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天津12月12日電(記者李道佳 孟華 張澤偉)我國正式入世后,外資保險公司進入我國市場的速度將加快,國內保險企業積極應對,我國保險市場的潛力將得到充分釋放。但業內人士認為,要做大、做強中國保險業,在人才、服務、保險投資以及市場監管法規等四大方面存在明顯缺陷,需要各方合力突破。
美國友邦保險有限公司董事長兼行政總裁謝仕榮日前在此間說,中國保險公司與外資 保險公司的競爭,首先關鍵是要加快培養專業保險人才的速度。
謝仕榮說,中國國內的保險企業目前發展很快,但專業人才的缺乏是最明顯的。過去中國保險市場長期由少數公司占據,缺乏競爭,對專業有深度了解的人不多。他說,作為外國公司進來時往往先找大都市,但感覺還是專業人才不夠。在上海10年了,人才還是少,入世后更多的外國公司進來后,對人才的爭奪還要厲害。因此保險業一定要在精算、投保、會計制度、保險投資等方面加快人才的培養,而且最重要的是這些人才要懂得如何開拓市場。他們公司已經與復旦大學聯合培養了一些這方面的人才,但是中國太大了,人才還遠遠不夠。
據了解,缺乏保險專業人才的確是可能嚴重影響我國保險業發展的首因。天津市保險同業協會秘書長回金鰲介紹,我國目前保險從業人員有10多萬人,但大多數是從其他行業轉來的,沒受過保險專門教育,人才現狀是經驗型多,知識型少;保守型多,開拓型少;單一型多,復合型少;粗放型多,效益型少。這個問題在入世后必須引起有關方面的高度重視。
其次,服務將是今后保險市場競爭的主流,國內保險企業急需轉變服務理念和服務方式。這是一些來自美國、韓國、日本保險業界人士針對國內保險市場的現狀作出的又一判斷。
來自東京海上火災保險株式會社常務董事和田博義說,作為服務行業,保險企業的信譽尤為重要。信譽的建立需要長期優質服務的信念,讓顧客買保險時服務很到位,而需要賠償的時候就很難,一些國內企業的做法不能再這樣繼續下去。
業內人士分析,今后價格競爭已不再是保險業競爭的主要手段,服務已經成為消費者評判和選擇保險公司的重要標準。除了立足于對保險產品的熟知、對客戶耐心熱情服務外,保險公司還需要考慮根據客戶的不同情況,將公司的各類產品有機組合,為客戶設計科學合理的保障計劃,才可能贏得更多消費者的信任。
北京保監辦的一項市場調研表明,有57.1%的市民認為國內保險公司目前提供的服務仍有待提高。中央財經大學的一位教授介紹,一些外資保險公司正在計劃通過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務,來作為未來競爭的利器。如剛剛獲得財產險牌照的兩家德國公司安聯和格寧,已經計劃入世后在車險產品中提供附加服務,即當車險客戶的車出險后,保險公司會先借給保戶一輛車開。
目前國內有的公司也通過舉辦各種公益活動,宣傳自己的服務理念;有的公司通過舉辦客戶沙龍,為來自各個行業的客戶提供交流信息的機會。另外,與銀行合作、為保戶提供方便也開始為一些內資保險公司視為服務競爭的“高招”。但一套完善服務理念的確立尚需時日。
第三,把保險作為一種投融資手段,讓保險在今后的國家金融體系中成為一支重要力量,是中國保險業做大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謝仕榮認為,目前,中國保險業投資渠道狹窄,只限于在銀行存款、買賣政府債券、金融債券和國務院規定的其他資金運用形式。這樣,即不利于提高投資效率,也不能為客戶創造更多的效益。如不擇機改進,對保險業的長遠發展不利。
但同時,國內保險業在投資上又不能太急。他著重提醒國內保險企業,在保險資金入市問題上一定要謹慎,既要小心又要有耐心。股市大起大落風險系數較高,保險客戶很容易受到損害。國外很多頗有實力的保險公司破產,都是因為在證券市場中投資失敗造成的。
據了解,中國保監會于今年年初批準8家保險公司再次提高保險資金入市比例,投資證券投資基金的資金限額占上年末總資產的比例分別達到15%、12%和10%。但不少專家認為,在目前國內資本市場尚未完全理順的情況下,保險企業目前在投資上要采取保守態度,保證收益率。一定要樹立“百年老店”的思想,要重視培養市場,夯實基礎很重要。
此外,國家在放開對保險公司投資領域時也應有更全面考慮。例如,可以讓保險公司提供個人住房抵押貸款或投資房地產。一般銀行不愿對個人做長期貸款,而保險公司可以提供20年、30年貸款。專業的保險投資機構還應多借鑒西方發達國家較為成熟的作法。
第四,保險中介市場體系和監管機制的不完善,是亟需突破的制約保險業發展另一“瓶頸”。成熟完整的保險市場應包括保險人、被保險人和保險中介機構,其中保險中介又包括保險代理人、經紀人和公估人。
目前全國保險代理機構(站所)有近10萬家,全國財產險保費收入的40%以上來自代理人,而壽險全部保費收入的80%是由代理人收到的。目前我國保險代理人已漸成新興行業,也建立起了較為嚴格的“保險代理人”資格考試制度。但由于我國引入這一新概念的時間僅幾年,要培養形成知識豐富全面、具有較強敬業精神的保險代理人群體還有許多工作;而能為投保人和被保險人提供高水準風險服務的保險經紀人,目前還不為人所熟知,北京、上海、廣州的一批保險經紀公司1999年方獲批準成立,對保險市場健康發展的作用還未能顯示。
同時,盡管在中國保監會成立之前,國內已有5家保險公估公司,也開展過一些業務。但因為有的隸屬政府部門,有的隸屬保險公司,長期以來保險公司包攬了對保險標的的檢驗、定損等工作,它們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其作出的結論往往難以令被保險人信服,極易引起保險糾紛。因此,發展一批獨立公估公司,為保險所涉各方提供一個相對可以信賴的獨立評估體系,將是我國保險業健康發展的一個必要條件。
近年我國對保險業的監管得到了加強,保監會及一些地方保監辦相繼成立,出臺了一批法律法規,嚴肅查處了保險市場中高手續費、高返還、低費率等惡性競爭行為,使保險市場秩序有較大改善。但應該說,中國保險市場秩序的混亂狀況仍未有根本改觀。
有保險學專家稱,中國入世后對保險業的挑戰最大的不是保險公司,而是政府監管機構。目前一些監管法規不完善,同時國內保險業中的法律透明度與世貿組織要求的原則仍有距離,監管規章體系需要修改。要讓中國這個世界最大的潛在保險市場早日變為現實市場,除了保險企業外,相關部門和企業的工作也至關重要。(完)
清醒看世界 評2001年十大新聞贏掌上電腦MP3大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