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從浙江省飲料工業協會獲悉,今年上半年,全國飲用水中,產自浙江的飲用水占33.6%,這是自1997年以來“浙水”首次將廣東“老大哥”“甩”在二線,躍居全國“排行榜”首位。
起步,撥云又見霧
據悉,浙江省目前擁有娃哈哈、農夫山泉、虎跑、五大連池等大小飲用水企業近千家,年產水上萬噸的廠家有近70家。去年和前年,“浙水”在全國范圍內的份額始終保持30%,緊緊“咬”在廣東之后,但突破乏力。今年上半年,“浙水”終于增長3個百分點,而廣東卻無奈以22.6%的市場份額讓位。
7年前,“花錢買水喝”的理念尚未培育成熟,到了1997年,“浙水”才伺機而動。但在當時,提前熱身的廣東已攬下半壁江山,飲料業群雄割據,“浙水”的迅速崛起,可謂背水一戰。據浙江省飲料工業協會許長卿副會長介紹,近年來“水市”短兵相接,國內十大飲料品牌幾乎瓜分了全國七成市場;全國瓶裝飲用水品牌數從1998年的172個,銳減至去年的88個;價格戰頻繁,包裝所需原材料大量依靠進口,導致成本居高不下;還沉浸在我國飲料界7家民族企業被全球公認的飲料界“霸主”百事、可口可樂擠垮的陰霾之中,假冒偽劣又在從中“作梗”,沖擊波一重接著一重。
可見,浙水能在深淺莫測的“水市”中保住性命尚且不易,更何況又發展了這關鍵的3個百分點!
突出重圍靠策略
那么,“浙水”的成功之道在哪里?
其一,巧用外資,壯大民族品牌。在始終強調全權管理,堅持打中華牌的前提下,毅然與世界五百強、法國達能集團合資興辦5個企業,隨后又采取中外合資、中中合資、興辦股份制企業等方法,先后引資15億元人民幣。
其二,西進“挖金”。娃哈哈已在我國中西部地區設立17個生產基地,總投資8億元,安置就業近萬人。創造既為當地“造血”,又使自己成為跨省集團的雙贏局面。
其三,銷地產。考慮到運輸成本,“浙水”以500公里為半徑,在各地設立分公司。動員分公司銷售員積極反饋同類產品信息,又投入很大費用,委托北京大型咨詢公司對重點城市進行市場分析。
其四,領先一步的思維。“有點甜”的農夫山泉,一步到位,目前已擁有亞洲最具規模的瓶裝水生產基地,6個工人一天就可生產10萬箱水見題圖。科技創新使成本降低、規模擴張,增強了價格競爭力;“浙水”中的龍頭老大,舍得花錢引進設備,自行生產外包裝、瓶蓋以降低成本,以致于連假冒偽劣者都意識到無利潤空間可言,不敢假冒了。
其五,自“浙水”起步開始,就始終被浙江省政府當作民族工業在保護。據悉,制造飲用水瓶子的PET塑料粒子目前需依賴進口,浙江省政府不遺余力同國家經貿委打報告協調,爭取到較多的配額,保證“浙水”發展不“斷檔”。
價格回歸,消費者受益
“浙水”的擴張,消費者無疑也是受益方,以上海為例,“浙水”目前與上海本地水可謂平分秋色。據悉,二、三年前,上海有100余家瓶裝水和近300家桶裝水企業,價格混亂,質量參差不齊。“浙水”挺進上海后,使上海飲用水價格“回歸”,連續三年共下調60%。對于不上規模,對價格戰適應不良的企業則優勝劣汰,逐個清除出局。
而今,經“重塑”和“過濾”的“水市”,價格已基本貼進“生命線”。業內人士分析,目前,上海市場基本呈現正廣和、娃哈哈、農夫山泉、延中等“多足鼎立”格局,彼此“拉鋸”,就消費者而言,不僅質量有了保證,品牌也容易辨認。
但是,而今雀巢、達能等“世界列強”野心勃勃,欲采取收購方式壟斷中國市場,我國飲料業幾家知名企業都有被參股和控股;再加上廣東等飲料企業在生產能力和設備上也后勁十足。面臨這番內外夾擊,“浙水”亦在苦練內功,絕不敢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