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銀行和中資銀行正按照各自的路徑賽跑。BizFoto/攝
本報駐京記者龐義成本報駐滬記者馬凌
花旗銀行與招商銀行在3月里的暫時勝出,是中國金融業變革的標志性事件。它意味著,金融業這塊政府此前緊緊看守的蛋糕,終于來了搶食者。五年之內,這塊面包將大致分食完畢。
兩個得意者與一群失意者
3月21日,花旗銀行浦西支行開業,獲準在華全面開展外匯業務,這意味著此前緊閉的大門自茲逐步洞開。在這場比拼耐力的搶跑之旅中,花旗董事長威爾又成了大贏家。
巧合的是,次日他的中國同行———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
成了另一個贏家。3月22日,招行A股上市在深圳進行首場路演,目標直指百億之巨。
花旗的成功令匯豐銀行多少感到不快,類似的,招商銀行完成上市則令國內對手暗自緊張。
很顯然這并不是故事的全部,更多的人則把它當作一個開放信號:
在這兩家搶跑者的背后,還站立著176家外資銀行機構以及數百家中資銀行機構。
有消息說,除了花旗和匯豐,另外8家實力強大的外資銀行已提出了全面外匯準入申請;而在招商銀行之后,排隊申請上市的還有中信實業、交通、光大、華夏、福建興業、廣發等所有國內股份制商業銀行。與此同時,關于四大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的上市計劃也在激烈的爭論之中。
在當下的中國銀行市場上,大致的圖景是兩列群情激昂的長隊:
一隊是站在央行門口等待準入的外資銀行,另一隊是站在證監會門口等待上市的中資銀行。
用老百姓的話說,它們快要擠破頭了。
招商Vs花旗:速度決定生死
按照國內金融市場開放時間表,今年內對外資銀行外幣業務的限制將全部取消。人民幣業務除已開放的深圳、上海、大連、天津四城市,將再開放廣州、珠海、青島、南京、武漢五城市;明年開放濟南、福州、成都、重慶;第三年開放昆明、北京、廈門;第四年開放汕頭、寧波、沈陽、西安;第五年取消所有地域限制。五年內取消所有現存的對外資銀行所有權、經營和設立形式的限制。
“中國民間金融資產已超過10萬億,而其中的大部分得不到有效的增值服務,”國家開發銀行市場與產業分析局局長王大用說,“對于外資金融機構來說,這是一種極大的吸引,因此未來五年其進入速度必將加快。國內銀行業能否承受這種巨大的壓力,要看其自我改革和調整的速度。”
由于開放時間表的存在,速度成為決定生死的關鍵因素。正如花旗支行開業和招商上市兩個事件所標志的那樣,前者偏重量的擴張;后者偏重質的調整。而兩者交互作用,將成為推動未來幾年中國銀行業變革的主要力量。
3月21日,花旗集團董事長威爾在接受采訪時,毫不掩飾地對其中國戰略提出了速度要求:“我估計未來5年花旗銀行在中國國內的業務將快速增長,這個速度將會兩倍于我們中國首席執行官的預計。”與此同時,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在深圳強調“上市的五大目標”:補充資本金、消化歷史包袱、強化管理、國際化、解決激勵機制。
以目前的情況看,外資銀行量的擴張猶如水銀瀉地,正毫無停留地按照時間表的進度向前推進。“網絡、人才、產品,這些都是當務之急。”匯豐銀行駐中國總代表處公共事務主管張丹丹說。
盡管在第一輪競爭中被花旗搶先,但匯豐并不甘心。“我們馬上要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城市同時推出全套外匯服務。”張丹丹說。匯豐目前已在國內9個城市設立分行,并且還有兩間代表處,基本完成了對中國最富庶的三大地區———長江流域、珠三角地區、環渤海地區的戰略布局,并于2001年12月底以6260萬美元購入上海銀行8%的股權。
與花旗一樣,匯豐銀行在外資銀行的競爭隊列里搶得先手,并不僅僅憑雄厚的資金實力。
實際上早在花旗1902年于上海設立分行之前的1865年,匯豐即已在國內開展銀行業務,花旗銀行在國內擁有的一切資源——包括悠久的歷史、深厚的關系、巨額的投資等——匯豐并不稍讓,而前兩者在中國這樣一個正在轉軌的市場往往具有決定性意義。有鑒于此,分析人士相信在未來幾年中,花旗和匯豐會繼續領跑,而兩者的競爭亦會不斷加劇。
回過頭來看招商銀行。盡管此前,已有三家國內股份制商業銀行———深發、浦發及民生———上市,但業界仍普遍認為招商銀行是國內營運質量最好的銀行之一。
