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10日電 衛生部醫政司有關人士今天表示,雖然目前我國大醫院和中外合資合作醫療機構之間的競爭尚未表面化,但實際上醫療人才的競爭已經形成,醫療人才由著名大醫院流向中外合資合作醫療機構的局面已經出現,公立醫院技術骨干隊伍的穩定性面臨挑戰。
據記者了解,這一次的醫療人才流動已是第二輪流動,第一輪人才流動對大醫院的沖 擊是由于出國熱和棄醫從藥熱。業內人士分析說,入世后,進入我國的中外合資醫療機構中實行人才本土化是一個必然趨勢,即輸入資本,當地招聘人才,迅速而有效地占領市場。公立醫院高級人才有可能大量流入條件好、待遇高的合資醫院,而高級醫療專業人才的流失,意味著公立醫院的市場份額減少,業務技術水平下滑;同時,公立醫院想留住人才,就要在提高醫療質量、效益和人才待遇上下功夫,這種競爭局面的形成將促進醫療水平的提高,并對老百姓的就醫有益。
記者了解到,“洋醫院”的中國大夫一般月薪萬元以上,他們都有很好的國外學習背景和較高的業務水平。業內人士認為,相對優厚的待遇給國內醫院帶來了很大的壓力。現在國內醫院正在實行營利醫院與非營利醫院分類經營,“洋醫院”參與爭奪人才會使這場競爭顯得更加激烈。
據新華社北京12月10日電:衛生部有關人士今天說,由于醫療行業的特殊性,入世后,外資獨資開辦醫療機構在中國依然不被允許,這一舉措也是按照國際慣例執行的。
據悉,我國現有各級各類醫療機構30多萬家,其中非公有制醫療機構13萬多家;經過衛生部正規審批的中外合資合作醫療機構200多家。
衛生部有關人士說,在我國實施規范地、有限制地開放醫療市場,并實行市場準入制度后,以往開辦的中外合資合作醫療機構也有因資質、資金投入不夠被取締的情況。
清醒看世界 評2001年十大新聞贏掌上電腦MP3大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