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保金成違規者盛宴 整飭醫風亟須監管重拳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15日 09:10 京華時報 | |||||||||
新聞主體:據《南方周末》報道,近幾年,在一些醫院,一種名字像藥、實為醫療器械的“傷骨愈膜”經常被醫生以“治療費”的名義開給病人。不管有用沒用,也不管需不需要,醫生開起這種“藥”來總是多多益善。更嚴重的是,“傷骨愈膜”還冒用其他藥物的名義饕餮起了醫保資金。少數參保者占了便宜,一些醫生拿到了回扣,醫院也因此提高了業務量,并把更多的醫保資金劃到了自己的賬上。
原本屬于所有參保者的醫保資金為何成了部分違規者的“盛宴”?對于騙保的患者來說,是鉆了醫保機制的空子,因為醫保卡上的錢不用也沒有別的用處;對于開藥的醫生來說,他們一般都被某些藥品生產廠家所“雇用”;而醫院考慮更多的則是經濟效益。為了各自的利益,三方很容易“不謀而合”,于是,醫保資金便成了“唐僧肉”。實際上,這種“騙公”手法由來已久。在醫保改革前的“公費醫療”階段,持公費醫療本到醫院看病,不僅能開出藥品,而且衛生紙甚至短褲都能出現在“藥單”上。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有三個方面可以著力。一是摸索更加科學的醫保管理體制;二是加強對醫務人員的醫德教育;三是加強對醫務人員和醫療機構的監管。第一個方面說起來比較輕巧,但做起來往往難見成果。第二個方面本應是醫療行業最牢靠的防線,但在利益的誘惑面前,道德往往蒼白無力。所以,“重擔”也就落到了“監管”的頭上。實際上,凡是實行醫保的國家,一般都有對醫生或醫療機構的嚴格監管體制。 然而在我國,目前對醫療行業的監管卻顯得有些無力。一方面,由于存在共同的利益,醫院對醫生的管理“時有時無”。另一方面,行政監管部門的手腕也硬不起來。由于我國現有的醫院大都還是國有性質,監管部門與醫療機構之間實際上仍是“老子與兒子”的關系,所以,監管起來也常常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比如“傷骨愈膜”騙保已持續數年,有關部門竟然視而不見,即使有人舉報了,竟也沒有哪個監管部門來查處,甚至連個“表示”都沒有。 對于醫風不正的問題,有關部門總是把重點放在“醫德醫風建設”或者說“教育”上。不能說“教育”不重要,但光靠“教育”肯定是不夠的。任何一種監管制度,如果沒有嚴厲的懲戒措施作后盾,那么它的作用注定是有限的。所以,面對醫療行業的種種不正之風,是該監管出“重拳”的時候了。(盛大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