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虹鋼
前程無憂《人力資本》月刊 12月號
據說,在TCL收購湯普遜之后,有件事讓李東生很是琢磨了琢磨:接受同樣的任務,一段時間后,中國員工自覺拼命加班加點,完成了60%,外國員工按時上下班,完成了20%。李
東生問進展,中國員工戰戰兢兢地匯報,一個勁地檢討自己沒有全部做完。外國員工呢,特坦然地告訴李:這些時間能完成這樣的工作量,已經做到最好了。
我原先還以為外國員工的敬業精神比我們強呢,或者至少應該和我們差不多吧。有資深企業人士如此評價。
創維老板黃宏生幾次重要挫折都和親信下屬相關。有人頗替他不平:老黃是個厚道人,待屬下不薄。他一直都以為那些人都能明白他的心意,至少也不應該隨便就背叛他吧。
不僅老板們有這樣“我以為……他應該”的苦惱,員工也有。辦公室里經常聽到這樣的牢騷:
我們工作那么賣命,好幾個月都天天加班,我以為,老板怎么也應該給漲點工資吧!
就是!我這個活兒雖然晚交了幾天,可我以為頭兒說按制度辦只是隨便說說的,哪想到他真的狠罰啊,半個月工資沒啦。我們這么辛苦,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怎么也應該給點正面激勵才對。這個活兒真沒法干了,明兒就辭職……
其實,稍加留心,就能發現,我們生活、工作當中人和人之間的沖突、矛盾,幾乎都和這個“我以為……他應該”相關。
很多中國人工作和生活不分的,所以老板以為外國員工和我們一樣。其實呢,人家工作就是工作,生活就是生活,讓我加班,可以商量,第一要說清楚給多少加班費,第二要我同意。
很多老板拿屬下當家里人,好起來當孩子慣著,訓起來像對待兒子一樣真生氣。可下屬呢,覺得我就是給你打工,干活拿錢,合適就做,不合適就不做,我憑什么在付出了精力、體力之后,還要額外支付一種叫做“忠誠”的東西?
同樣也有很多員工拿領導不當“外人”,拿規矩不當回事,總以為制度只不過是秀給大家看的,真正起作用的一定是潛規則。結果,領導說,我沒承諾要給你漲工資啊,我說過就是要按制度辦啊……我們反而有些不適應。
我們對人的看法、對事的判斷,90%以上來自習慣,而習慣呢,是我們用自己的觀察、體驗、思考,經長時間多次反復,形成的固定思維模式。我們成功因為我們的思維,我們的局限也因為這些習慣性的思維。
其實,別人真的和我們不一樣,特別是在涉及到利、益的時候,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期望值,而且都在與時俱進地變化著,我們“以為”對方“應該”的,通常是我們一廂情愿,用句成語說,就是“自以為是”。
大家都以為,人不應該“自以為是”。2006年進個步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