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資本市場的爭奪到銷售市場的角力,中石化與中石油會給中國石油業帶來什么樣的震動?
夢翔
2000年10月,中國石化在經過9個國家24個城市、100多場緊張的推介,回答投資者12
00多個問題后,終于在香港、紐約、倫敦3個交易所成功上市,募集資金34.64億美元。
巨額資金的到手,使中石化從一個國有獨資公司變為一個受海外投資者監督的股份公司,開始面對跨國石油公司對全球石油資源的激烈爭奪,并開始重新構建自己的競爭力。2001年,中石化又吹響了進軍國內A股市場的號角。6月,中石化對外發布了在A股上市的消息,7月17日,正式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發行2萬億股,預計募集資金100多億元。并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中石化兩次在資本市場掀起巨浪,在資本的強大支持下,向競爭對手發起有力的挑戰。
就在中石化熱火朝天地為A股上市來回奔波于各主管部門時,其強有力的競爭對手中石油也在積極地爭取A股上市。2000年,中石油年銷售收入2400億元,凈利潤552億元。2001年4月23日,就在中石油于香港向投資者宣布這一業績的當天,中石油登上了香港聯交所10大活躍股票榜。
然而去年中石油在海外上市時,國際資本市場對它心存懷疑,甚至反應冷淡。《商業周刊》尖銳地提出疑問:“這位巨人能在華爾街騰飛嗎?”但僅僅過了一年時間,《商業周刊》對中石油的評價就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稱“中國石油正在成長為一個現代贏利機器”。 受這種評價的影響,中石油股價一路上漲,資本市場對中石油的表現作了重新認識。很顯然,在資本市場的爭奪中,中石油不會落后于中石化,而且很可能在國內上市規模超過中石化,但中石化與中石油在資本市場上掀起的巨浪,使我們看到國有企業接受資本考驗的時代已到來。
搶奪終端銷售市場
在忙于資本市場爭奪的同時,中石油與中石化在中國掀起一場爭奪加油站的大戰,最激烈的是今年初對深圳南油集團加油站的爭奪。在油庫、油氣碼頭公開拍賣會上,中石化以2.9億元人民幣一舉擊敗中石油,獲得了南油集團估價89874000元的資產。
中石化表示,將在近3年間擴資300億發展成品油市場,其中有250多億元用于收購加油站。截止到2000年底,中石化已擁有加油站29493座,特許加油站5234座,2001年還將增加4000個。另外,中石化還計劃同殼牌、?松韧鈬凸竞献髋d建加油站1500個。
在中石化大舉吞并加油站時,中石油也在奮起直追。1998年中石油在南方市場基本沒有加油站,而南方人口密集、經濟發達、對石化產品的銷售市場潛力巨大,中石油當然想拼命擠進這個大市場。
2001年,中石油計劃投資60億元,用于新建和收購2500至3000個加油站,使中石油在國內成品油零售市場提高到30%;到2004年,將加油站由目前的10000多個增加到20000多個。
中石油急于擴大加油站數量的原因在于,一方面要打破中石化在零售市場的主導優勢,另一方面來自市場競爭的壓力。在中石油的利潤構成中,上游利潤增長強勁,在煉油銷售方面,2000年上半年處于虧損,下半年扭虧為盈,全年基本上是盈虧持平;I務方面,1999年是虧損,2000年實現盈利,扣除一次性攤銷,利潤大致為20億元;天然氣業務數量比較小,但2000年首次實現盈利,扣除一次性攤銷,獲利6000萬元。
