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今日報道(記者辛宏) 上午,中國惠普的一位朋友不經意間向記者透露,惠普將在今年下半年在上海建成一條筆記本電腦生產線。幾天前,國內外媒體相繼報道了類似新聞:“日本企業外遷生產,七成首選中國”,“跨國公司逐漸撤離臺灣,亞太業務重心或研發中心相繼移至香港和祖國大陸”……為什么在這個時機跨國公司會不約而同加強對中國大陸的業務轉移和投資?記者今天采訪了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黃泰巖教授。黃教授認為,應吸引更多的洋中介進入北京市場。
“讓外資動心的因素有很多。”黃教授認為,中國大陸的市場潛力和13億人口的巨大消費潛力對外資有難以抗拒的吸引力。近幾年中國的經濟增長一直保持著較好的速度,特別是今年以來,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經濟增長放緩的形勢下,中國依然在上半年保持了7.8%的增長。
“中國年內有望加入WTO,中國將按照WTO的協議修整國內的宏觀政策、法律法規,按照國際慣例進行商業、企業的運作,這些都使外商的投資信心空前高漲。”黃教授分析:中國向市場經濟轉變的改革力度的加強也是一個催化劑,國有經濟比重不斷下調,非國有經濟不斷發展,市場調節的份額不斷擴大,特別是中國對壟斷行業提出改革,促進電信、保險等高贏利行業的開放,對外商也是一個巨大的吸引和鼓舞。
北京該如何創造條件吸引外資?黃泰巖認為,北京應該首先從文化中心的定位上做文章,文化產業從本質上說是經濟中的一個重要產業,尤其是進入現代社會文化的氛圍越來越重,要動腦筋利用文化中心的悠久歷史傳統吸引國外的大筆文化資金落戶北京;第二個要積極爭取的是國際上大量的中介服務機構,比如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咨詢公司等,北京的政治中心與文化中心地位恰好可以滿足它們展業的要求;此外,北京作為全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龍頭老大,擁有大量的院士、大學、科研機構,這種無與倫比的知識、技術優勢也有利于吸引更多更高水準的外國研發機構到北京來。
手機鈴聲下載 快樂多多 快來搜索好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