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十月二十四日電(記者趙江濤) 當經濟全球化撲面而來、中國越來越顯示出不可忽視的作用時,中國民企的老板們已在積極應對一個重要的問題:如何“走出去”。
在這個問題上,海爾集團是一個成功的案例,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先生曾在他的一篇文章中表示,中國內地、美洲和歐洲已經成為海爾的三個重要的市場,在海爾的“棋盤”上已呈三分天下之勢,做好國內市場是角逐國際市場的根基,而做好國際市場反過來也會極大地
促進在國內市場的優勢地位。
海爾集團現今在電器行業的強勢形象已清楚的說明了國際化戰略的重要性。同時其示范效應也是十分積極的。
事實上,隨著中國開放步伐的加快和入世的日益臨近,國內市場國際化和國際市場國內化的新競爭格局已經形成,在國內市場上拼殺多年的中國民企已不能在原有的“地盤”上故步自封,走向國際化已是必然趨勢,身后已經沒有退路。
了解中國摩托車行業的人們會更加清楚的感受到這一點,很多中國內地的摩托車廠家事實上已經將國際市場放在了比國內市場更加重要的位置。重慶力帆轟達實業集團作為中國的民營摩托車生產大戶,僅在二000年出口創匯就達到五千二百萬美元。國外市場以越南為例,每十輛摩托車中就有六輛是中國制造。其實,隨著市場需求格局的變化,將有更多的中國企業清楚地感受到這種壓力的存在。
當人們正在討論中國應該是國際產品的加工廠還是應該作為民族品牌的輸出地時,記者從中國民企老板身上看到的更多的是他們的雄心壯志。
正泰集團老總南存輝先生在這個問題上的看法是,經營國際化不是企業發展的目標,而是實現目標的途徑,正泰的目標不是將產品打到國外或者在國內與國外產品競爭就算成功了,應該追求的不是國際化本身,而是持續發展的目標,本質上是要做一個具有國際美譽的知名品牌。
應該說,實施經營國際化戰略是中國民營企業做大、做強的重要途徑之一。據世界五百強企業的評估顯示,跨國經營是這些企業的重要特征之一,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公司往往也是規模最大的跨國公司,最大的二十五家跨國公司幾乎都在最大規模的三十五家公司之中。這是一些重要的啟示。
中國民營企業歷經多年的發展,已經在經濟領域顯示出非凡的活力,已然撐起中國經濟的半壁江山。然而,在國內市場上的成功并不代表能夠在國際市場上“平步青云”,因為中國的多數民營企業是在中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不夠成熟的烙印在它們身上或隱或現,在進入強手林立的國際市場時,自身的核心能力將會面臨巨大的考驗,這也是不可能回避的。
“走出去”使中國的民企面臨更大的市場,同時也將是非常嚴酷的“大浪淘沙”。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脫穎而出的必將會成為中國民族企業的脊梁。
訂短信頭條新聞 天下大事盡在掌握!
    新浪企業廣場誠征全國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