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黃海云 中秋節日近,一年一度的月餅大戰亦愈演愈烈。盡管有媒體認為今年適逢中秋國慶同日是“雙節臨門”,將呈現月餅“大年”,然而眾多餅商對此并不樂觀,傳統的月餅銷售模式及競爭態勢正悄悄改變。
百變面孔難敵傳統口味
20世紀50年代的廣州、香港餐飲業有一個老行規——“酒家不做餅、茶樓不接宴”。然而,這一堅冰已逐漸消融。月餅的高額利潤,吸引了酒樓、星級酒店、冷凍點心廠等諸多競爭者,爭切這塊大蛋糕。他們不斷生產出五花八門、有別于傳統的月餅:創意百變的包裝、新奇的餡料和餅皮、淡淡的果香……這些“新”面孔,曾一度使人們對以蓮蓉為主餡的傳統月餅的市場前景產生了懷疑。
在傳統與“改良”的摩擦中,掌握著市場份額500萬盒的三分之二生產能力的廣州酒家、蓮香樓等“老字號”,除了“被迫”生產少量的時尚月餅做些點綴功夫外,始終將生產主力放在傳統月餅上。經過幾年的相持,蛋黃蓮蓉、純蓮蓉、五仁等傳統口味的月餅銷售又逐漸升溫,市場占有量達九成以上。
廣州酒家總經理梁梓程對記者說:“我們也曾嘗試過出新,但效果都不理想。顧客認準了傳統口味,只要稍變一點就沒人捧場。”至于原因,廣州酒家和蓮香樓的負責人解釋:這可能是傳統佳節需要傳統的點綴。而從一些商場的經營情況看,月餅生產的后來者也不敢光打“創新牌”,而是爭相以傳統口味為切入點進入市場。
餡料市場也有龍虎相斗
明面上花紅花綠、精彩紛呈的餅市,在暗地里還涌動著制作月餅的核心原料即餡料的競爭。去年全市生產約450萬盒月餅,如此大的月餅商機,正是推動眾餅家爭搶月餅餡料市場的巨大動力。
在廣州,能夠參加餡料競爭的廠家只有6家,除廣州酒家和蓮香樓的餡料供應在100萬公斤以上,其它的餅家也有幾萬至十幾萬公斤的量。今年廣州酒家共生產月餅餡料約160萬公斤,除80萬公斤自用外,其余80萬公斤餡料都是“外賣”。蓮香樓“外賣”餡料近百萬公斤,加上其它4家餅家的產量,全市的餡料總產量估計是300萬公斤。
大的餅家一方面大量出售月餅餡料從而“生產”出更多的競爭對手,另一方面則在餅市上與對手做寸土必爭的較量。不僅如此,在銷售餡料的同時,廠商還采取了“賣餡搭上做餅技術輸出”的策略以吸引更多客戶。對此相互矛盾的做法,大的餅家的態度頗為“豁達”:財分天下客,誰能賺得了全部的錢?廣州酒家有關負責人認為,在規模、技術和控制成本上,大的餅家擁有其它廠家無法比擬的優勢,根本不害怕將餡料出售給“對手”讓其在市場上分一杯羹。
廣式月餅出省遇“瓶頸”
廣式月餅名聲在外,在眾多“餅派”中一枝獨秀,然而多年來正宗本土產的廣式月餅的銷售區域主要都集中在廣東本土,在省外開拓市場卻不如人意。直到今天,廣州一些大的餅家提起“進軍”外省就感頭痛。貨賣了,收不到錢或是形成三角債,是廣式月餅外銷遭遇的最大“瓶頸”。
以往廣州的月餅生產廠家在外省市場銷售月餅,大都會采取賒銷的辦法“鋪”市場。有過一炮打紅、知名度迅速上升帶來的激動,更有過市場份額擴大要在省外設分公廠的“奢想”,但銷售額飆升換來的卻往往是大筆債務,以及為追債搭上不菲的費用。一些“志在高遠”的企業就是被這些省外債務活活“拖死”。
有了前車之鑒,做好本地的市場,再輔以購銷的辦法輕推外地市場,成了現在廣州月餅龍頭企業選擇的主打方式。像廣州酒家和蓮香樓,他們的做法都是先讓收貨方付清貨款再發貨。這種“穩陣”做法,雖然導致廣州餅商流失了相當大的外地市場,但實屬無奈之舉。每年中秋應節的廣式月餅,能“出口”到外省的數量約為40萬盒,占廣州生產總量的一成還不到。對此,廣州酒家和蓮香樓的負責人都表示,遺憾總比損失好。
手機鈴聲下載 快樂多多 快來搜索好歌!
    新浪企業廣場誠征全國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