從中石油552億元的利潤中可以看出,上游增長占據主導地位,下游市場的零售處于弱勢,而幾乎所有的投資者都向中石油問起零售市場下一步如何發展,并在零售市場能獲多少利潤?這個問題無疑使中石油感到了很大的壓力,中石油也欲通過加油站數量,迅速在零售市場擴大份額,以此增加利潤來源。另據透露,中石油將與世界石油巨頭英國石油公司合作在福建建設800個加油站,目前談判已經完成,即將簽署協議。
由于兩大石油公司是以南北為劃分,這就形成了原油和天然氣的生產主體在中國石油公司,而石油和天然氣產品的市場主體在中國石化公司。一方要到另一方的市場進行開拓,不但要有穩定的運輸保障,而且要有油庫等儲運設施,最重要的是要有加油站等終端銷售網絡。這些網絡的建設不僅需要時間,而且需要巨額資金。隨著市場競爭加劇以及為投資者帶來回報的壓力,中石化與中石油的內心都在涌動著打破地域界線,爭奪對方市場的雄心。
為了占領南方市場,中石油在中石化轄區內收購了一些社會加油站和油庫。在福建與英國石油公司合資建設800個加油站,就是中石油向南方市場邁進的一個重要戰略。
兩大石油公司為了爭奪地段較好的加油站,不惜以超過加油站實際價格進行購買,甚至通過價格大戰擊敗對手。吞并深圳南油集團所擁有的加油站、油庫和碼頭,就是中石化與中石油打響價格爭奪戰的一個重要表現。是什么力量使他們以昂貴的代價進行加油站爭奪呢?中石化向記者表示:中國將在加入世貿3年后開放成品油零售后服務市場,5年后開放油品批發業務,對原油、天然氣、燃料油的關稅將降至6%。一旦市場開放,國外成品油將大舉進入中國,國際石油巨頭將會迅速在中國市場構建自己的營銷網絡。誰最終占領中國這個大市場,并不取決于誰掌握煉油廠,而取決誰擁有油品銷售網絡。
事實上,外國石油巨頭已在中國建起了400多個加油站,如果中國的石油銷售市場被外國石油公司控制,那不僅對中國石化業產生不利影響,而且還會對上游的油田和煉油企業帶來嚴峻的挑戰。在關專家還分析,跨國公司正在逐步將投資與銷售的重點轉向亞太地區,尤其是中國。中國加入WTO以后,跨國公司將大規模地進入中國石化市場,國內產品市場占有率會進一步下降,而國外產品的市場份額會進一步擴大。目前,中國成品油、潤滑油市場的20%、合成樹脂市場的52%、化纖原料市場53%和合成橡膠市場的44%,已被國外石油公司占領。
因此,中國石化公司與中國石油公司都想在入世前,提高自己在原油開發、煉油銷售、化工產品等方面的競爭優勢。
誰能主導石油市場
1998年重組的中國石油集團將位于中國東部和沿海地區的原油和天然氣生產企業轉讓給中國石化集團,而中國石化集團則將中國東北、西部若干煉油廠及化工廠轉讓給中國石油集團。中石油與中石化在中國石油及天然氣市場的格局就這樣形成了。
為了走向國際資本市場,兩大集團成立了股份公司,兩家股份公司于2000年先后在海外成功上市。上市后,中石化與中石油不僅增強自己的資本實力,而且在資本力量指引下,在國內石油開發、煉油銷售等方面拉開了競爭的序幕。
中石化計劃在華南投資30億元,建設長1500公里的輸油管道,因為華南地區最大的茂名煉油廠為中石化所擁有,是中石化最重要的進口原油加工基地之一。2001年計劃能加工1350萬噸原油。
在長江口地區中石化擁有金陵、揚子、上海、高橋4家大型石化企業。預計2002年這4家石化企業原油加工能力為3180萬噸,需要進口原油2280萬噸。這4家石化企業的進口原油主要依靠水運進行中轉運輸,這種運輸方式不僅存在運價高、損耗大,而且難以滿足企業進口原油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近期國際油價居高不下,油價大幅波動,給石油進口企業帶來了較大的沖擊。
