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在我國大宗農產品進口大于出口的情況下,歷來為進口糧食的主要品種的小麥卻是反向發展,出現出口大幅增長、進口大幅下跌之趨勢——
小麥進出口形勢緣何逆轉
據海關統計,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大宗農產品進口大于出口的情況下,歷來為進口糧
食的主要品種的小麥卻是反向發展,不僅進口量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66%,而且出口量同比大幅增長了236%。小麥凈進口18萬噸,同比下降125%。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加入WTO后,我國的小麥進出口情況將會怎樣?
記者采訪了長期獨家代理和經營小麥進出口業務的中國糧油食品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小麥部的楊虹總經理。
兩大原因水到渠成
楊虹說,小麥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特殊商品,在我國特別具有戰略意義。
過去在農產品短缺時代國內小麥供給不足,加上近些年國內獨資和合資的面粉加工企業的增加,進口小麥、出口面粉和麥麩的來(進)料加工業務越來越大,所以小麥的進口量比較大,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麥進口國。
但是,自1996年以來,我國農業連續四年豐收,國內小麥庫存壓力加大,國內市場小麥供求總體呈現供過于求的局面。因此,今年國家沒有安排小麥進口配額。此外,國內及東南亞面粉市場不景氣,致使今年國內小麥的進料加工業務出現萎縮,用于來料加工的小麥進口與上年相比大幅度減少。
小麥進口大幅下降的另一個原因就是由于農業結構調整初見成效,國內小麥的品質有所提高,替代了一部分進口。去年優質專用小麥種植面積已達9000多萬畝,占全國小麥播種面積的1/4多。許多面粉廠、食品廠紛紛選用國產優質麥替代進口優質麥。
楊虹說,隨著糧食的持續豐收,漲庫問題比較嚴重,以致騰不出庫存再裝新糧。最為突出的是北方的春小麥,已退出保護價收購范疇。為實現小麥的有序流動,既保持市場的相對穩定,又使市場相對活躍,保證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出口小麥就成了一種自然的選擇。
出口具有一定優勢
大規模出口小麥是新中國歷史上的首次,在出口品種上主要是選擇北方春小麥,品質控制在陳化糧與陳糧之間。這種小麥在國際市場上只能做飼料小麥,由于韓國是飼料小麥最大的進口國,因此,我國小麥的主要目標市場就是韓國。如今,該國市場占我國小麥出口量的52%。此外我們還開拓了菲律賓和越南市場。
在亞洲特別是東南亞市場上,印度是我們主要競爭對手。而在飼料小麥市場上,我們的競爭對手幾乎包括世界上的各大傳統小麥出口國,譬如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歐盟,特別是烏克蘭、哈薩克斯坦等地區。我們小麥的出口離岸價是所有競爭對手中最高的,之所以還能擴大出口,主要是我們較好地抓住了市場時機,加上我們與主要進口國的距離較近,運距短,運輸靈活,占有一定的優勢。
入世后進口增長是總體趨勢
楊虹總經理認為,今后我國小麥的進口量的多少要取決于今后幾年我國小麥的供求情況、國際市場小麥供求及價格的變化情況以及國內農業政策的調整情況。不過,中國加入WTO后,進口小麥總的趨勢應該是增長的。
由于收購成本及運輸成本高,我國小麥在國內市場上的價格較高。在加入WTO后,目前出口采取的補貼政策不再適用,如何利用WTO的有關規則支持出口,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新課題。
楊虹指出,就國內市場而言,小麥應該進一步優化品質,推廣優質專用小麥的種植,以滿足市場對優質專用小麥的需求。由于種植規模的限制,應該在品種創新上多下功夫,以降低加入WTO后國產小麥面臨的極大競爭壓力。向清凱
訂短信頭條新聞 天下大事盡在掌握!
    新浪企業廣場誠征全國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