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消息說,今后上市公司的會計年審甚至首發、增發和配股會計審計報告,都可能由境外會計師事務所操作;而他們還處于“戰國時代”的同行們,須經歷痛苦的洗牌過程
12月11日中國正式成為世貿組織成員方之后,通過中國注冊會計師資格考試的外國人獲得國民待遇,即可以合伙或合并成立會計師事務所,且已有的合資公司不只限于雇傭持有中國注冊會計師證的會計師。
另一方面,據一項針對境內會計師事務所的公信力調查,七成以上的投資者不太相信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上市公司財務報表。
本報記者 孫紹林
可以找一百個理由為境內會計師開脫,但無法回避其掉入信譽深淵的現實——
安然破產也擋不住境內上市公司對“五大”會計師所的青睞。12月5日,東軟股份(600718)董事會通過決議,2001年的年度財務報告的審計機構將改聘安達信,此前,這個項目屬于沈陽華倫會計師事務所。
東軟認為,盡管出了“安然事件”,市場上的潮流還是認為“五大”普華永道、畢馬威、安永、德勤、安達信的公信力比較高,聘用他們可以提升公司形象,而且很多新上市公司已經這么做了。
盡管境內會計業不時發出種種“委屈”的聲音,諸如“為了自身生存,實在沒有辦法”、“現實問題太多,非一家努力所能改觀”等等,但市場不相信眼淚,也沒有耐心聽過多解釋。像東軟這樣的公司已經在用行動給境內所猛敲警鐘了。
據不完全統計,上市公司2000年度會計報表中,審計調減資產總額454.5億元,占審計前資產總額的2.2%;審計調減主營業務收入79.6億元,審計前主營業務收入的0.8%;審計調減主營業務成本30.2億元,占審計前主營業務成本的0.4%;審計調減利潤總額84.7億元,占審計前利潤總額的7.5%。但問題是,境內所離“把業務質量做到最好”還有多遠。
11月,中央電視臺進行了一項針對境內會計師所公信力的調查。結果超過八成的投資者認為,如果上市公司造假,會計師難辭其咎;七成以上的投資者不太相信由會計師出具的上市公司財務報表。有業內人士說,會計造假現象是法制沒有跟上經濟發展時出現的普遍現象,并非中國獨有,但在境內會計師所被投資者極其不信任的事實面前,這些寬心的話未免過于蒼白。
互相傾軋,惟利是圖,買殼經營,質量低下,但“覆巢之下,豈有完卵”——
A明知所在的會計師事務所項目上的“地雷”,但A不說,而是放棄該項目,坐觀B完成此項目。當B簽署了“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后,A再站出來舉報B,以達到搞垮對方的目的。薩理德中瑞會計師事務所總經理張連起告訴記者,這樣的事情屢見不鮮。
一位專業人士對記者說,有些人根本就不是注冊會計師,而是“注水會計師”,甚至有的會計師所干脆不做審計業務,而是專門幫企業做假賬。
這位人士兜底:在會計行業,同樣存在許多買殼經營的案例。一般是財大氣粗的老板,專找經營不好或有意退場的事務所,通過某種手段“買”下來;如果自己身份不方便,可以找別人出面,而自己則以事務所顧問甚至部門經理等身份出現。這些“借殼經營”的事務所有很多純粹以自家賺錢為目的,不顧行業形象,在留取風險積金之后,每年的收入全部分光。
由于規模較小、人員有限等原因,為了拉住客戶,許多境內所不得不將審計費用一降再降。中央財經大學會計系王君彩教授舉例說,“五大”能投入時間和人力去實地查檢產品數量,而許多境內所考慮審計成本,往往核對一下賬目就了事。
在上月安然被迫承認進行了巨額欺詐以后,五大國際會計師所發布聯合聲明,表示將在財務公開業務方面更加恪盡職守,以新的標準對合作中的欺詐進行監督,堅守公眾責任。盡管這個聲明也是被迫做出的,但是它畢竟顯示了一個基本信息,就是“五大”具有強烈的“命運共同體”意識,知道覆巢之下沒有完卵。他們甚至設立了基金,用來彌補下屬注冊會計師的業務過失,共同維護行業和企業形象。
有關人士認為,境內目前還處于“戰國時代”,須經歷一個痛苦洗牌過程。
部分既得利益者是短期行為的重要根源,年輕力量向該行業提出一個巨大的命題:要現在還是要未來——
一位年輕的注冊會計師離開了他所在的那家境內所。他極為遺憾地告訴記者,盡管這是一家比較大的所,但他實在無法忍受那種壓抑活力的“辦公室政治”和所領導“抓緊撈一把”的短期行為。
他解釋說,圈里人都很清楚,如今的境內所開始建立時大都是源于政府行為,掛靠在機關下面,所領導都是委派下來的老同志。但在脫鉤改制之后,部分所領導作為既得利益者,由于有股權在自己身上,完全控制了所的發展。而最關鍵的是,這部分年齡比較大的人當中,有的甚至基本不懂會計專業,更沒有獲得過正規的會計資格,為了維護既得利益,在事務所發展方面充斥了相當多的短期意識。
在這樣一種環境中,所里年輕的會計師要么閉嘴,要么走人。而極不公平的是,那些年老的既得利益者是不會在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上簽名的,這樣,即便出了問題,他們也基本上不會失去什么,說得再明白些,就是只獲得利益,不承擔風險。而王東則談及另外一種情況,就是有的會計師所專門讓年老的會計師簽字,由于年齡原因,這些人“不怕”承擔責任,當然這樣的年老者一般只是事務所的普通“打工者”。
中注協披露,全國現有的54220名執業注冊會計師中,30歲以下的不到10%,而50歲以上的竟占48%,其中60歲以上的接近30%,而大學以上學歷的僅有28%,其中有大批執業注冊會計師是考核通過的。
但在國外,合伙人工作到55歲就要退休,而境內的注冊會計師可以干到70歲。
合伙制成了拼湊制,處罰效果有限,進出機制僵化——
規范的合伙制是一種“連坐”的體制,是平等協商和相互制約的契約性組織,而目前有些境內合伙制所,在內部只是各自為政,把項目收入的一定比例,一般是40%左右交到所里,其余由合伙人自己安排。
當然,推動境內所向合伙制轉化是發展方向。
近年來,許多境內所都進行了合并,出現了一些規模較大的“合伙制”事務所,但這里面又有問題。張連起透露,境內許多“合伙制”會計師所其實是一種“分伙制”,就是說,合并后的會計師事務所在業務上還是互不過問,缺少相互監督的機制,這一點和國際上規范的合伙制事務所完全不同。
一份調查顯示,深圳許多原本采用了合伙制的會計師所,如今又回到了有限責任公司的形式,這主要是由于合伙制和有限責任公司制的會計師所雖然承擔不同的風險責任,但收益差異卻不大。而且部分地由于相關法律法規環境不完善,境內至今還沒有形成一家能與“五大”甚至“十大”相抗衡的會計師所。
為此,業內人士張連起呼吁建立統一的規范的合伙制事務所,通過無限連帶賠償責任,提升會計師事務所的責任感與公信力。他還認為,在對造假責任人的處罰方面,行政處罰效率太低,不能給其形成“致命打擊”,最好的方式是加大民事賠償力度,提高其造假的風險成本,才能給整個行業提供有效警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會計師說,在境內所當中,有相當一部分對會計師的個人罰款實際上是由事務所交付的,這明顯減輕了造假的直接操作者的心理壓力。
新浪閃爍短信,閃亮登場,傳情無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