隨著中國進口原油量的增長,加工進口原油的風險也隨之增大,而增加原油儲備,保證進口原油暢通,降低原油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是中石化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為了使中石化在華東地區保持主導優勢,中石化擬建設寧波、上海、南京進口原油管道工程。中石化認為這條管道的建成,每年能輸油2000萬噸,能為煉油廠節約運輸成本6.51億元。為此,中石化將從今年A股募集的資金中拿出14.04億元,投入這條管道的建設。目前,中石化擁有6個油田,位于中國東部和南部地區,2000年中國石化擁有總采儲量為31.19億桶,包括29.52億桶原油和282.88億立方米天然氣。
2000年,中國石化公司的柴油、煤油的總銷量占中國市場的約61%,在中國東部和南部地區主要市場約占84%。從這一點來看,中國石化的石油產品在市場中已占據主導地位。
從市場競爭格局來看,中國石化的主要集中在中國東部和南部19個省。這19個省占中國人口約73.4%,經濟發展比國內其他地區迅速,石油產品和石化產品的市場前景非常廣闊。以天然氣為例,預計到2005年上海的天然氣消費將達到每年30億立方米,到2010年擴大到每年60億立方米。這一巨大的消費市場,對于中石化與中石油來說都是必奪的目標。
中石化的構想是,到2005年,天然氣產量從去年的799億立方英尺提高至4200億立方英尺,計劃投資240億元,用于中國東海天然氣的開發。
與中石油相比,中石化的上游業務仍然較弱,3/4的原油依靠進口,對國外原油依賴程度較高,一旦國際原油價格上升,成本上升,中石化的財務狀況就會受到不利影響。2000年4月,原油價格不斷上升,而國內成品油價格一直維持在較低水平,結果導致中石化在煉油方面出現4個月的大虧損。
在中石化向市場迅猛擴張時,中石油也在進行一系列戰略調整。中石油計劃到2005年將大連石化公司煉油量提高兩倍,達到每天40萬桶,并計劃投資100億,在大連建成一個超大型的煉油廠。
2000年,中石油共生產了5053億立方英尺的天然氣,其中銷售了4805億立方英尺天然氣,占中國市場份額的63.3%,這一份額還在不斷擴大,銷售收入71.63億元。
在資本的有效利用上,中石油正在考慮由油氣產量的提高轉向資本的更有效利用。這意味著中石油將關閉低效煉油廠或削減高成本地區的產量,如已要求大慶油田今年將原油產量由去年的5300萬噸減少到5150萬噸。
中石油還計劃向外資開放塔里木盆地的5個氣田,這是為鼓勵外資參與西氣管道工程建設的讓步,而中石油仍持有該項目的控股權。
在石油資源開拓方面,中石油比中石化享有的一個重要優勢是,“西氣東輸”工程由中石油來負責實施。中石油在去年月發出招商公告后,跨國石油公司如英國石油公司、?松、美孚、殼牌、俄羅斯天然氣等公司向中石油提交了申請書和資格預審文件。西氣東輸對中石油之所以有重大的吸引力,是中石油在今年探明塔里木盆地天然氣儲量4910億立方米,在鄂爾多斯盆地探明天然氣儲量為7504億立方米,這一巨大的油氣量能為中石油帶來新的利潤增長。
中石油是以重組方式進入國際資本市場,因而其成本削減是投資者關心的焦點。2000年中石油的財務費用與1999年相比,節約了20多億元。然而現實的情況是,中石油降低油氣操作成本的任務很艱巨,主要原因是:大多數油田已經進入“三高”,即高含水、高采油、高采出階段,開采成本在目前的級段要上漲5%。
中石油的一些主力油田遞減正在加快,在生產規模逐年擴大而產量卻有明顯增長的情況下,進一步降低操作成本,容易造成短期行為。另外,由于市場波動帶來的漲價因素,還待中石油去消化。以上這些原因,使中石油在去年基礎上再降低成本的難度更大了。
重組掩蓋了什么
中石化與中石油者是以重組的方式進入資本市場,重組一方面使他們迅速聚集了龐大的資產,另一方面使他們對中國石油資源的壟斷能力進一步加強。但重組的背后是復雜的債權與債務關系如何解決?剩余人員如何分流?重組能給他們帶來競爭力?重組是否掩蓋了中石化與中石油的債務?
