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雪梅/文
北京的400多家醫院從7月下旬起通過藥品集中招標采購,再次降低消炎藥價格,平均降幅在10%以上,總共預計讓利患者1.2個億。如今已過去1個多月,有患者感覺這次藥品降價“看不見,摸不著”,不免產生疑問:實惠究竟在哪?就此,市衛生局副局長鄧小虹今天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鄧小虹說:目前醫院里的消炎藥肯定是降了,多數“老病號”們會有感覺。有患者感覺不到這種“實惠”的原因,可能有兩個:一是由于抗生素國家目前已有過兩次幅度較大的降價,就在這次招標接近結束時,國家計委又對部分消炎藥進行了降價。因此,患者對藥品招標后的降價感覺不明顯。比如先鋒6號,去年5月,每盒的價格就由原來的49.2元降到22.5元,招標后像同仁醫院的定價是17.304元。
此外,由于藥品品名復雜,目前國家尚未對藥品名稱進行統一規范,不同廠家生產的同類藥品,有的用化學名,有的用商品名。普通患者識別起來確實有困難,不易分辨哪些降了,哪些沒降。
鄧小虹最后說:藥品集中招標采購的主要目的是要建立公開、透明和規范的藥品購銷市場。要經過幾次招標后,藥品真正的合理價格才會水落石出。
訂財經短信新聞 國內外經濟動態了如指掌
訂手機短信接收滬深股票實時行情股價預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