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林丹
中國加入WTO,對洋茶進口的關稅壁壘沒了,但歐洲卻對中國茶豎起了“綠色壁壘”。正在珠海舉行的首屆中國茶葉經濟科技論壇上,行家、學者們烹茶論道,探求破壁之法。
100多年前,茶的唯一生產國———中國獨家壟斷世界茶市場時,絕對沒有想到,有一
天她的茶在國際市場上每公斤僅值1至2美元,平均茶價比印度低4成,比斯里蘭卡低6成多,甚至比肯尼亞的茶葉價格還要低20%。綠茶原本是中國的優勢,1990年出口20.4萬噸,創匯4.2億美元,斯里蘭卡出口20.3萬噸,創匯3.7億美元。但是,10年之后,中國出口24.9萬噸,創匯僅3.9億美元,斯里蘭卡出口26萬噸,創匯7億美元,幾乎是中國的一倍。中國茶人自嘲:全世界中國茶生產面積第一;產量第二;出口第三;創匯第四。
今年11月,中國邁入WTO的大門,中國茶更受到雙面夾擊:進口綠茶、紅茶、花茶、普洱和烏龍的關稅在1999年1月10日前高達80%-100%,加入WTO之后,中國農產品的關稅將下降到14.5%-15%,茶葉進口許可證和配額也將逐步取消,洋茶將長驅直入;而歐盟卻大幅度擴大茶葉中農藥殘留的檢驗種類,從6種擴大為62種,降低茶葉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的標準10倍-100倍。顯然,這是歐盟針對低價的中國茶砌起的“綠色壁壘”。
安徽省茶葉進出口公司總經理李念華說:“雖然茶葉中有農殘含量,但在茶湯中浸出的很少。歐盟不顧飲茶實際,硬性規定干茶檢測,而不是湯檢,這將成為中國茶葉出口的最大障礙。”
事實上,由于擔心中國茶葉的農殘和重金屬污染超標,歐洲已經削減了對中國茶的進口,過去兩年減幅超過37%。在德國進口茶葉份額中,中國已從第一退居第二。美國、日本、澳大利亞、俄羅斯亦以食品安全為由,仿效歐盟提高了對茶葉農殘的控制標準。
其實,所有茶人心里都明白,中國茶要突破“綠色壁壘”必須合縱連橫,結束春秋小國混戰,打出品牌茶,否則,連自家的市場都可能保不住。人民大學教授何凡興更疾呼:中國茶產業必須產生巨無霸!據悉,中國有5萬多家茶企業,卻幾乎沒有品牌茶,大部分企業的年產值只不過幾百萬元。中國的名優茶有上千種,卻沒有一種成氣候,有規模。何凡興斥之:“這是典型的雞頭文化。”而英國“立頓”茶在世界五大洲市場的占有率達60%,年銷售額數十億美元。說起來真讓人悲哀,中國人發明了火炮,英國人卻用它打敗了中國;中國是茶的鼻祖,英國人用它賺的錢比中國人多,英國品牌所占的市場也比中國茶大。
一些有戰略思想的茶企業正努力將“茶”從土特產中“拯救”出來,讓它成為人們高尚享受的標志。北京張一元、吳裕泰、山東猴王等品牌已經從混戰中掙脫出來,在國內享有一定知名度。珠海德信茶按照食品標準生產小包裝茶和袋泡茶,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口感標準,成功地從“地攤貨”走上英國、澳大利亞、日本超市的貨架。中國茶葉學會理事長陳宗懋認為,越來越多的發達國家認識到綠茶的保健功能,綠茶占中國整個茶出口量的68%,說明中國綠茶仍具出口優勢,關健是必須用現代工業企業思想生產茶,用現代營銷手段樹立大品牌。
訂短信頭條新聞 天下大事盡在掌握!
訂實用短信,獲贈超大VIP郵箱、個人主頁、網上相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