以中石油為例,2000年中石油的主要資金來源是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短期和長期借款、發行新股募集的資本。截至2000年12月31日,短期債務約占中石油可利用資本額的12%,而中石油為滿足資本性支出和還貸要求進行的融資能力,可能受到公司財務狀況、經營業績乃至國際資本市場的限制。
如果中石油不能及時為短期債務籌集資金、延長期限或再融資,則可能難以償還到期債務、應付款等。截至2000年12月31日,中石油流動資金短缺129.67億元,出現流動資金短缺的主要原因是中石油通常利用較低利率的短期貸款為長期項目提供融資。
到2000年12月31日,中石油擁有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及中油財務公司提供的未支取的授信貸款共計414億元。中國銀行于2000年8月24日,向中石油提供200億元的備用信貸。另外,中石油的債務包括欠中油財務公司的短期和長期債務,1998年、1999年、2000年,所欠債務分別為149.86億元、256.83 億元、238.96億元。
以上情況表明,中石油的經營資金在一定程度還來自銀行的信貸,其負債狀況還很重,中石油必須以降低經營成本來面對海外投資者。在這方面,中石油邁出的重要一步是在2000年裁減了38400名員工,2001年計劃裁員13900名,涉及支出的資金達41.15億元。
與中石油相比,中石化也同樣面臨債務清償的問題。今年3月23日中石化與華融、信達、東方及國家開發銀行簽訂了最大一筆債轉股項目,涉及金額301.5億元,而3家資產管理公司成為中石化的股東。
在資產置換上,中國石化集團同意承擔中石化公司所欠債務213億元。自2000年4月30日起,中石化把585955萬元的應收款轉讓給集團。而集團也承擔中石化所欠金額相等的債務。集團與中石化這種資產置換、債務轉移,其目的主要是讓中石化以盈利的形象出現在海內外投資者面前。但中石化減員增效問題再次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中石化董事長李毅中在今年香港財富論壇上指出,中石化上市公司51萬人,去年中石化重組上市,有71萬人沒有進入股份公司,這是最大的一次人員分流。但中石化的51萬員工,比世界三大石化公司的員工總數還要多,因此,中石化計劃在5年內減人10萬,今年計劃減2.7萬,補償開支約10.2億元。
從石油市場的競爭格局來看,中石油與中石化雖然是國內最大的石化企業,但世界石油行業正在涌現一批在全球進行采購、生產、銷售的跨國公司。20世紀形成的世界四大跨國石油公司,將憑借規模實力和技術優勢對21世紀的世界石油業產生重大影響。跨國石油公司正在向上下游協調發展,同時在積極推行煉油化工一體化模式,這種模式有利于優化原料配置,節約生產成本,從而能夠更快地占據市場。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10家乙烯生產商掌握了全球超過30%乙烯產量,國際上資源豐富的大油田仍主要掌握在跨國石油公司手中,世界排名前20家跨國石油公司還壟斷了全球已探明優質石油儲量的81%。
2001年美國500強的排名中,?松⒚梨谲S居第一,超過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由于美國近幾年經濟飛速發展,但能源面臨危機,加上天然氣價格一路上漲,歐佩克為保持高油價所采取的措施等,使?松、美孚獲得豐厚的利潤。
?松、美孚去年收入2100億美元,凈收入177億美元,比排名第二名的沃爾瑪多170億美元。而中石油去年銷售收入2400億元,凈利潤552億元,同?松、美孚相比差距甚遠。
目前,中石油與中石化雖然都已進入國際資本市場,但是他們的產權改革、激勵機制、利益分配、公司治理等還面臨很大挑戰,他們只有進行實質性改革,才可能同跨國石油公司競爭,才有希望參與全球石油資源的爭奪。
訂財經短信新聞 國內外經濟動態了如指掌
訂手機短信接收滬深股票實時行情股價預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