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別人眼里,我的求職之路也許很順當。去年11月底,高校畢業生就業大幕拉開不久,我就收到兩份來自著名大公司的錄用通知書,我從中選擇了一家。
進入什么樣的行業,從事怎樣的工作,這是一個反復求索和修正的過程。我之所以能比較順利求職,與我大學期間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實踐和實習有很大關系。
大一結束,我加入了學校一個職業發展類社團。剛加入協會時,核心干事一共才10人,有很多工作要做。那段時間,我站在大太陽下吆喝招募新成員;從完全不懂到像模像樣地設計海報、主編報紙;做各類調研;采訪著名公司的高層人士等等,這些經歷讓我受益頗多。在我擔任協會主要負責人之后,協會的核心干事達到80多人。我還重新設計和調整了協會的組織結構和運行流程,協會連續三年被評為學校“十佳”社團。
通過這些工作我了解到自己的能力特長,實習則讓我對自身職業定位更準確。大三下半學期時,我通過各種渠道找實習崗位,在一家外資公共關系咨詢公司開始了第一份實習。一起實習的同學基本都是新聞系或者管理類專業的,大家對于我的專業背景感到好奇,我說自己喜歡嘗試新事物,專業背景并不是一大限制。當時我負責的是一家國際藥品公司新產品上市的市場策略研究和新聞稿撰寫,依靠同事幫助以及自己的快速學習能力,比較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之后,我又進入一家外資工業品公司實習,在市場部負責某產品前期市場調研。我頂著37攝氏度的高溫,跑遍上海各區縣,期間碰到各種困難。調研結束后,皮膚被曬得黝黑黝黑的,朋友們笑稱“健康膚色”。
大四開學后,我得知自己被列在學校免試直升研究生的名單中,但我“不假思索”地放棄了,因為前三年我經過了很多思考和實踐,清楚自己的特點和興趣在哪兒。相對而言,我對商業領域更感興趣,所以繼續讀本專業的研究生并不是最好的選擇。
我的求職體會是,職業生涯應盡早規劃。職業發展是一次長跑,第一份工作是起點,非常重要。
上海交大電氣工程系2005屆學生 夏勇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