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奧運”是陷阱還是機遇(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8日 17:21 金羊網-民營經濟報
雅典悲劇不會在北京重演 希臘為雅典奧運會投入了30多億歐元,建設了30多個奧運會場館,在奧運會期間贏得了世人的好評。但雅典奧運會結束后,絕大多數奧運會場館處于閑置狀態。每年高達1億歐元的巨額養護成本,也成為雅典人的最大心病。雅典市市長說:“雅典奧運會的債務需要希臘未來幾代人去償還! 和前幾屆舉辦過奧運會的國家相比,中國的城市化、工業化進程還遠未完成,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城市化建設仍將持續,奧運投資占我國投資總額的比例很小。而且,北京的奧運投資也是分布在7年中完成的。除非出現大的調控,后奧運時期我國基建行業將不會缺乏業務增長點。 僅以體育文化產業所占比重這個指標為例來說明。美國國民收入體系中,體育產業對GDP的貢獻排名第11位,遠遠超過鋼鐵、金融、化工、制造等產業。但我國包括體育產業在內的文化創意產業對GDP的貢獻微不足道。倘若能借助此次奧運承辦之機,形成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的產業化運作機制,完善會展、演出、大型活動等文化產業的創意水平和盈利能力,將有利于增加第三產業的貢獻,改進我國過度依賴重工業的產業格局,成為“后奧運”中的可喜現象。 北京奧運經濟研究會會長魏紀中說,中國的奧運投資是在政府的主導和調控之下,這一點與出現了后奧運經濟衰退現象的其他國家不同。例如場館利用問題,在場館規劃設計之初就考慮到賽后的綜合開發利用問題;又如因籌備奧運而投資的行業也不存在投資過熱需要調整的情況,相反正是目前行業結構中緊缺的、在奧運后能夠大展宏圖的行業。 當前所推行的“行政市場雙結合”的奧運開發模式中,要更兼顧普通民眾對奧運投資建設成果的分享。只要乘著奧運投資的東風,北京的城市現代化水平能夠得到提升,就業機會不斷增加,現代服務業和消費得到共同發展,就一定能換來后奧運的繁榮。 “后奧運”的喜與悲 1988年首爾奧運會的經驗至今值得回味和借鑒。從1983年到1988年,首爾奧運會的籌備對韓國的經濟貢獻率大概是2%;首爾奧運會結束之后經歷一個短期的經濟下滑,但是影響不大?梢钥吹,首爾奧運會對韓國國家產生的品牌形象所作出的貢獻以及提升的無形價值。首爾奧運會使大韓航空、三星等公司成為全球性的品牌,1988年奧運會成為很多韓國公司走向世界市場的一個起點。 根據現代奧運會場館的運營經驗和規律,后奧運時代場館的運營主要以組織大型體育、文化、商貿、政治、宗教活動為主,成功的例子有首爾和悉尼的奧林匹克公園。成為多功能的大型活動中心,是奧運會場館運營管理成功的關鍵環節。 蒙特利爾———納稅人的噩夢 1976年蒙特利爾奧運會,實際投資完全失去控制,花費了24億美元,超出預算近20倍。體育中心的建設投資超出預算6倍。這屆奧運會被稱為“一場曠日持久的蒙特利爾納稅人的噩夢”,虧損達10億美元以上。奧運會后,蒙特利爾公民承擔了一個新的稅種———奧運特別稅,直到2006年11月才還完1976年欠下的債務。 巴塞羅那———地產泡沫 奧運低谷效應曾在巴塞羅那奧運會和悉尼奧運會后出現,對當地經濟造成負面影響,如巴塞羅那由于房地產的過度發展,1986―1993年,巴塞羅那住宅價值增長250%―300%,在奧運會后一路下跌,用了6年才扭轉跌勢。 長野———經濟明顯減速 1998年的長野冬奧會后,這座被稱為“日本屋脊”的城市患上了“后奧運綜合征”,經濟發展明顯減速。1999年,長野的制造業下滑了30%,創下了211家企業破產的紀錄,其衰退程度甚至超過了二戰后日本大衰退時的全國平均水平。 雅典———巨額資源耗費 雅典奧運會在安全費用方面的支出是2000年悉尼奧運會的近6倍,是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的50倍。巨額開支直接導致希臘政府在2004年的預算赤字高達6.1%。希臘政府承認,舉辦奧運會的成本“短期內”不可能收回。據最保守的估計,每個雅典居民至少要為這15天的狂歡承擔10年以上的債務。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