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廣東東莞市中心驅車往常平鎮,30多公里的路程上連片的工業區和高級樓盤鱗次櫛比,高速公路縱橫交錯,商業區之熱鬧令人混然忘記了這里不太久之前還是被人們看作“鄉下”的所在。常平三大經濟支柱有外資企業、房地產和商貿物流業,光是售給香港人的房產就超過了50億元港幣,許多港人在這里置產居住,一直有著“小香港”的美稱。往日桑基魚塘的景象已被車水馬龍的喧囂所取代,文明的進步、科技的提升和社會結構的優化,融匯了一個現代化專業市場所具備的氛圍,在這里舉辦首屆大京九農副產品食品(常平)交易會并誕生
一個長久的物流中心已成為時代的要求。
東莞市委市政府在關于《制定全市“十五”計劃的建議》中,提出把東莞建設成以具有國際水平,環境優美的現代化市區為中心,虎門(港口)、常平(鐵路)兩大交通樞紐為支點,現代化小城鎮為依托的開放式、組團式的現代化城市,并進一步規劃建設以常平鐵路交通樞紐為中心的經濟產業區。常平的魅力在于其處于京九、廣九、廣梅汕鐵路的交匯點上,而常平作為鐵路樞紐的魅力在于其處于大京九和珠三角兩個區域的重合點上。除了鐵路之外,常平還處于廣東高速公路網上的重要位置上,優質道路四通八達,形成了水、陸、鐵軌的多層次立體交通網絡。常平人從多年的發展中,早已經走出了以農業為主體的產業結構,邁上工業化的進程。2001年7月7日至8日常平舉辦了首屆大京九物流(常平)論壇,樊綱等專家們對常平發展的優越條件贊不絕口,認為這里是不可多得的物流中心選點。
現代社會發展理論認為,“都市”是一種資源,是一種可以不斷自我復制、自我增值的人文、地理資源,同時,它又是一種觸媒,所有的有形資產都可能經過都市的點化而發生不斷的迅猛的連鎖反應。都市作為資源所折射出來的特征主要有三點:一是地理優勢,能夠成為都市的通常都是交通要沖或河流的交匯處,具有匯聚物流的功用,古代的城市沿革無一不是循此規律而行,這一規律今天仍然有效;二是人文優勢,即有不同的文化、民族在此相聚、不同的思想在這里碰撞。
常平人的開放觀,是其向都市形式進發的原動力。常平鎮以僅6.2的戶籍人口而擁有1萬多家各類企業和工商業戶,2000年國民生產總值超33億元,在超常發展的近20年中,常平人以博大的胸襟接納了來自五湖四海的人文文化,她是一座“不設防的城市”,來者不拒,能者居之,因而融匯了一個現代化專業市場所具備的氛圍。在這里建設區域物流中心,天時、地利、人和三者俱全。
手機鈴聲下載 快樂多多 快來搜索好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