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彭錦瓊
人們恐怕對有關首鋼集團要由傳統的制造企業向現代化高科技企業轉型的情況早有耳聞,但首鋼為什么要轉型、怎樣轉型、轉型后的企業是什么樣子的,社會還不是十分的清楚,疑問也頗多。日前,在首都企業家暑期論壇2001會議上,首鋼集團董事長羅冰生在圍繞企業改革與國有企業轉型做演講時,首次全面講述了首鋼面向新世紀的三大戰略,即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房地產業和服務業;用高新技術改造鋼鐵業、機械業和建筑業;積極發展海外事業。羅冰生表示,首鋼將大幅壓縮鋼鐵生產總量,積極推進戰略性結構調整,全力進入微電子生產領域,到2010年,首鋼的內涵將發生根本性變化,成為以高新技術為主的企業集團。
記者也很有幸參加了此次論壇,聽到了羅冰生的介紹,并把部分內容記錄下來,以展示給廣大讀者。
向微電子領域進軍
首鋼是1919年建廠的老企業,雖然其鋼鐵生產能力達到800萬噸,已發展成為跨行業、跨地區、跨所有制和跨國經營的大型企業集團,但據羅冰生介紹,首鋼目前遇到了鋼鐵產品單一、技術含量不高、富余人員多、勞動生產率低、企業贏利水平低、市場總體競爭力不強等發展問題,迫切需要進行轉型和結構調整,一方面要用先進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實現產業升級,另一方面必須積極發展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培養新的經濟增長點。這是首鋼面對發展挑戰必須作出的戰略選擇。
記者從羅冰生的介紹中看出,發展高新技術已成為未來首鋼戰略轉型的基石。發展方向是以發展軟件生產、芯片設計、制造和封裝為代表,建設具有一流水平的微電子生產基地。同時,向下游整機產品生產制造延伸,發展觸摸電腦等系列產品,形成首鋼高新技術產業鏈。
事實上,近幾年首鋼為發展高新技術采取了一系列舉措。2000年已完成SGNEC6英寸生產線的技術升級和擴產改造,生產規模從月產8000片提高到15000片,技術水平實現0.35微米的全過程升級,具備封裝0.25微米、128兆位動態存儲器的生產能力;8英寸0.25微米集成電路生產線今年已開工建設,投產后將成為我國北方規模最大的芯片生產基地;以芯片生產基地建設為突破口,向前延伸同首都院校、科研院所合作,組成芯片設計、研究開發中心,向后延伸組建銷售服務中心,形成芯片研究、開發、設計、制造、封裝、銷售、服務一體化的國家一流的電子基地。
鋼鐵生產壓縮200萬
如果說首鋼的戰略轉型僅僅局限于發展的微電子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上,那么這種說法是不科學的,也是不全面的,這條道路走起來也當然會異常艱難。因為首鋼現在還畢竟是一個以鋼鐵制造為主的企業。因而,羅冰生認為,用現代高新技術改造傳統鋼鐵業是首鋼戰略轉型的又一項重要內容,其中包括大幅度壓縮鋼鐵的生產規模。
羅冰生介紹,為了改造鋼鐵業,首鋼已做了五項重點安排。一是壓縮規模,首鋼從地處首都北京的特殊區位出發,將鋼鐵生產規模由800萬噸壓縮到600萬噸,規模壓縮后,通過調整產品結構,確保銷售收入不降低;二是淘汰落后,堅決淘汰部分焦爐、燒結機、初軋機及落后的軋機等;三是加大環境治理力度,實現鋼鐵生產清潔化,廣泛采用各種先進技術,進行全面、全過程的環境治理,到2002年廠區環境要同步達到北京市國家二級標準;四是加快技術進步步伐,實現鋼鐵生產精品化,建設線材精品生產線、型材精品生產線、中薄板坯連鑄連軋機組、同步建設冷軋板生產線,形成首鋼廠區的鋼材精品生產基地;五是積極參加華北地區鋼鐵企業的聯合重組,統一規劃和協調企業集團內部各單位的資源、產品、市場、價格及分工等,實現地區鋼鐵生產的專業化,提高產業集中度。
而目前我國鋼鐵業面臨的一個嚴峻發展形勢是,有30%的生產能力和市場供給過剩,且產品科技含量普遍較低。因而在首鋼看來,當前鋼鐵業壓縮生產規模,提高產品品質,企業進行戰略調整是發展要求,也是理所當然的,首鋼要為社會鍛造一個更有活力的高科技企業。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也許有人會問,首鋼做得好好的,在國內鋼鐵行業中又具有相當的優勢,為什么要進行戰略轉型呢?除了行業面臨的形勢比較嚴峻以外,羅冰生認為他本人和首鋼集團都有一種強烈的憂患意識:為了企業的長久發展,企業的決策者必須要有先見之明和戰略思想。
經濟全球化對世界經濟發展的走向影響深遠。它促進了世界范圍內生產要素的轉移和資源的配置,推動了世界經濟結構的調整,同時也帶來了全球范圍內的激烈競爭及相隨而來的世界范圍內企業的兼并、重組和調整浪潮。在中國即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加快融入經濟全球化的新形勢下,如何面向新世紀、應對新挑戰、實現新發展,是企業面臨的重大課題。羅冰生認為首鋼已經備感即將到來的更加激烈競爭的壓力。雖然首鋼已發展成為跨地區、跨行業、跨國經營的大企業集團,但與世界鋼鐵巨頭相比,無論是在經營規模,還是在競爭能力上都有很大差距,同樣面臨生存和發展危機,今后,首鋼在考慮發展戰略時,必須從自身的實際出發,充分分析外部宏觀環境特別是經濟全球化對企業的影響,順應世界經濟的潮流來發展自己。
據羅冰生介紹,讓他最感擔心的是經濟全球化不僅意味著市場全球化,而且使傳統產業出現了微利化和成本趨同化的兩種趨勢,各企業之間的贏利水平和技術水平差距越來越小。由于全世界的鋼鐵生產能力出現富余,供大于求使市場競爭空前激烈,各企業為求得生存和發展,又都把降低生產成本作為提高自己競爭力的一個主要手段,生產水平越來越接近,再加上由于競爭導致的市場價格日益下降,企業的利潤空間也越來越小。
在這種情況下,羅冰生認為,盡管首鋼取得了輝煌的成績,但如果沒有憂患意識,看不到企業發展面臨的復雜環境和嚴峻挑戰,小富即安,盲目樂觀,首鋼將會面臨非常不利的影響。
業界人士則認為,傳統產業的微利化和生產成本趨同化的發展趨勢正反映了社會利潤正在由傳統產品和產業向高新技術產品和產業轉移,由劣勢企業向優勢企業轉移,盡管首鋼的戰略轉移、淡化鋼鐵業顯得有些被逼無奈,但在客觀上又順應了世界經濟發展大趨勢和潮流。
然而,羅冰生強調最多的還是壓縮和淡化傳統鋼鐵制造業只針對國內或某一個地區,并不代表未來的首鋼要完全退出鋼鐵行業,大力發展海外事業是首鋼的一項重要發展戰略,首鋼將把自己的冶金制造加工基地轉向海外,向整個南美和非洲擴展業務。
在記者看來,首鋼的戰略轉型將是一項長期的歷史任務。從某種意義上說,面對新的鋼鐵業發展形勢,把首鋼的戰略轉型稱之為戰略大逃亡也并不為過,因為羅冰生為首鋼構想的藍圖一旦順利實現,相比較而言,原來意義上的首鋼已不復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