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彩電、冰箱和洗衣機的家電行業和普通投資者的聯系十分密切。那么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后,家電行業的上市公司將會面臨怎樣的機會和挑戰呢?我們首先看一下目前國內彩電行業上市公司的總體情況。
中國的家電行業起步于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中期已經形成了企業眾多、產品過剩的局面。以彩電為例,鼎盛時期全國有300家左右的生產企業,往往一個省就有幾個電視機廠
。1996年,國家放開了彩電銷售價格,四川長虹率先掀起價格大戰,到今年上半年,主流彩電的價格已經跌去了80%。持續幾年的彩電價格大戰既促進了企業的技術進步,也使絕大多數企業被淘汰出局,百花、孔雀、黃河、西湖、金星、北京等品牌電視,已在不知不覺中不見了身影。大浪淘沙之后,長虹、海爾、康佳、TCL、海信、廈華、創維、熊貓、科龍等國內主要的家電企業或其控股公司都已上市,并且向多元化業務擴張,這些大集團迫于產品過剩,已經開始憑借現有的技術落差,在非洲、東南亞、東歐甚至發達國家開設分廠。而與此同時,國外廠商也紛紛在中國設廠,使得國內企業與國外品牌的競爭加劇,入世之后有人認為,國產家電的發展機遇在國外,而生存風險卻在國內。
為了了解國內家電上市公司怎樣迎接入世,近日我們的記者趕赴青島海信電器公司,以這家公司作為典型,了解家電行業尤其是彩電業對入世的應對策略。
入世對彩電業的影響,是看外國品牌的進口和國產彩電的出口這兩個數額會有什么變化,而結果不外是此消彼長或此長彼消,國產彩電在這場競爭中會處于一種什么樣的態勢呢?海信電器股份公司總經理湯業國這樣理解:“事實上中國真正有發展前途的彩電企業不會超過十家,就到目前為止,不夠十家了。外國彩電進入中國不是在今天進入的。或者講,中國的彩電業,對于中國來講,對于外國品牌進入中國來講,早就進入WTO了。外國的主要品牌的彩電在中國都設置有生產廠,都設置有生產廠,這些生產廠一直是在這幾年的市場競爭過程中和中國彩電平起平坐,面臨相同的條件,來同時進行競爭。它已經變成一個中國品牌,而不是一個國外品牌。”
湯業國說,就價格和產量而言,國產彩電無疑占有優勢,據統計,國內彩電業的產能為4500萬臺左右,其出口量目前為一千萬左右,內銷三千萬臺,而全球每年才有1.5億臺的市場容量,國產彩電已經占據了三分之一,業內有人干脆將中國稱為全球彩電的“世界加工廠”,而且斷言這種市場格局在入世后也不會很快發生變化,這使得中國彩電入世能稍顯從容。
湯業國告訴記者,中國彩電的價格和成本是在全球最低的,這離不開過去八次彩電價格大戰,但價格戰的雙刃劍卻同時使得國內彩電企業業績受損,今年上半年長虹、康佳和TCL三巨頭業績都出現了虧損,海信電器今年上半年主營收入雖有14個億,但凈利潤只有5千萬。而熊貓電器、黃河科技等上市公司干脆轉行退出彩電生產。國產彩電就是在這樣一個盈虧的關口踏進了世貿的大門。為了應對這種危機,幾家大企業已經開始力求擺脫價格戰陰影,在新產品開發和質量上打拚。在海信電器研究中心,我們看到研究人員正從事新項目硬盤電視的研究。
海信研究所課題組長李磊介紹新的項目:“當你(看電視時)有事走的時侯,你按一個暫停鍵,電視畫面就靜止在屏幕上了,然后當你回來的時候,你再按播放鍵,它就從你靜止的地方開始再播,而這時電視臺已播了很多節目了,它播的這些節目已經錄在硬盤里頭了,放的時候是從你停的地方開始放,這樣你自己就不會間斷。”
彩電企業在技術、人才、新產品上白熱化的市場競爭,使得彩電行業的幾大巨頭誰也不敢掉以輕心。面對入世,海信除了加強技術創新之外,也在擴大規模,增加競爭中自己的籌碼。價格大戰的實質是規模之爭,盡管有人說質量比規模更重要,但處于競爭漩渦中的幾大企業誰也不肯在規模上放手,我身后這片廠區就是海信電器在與青島隔海相望的黃島所建的工業園,預計十一月中旬可以投入生產。面對入世,這也可以說是海信的一種應對姿態。
這個占地600畝的信息產業園是由海信集團和海信電器共同出資興建的,產業園是按照消費電子、電腦和通信三方面的產業格局來規劃的,記者發現,距離這里不遠處就是海爾集團和奧柯瑪的工業園,可見家電巨頭之間的競爭已經是無處不在,面對未來入世后存在的種種變數,我們發現彩電業的風云人物、海信集團總裁周厚健有著別人少有的危機意識:“應該講,入世對中國的企業來講,挑戰有這么幾個方面,一個是在技術上的挑戰,我認為這是中國的企業明顯處于劣勢,一個是品牌的挑戰,我認為這一點中國的企業也明顯處于劣勢,即使原來在中國民族工業這個領域當中相對比較高水平的品牌,入世后和那些國外的大品牌站在一起,這個品牌的含金量也大打折扣。它們(國外品牌)絕對不會去搶占低檔的低價這個的領域產品,它們絕對不會搶占這個領域的市場,而一定去搶占有一定技術含量的消費檔次比較高的這個領域產品。所以我講,入世以后競爭最激烈的不是價格,它的實質仍然是技術。”
實際上,令周厚健擔憂的壓力已經被事實所證明,2000年索尼公司在中國銷售了100萬臺電視,拿走了10個億的利潤,而國內同期彩電企業的利潤總和才只有5個億,低檔產品低利潤比不過高檔產品高利潤的事實,讓企業不得不做出新的選擇。周厚健認為,從企業的效益下降來講,(入世)總是個壞消息。因為入世后這個競爭越發激烈,你現在利潤已經呈現明顯下降,肯定使企業后面的加劇競爭更困難。
在種種擔憂之下,海信電器選擇了加強技術研發的思路,并且希望入世之后在國門之外另辟戰場,海信電器已經在南非設廠生產電視,在淄博還建立了出口加工基地,其用意就在于利用現實的技術落差向外拓展。記者:我們通過對海信高層的采訪和對公司的調查得知,盡管彩電行業的形勢不容樂觀,盡管入世後的機遇并不等同于白紙黑字的每股收益,但作為國內為數不多的幾家盈利企業之一,海信的高層對入世的前景十分自信,這種自信來源于國外的主要品牌都已在國內設廠,海信今后所面對的主要是國內競爭的“內憂”,其次才是國外品牌競爭的“外患”。
中國彩電業這幾年可以說是在戰斗中成長起來的,海信電器可以說是中國彩電過去和現在的一個縮影,盡管入世后有利的和不利的因素會交織成不很明朗的前景,但實踐證明只要按照市場化的思路走下去,已經經受了白熱化無序競爭的國產彩電業就有機會獲得發展。(央視二套《證券時間》記者:姜英秋)
訂短信頭條新聞 天下大事盡在掌握!
    新浪企業廣場誠征全國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