而虛假打折、以次充好等價格欺騙行為使企業
的信譽受到嚴重的損害,“價格戰”打來打去,打得商家與顧客互相猜忌、互不信任。
與彩電、冰箱等不同,空調是“三分產品、七分安裝”,如果缺少安裝、維修等一系列售后服務,顧客從商場買回的
空調還只是個“半成品”。業內人士分析,目前空調產品的利潤中,用于安裝、維修等售后服務開支的比重較大,廠家尚需要
依靠足夠的利潤空間來支撐龐大的維修服務隊伍。合理減少用于售后服務的各種開支,能為空調價格下降帶來空間;但如果過
度壓縮,空調產品的售后服務質量必然大打折扣,反而會給消費者增添新的煩惱。在中南商場,一位朱姓消費者對記者說:“
我們當然歡迎空調打折,只是不希望售后服務也跟著打折。”目前,消費者對空調反映最多的還是安裝與維修服務的問題。
既要讓老百姓得實惠,也要實現消費者、商家、廠家三方“共贏”。面對即將到來的空調銷售旺季,無論是生產企業
還是經銷商,顯然都意識到,僅僅依靠單純的“價格戰”已無法滿足顧客的需求,占據市場優勢。服務,已成為空調業界競爭
的重點。近日,中商集團與海爾、春蘭等七家一線空調生產廠家建立服務聯盟,志在以服務和誠信代替價格戰,他們承諾在中
商賣場銷售的空調,保證8小時安裝到位,1個月內包換包退。中商開通24小時服務熱線,組建300多人的快速反應部隊
,協同各廠家的安裝、維修人員,共同負責空調的售后服務。中商集團董事長嚴規方表示,價格戰是權宜之計,降到極限無異
自殺,靠提高服務建立信譽聯盟,能給消費者帶來真正的實惠。
我國加入WTO后,空調市場的競爭還會更加激烈。在武漢市場上記者看到,掀起降價熱潮的很多還是“洋品牌”。
面臨內憂外患的中國空調業已到了“大洗牌”的時候了。在這個時候,“價格大戰”雖然誘人,但更能考驗廠家商家的“耐力
”:只有在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上下功夫,謀求與消費者建立互信互惠的雙贏合作關系,才會獲得良好的信用環境和發展
環境,否則,只能是在環環相扣的惡性企業聯系和消費者的敵視中自掘墳墓。(完)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