“上市從開始設想到最終實現,我們用了兩年”,招商銀行上市小組負責人鄭先炳說,“我們要做出一家像樣的銀行。”
根據招股說明,2001年度截至上市前招商銀行的幾項營運指標如下:資本充足率10.26%,平均資產收益率0.59%,不良貸款比率10.26%。
而同期外資銀行的平均資本充足率15%以上,平均資產收益率1%以上,不良貸款比率1%以下。
高危區域的變革
根據麥肯錫研究報告,在中國按照WTO協議準備開放的領域中,銀行業是當前受保護程度最高、開放后受沖擊程度最大的行業,可以說,這是加入WTO后最令中國政府擔心的“高危區域”。
外資銀行將在制度、經營和管理三個層面對國內銀行業提出挑戰。
制度層面的挑戰大致有三點:一是中央銀行實施貨幣政策和增強宏觀調控的能力受到威脅;二是以“分業經營、分業管理”為核心的金融體制及其有效性將面臨強烈沖擊;三是不規范的、缺乏現代企業制度內涵的商業銀行制度及其低下的制度績效將使國內銀行的市場競爭力受到損害。
經營層面的挑戰有三點:國內銀行的市場份額將不斷下降,加入世貿組織十年之內,外資銀行的市場份額將從2%提高到20%到30%;國內銀行的利潤將減少,一些高質量、有信譽的客戶———特別是沿海地區客戶———將轉向外資銀行;資金逐步轉向外資銀行,將對國內銀行的流動性產生不良影響,尤其是不良資產比率相當高的國有商業銀行,流動性的損失將使它們的風險加大。
管理層面的挑戰,是國內銀行當前面臨的最為突出的挑戰。國內銀行不僅要直接面對國外現代商業銀行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經營機制、運作效率的沖擊,而且要遵循國際監管標準,在會計、統計、財務、稅收、呆壞賬處理、信息披露等方面與國際準則保持一致。
“這么看起來,國內的銀行好像沒有活路了,”亞洲開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湯敏說,“其實不然。首先我們要看到國內銀行還有5年保護期,在此期間它們可以迅速學習吸收外資銀行的先進經驗進行自我改革;其次國內銀行幾十年來建立的遍布全國的網絡,不是外資銀行幾年間就可以實現的,在相當大的領域國內銀行仍然有較強的比較優勢。因此我們對國內銀行未來的前景仍然持謹慎的樂觀態度。”
“國內銀行的基本營運指標如回報率、資本充足率、不良資產比率方面與國際銀行的差距在5到10倍以上,因此5年以后會發生什么,要看我們的政府和銀行現在下怎樣的決心,”王大用說,“經營和管理層面的問題,企業可以自己解決,但體制方面的問題,非政府下決心不可。”
比如說,與招商銀行等股份制商業銀行相比,四大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占有了絕大部分的金融資源,而其運營效率卻最為低下。因此中國銀行業變革的關鍵在于“變革四大”。
在2002年1月底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召開以前,業界紛傳“四大國有銀行將進行股份改造并上市”的消息。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戴相龍在會后對此作出了明確答復:國有商業銀行是經營貨幣的企業,將其改造成股份制商業銀行沒有政策上的障礙。但目前國有商業銀行還存在許多問題,還需在會計制度、銀行制度、管理水平等方面進一步完善。
戴相龍的這一態度表明了中央銀行的決心,但也透露出一些無奈,因為這意味著四大銀行目前還不具備上市的條件。
3月11日,戴相龍提出國有商業銀行改革計劃。
這一計劃表明了中央改造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路徑:公司化,股份化,然后上市。“上市并不能解決一切問題,但這是一個大改造的開始,”王大用說,“這里面必然牽涉到大量人員和資源的重組,難度將非常大。但是要面對5年后的普遍國民待遇,主動的重組總比被動的重組好。”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 新浪網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其中細節未經新浪證實,特此聲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