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潘志賢
本報北京3月13日電
“花高價供子女上大學,可子女大學畢業后找不到工作,這已成為貧困地區農民群眾反映最強烈的社會問題,”來自青海的全國人大代表程蘇在其一份建議中指出:“如果任其
發展下去,必將產生新的社會不安定因素,也終將會影響高等教育自身的發展。”
青海2004年高考升學率高達83%,可就業率只有45%
3月6日,在青海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財政報告、計劃報告等3個報告過程中,全國人大代表、民盟青海省委專職副主委程蘇拿出一沓表格,向聽取審議的財政部部長金人慶和各位代表展示。
這是一沓青海海東地區人事局的統計表。程蘇代表向大家介紹說,2000年至2002年3年中,回海東地區報到的大中專畢業生有4376人,除少量到企業就業和事業單位臨時聘用外,尚有2372人未就業,就業率為45.7%。程蘇說,而2003年,海東地區生源畢業生是2148人,僅就業326人,就業率15%左右;2004年有畢業生1568人,僅就業239人,就業率為15.2%。
更讓人難以想像的是,在海東地區人事局2004年統計表格的下方的注釋中有一行說明:其中樂都縣生源中,1998年的大中專畢業生,尚有15人沒有就業。也就是說,該縣有15個大學生在畢業七八年后,尚沒有找到工作。“我沒有詳細問他們的去向,也不知道他們是怎么生活的”,程蘇對本報記者說,“我猜測,或許,他們在讀了大學之后,又回到了自己出發的地方,回家種地去了”。
程蘇認為,大學擴招應該有一個適當的比例,應該和當地的經濟發展相結合,“就目前來看,西部地區的擴招比例明顯偏高”。
她以青海省為例向與會者進行了解釋:近3年的高考升學率均在80%以上,2003年高達88%,2004年略有下降但也高達83%,而青海省一次性就業率只有45%左右,2003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的一次性就業率也僅為70%。
大量農村生源畢業生要么無業可就,要么干著農民工的活,家庭付出的巨額投資得不到合理補償
程蘇對金人慶說,擴招以后,大學畢業生逐年增加,由于貧困地區經濟發展滯后,就業崗位十分有限,大量農村生源畢業后無業可就,無力償還助學貸款,家庭付出的巨額投資得不到合理補償,“新讀書無用論”正在西部地區滋生。
金人慶插話道,大學畢業生也要轉變就業觀念,不要非要到大城市,不要非要到傳統的好單位,不要總想著非要到某單位不可。
程蘇回復金人慶部長說,我們有些算是暫時就業的畢業生干的都是農民工干的活,累死累活,每個月才五六百元的收入。
西部地區大學生越多的地方,貧困家庭越多
程蘇認為,嚴峻的就業形勢加劇了農村的貧困化。程蘇說:“目前,西部地區大學生越多的地方,貧困家庭越多,脫貧致富成為一句空話。”她告訴記者,即便是部分已就業的,其收入也很低,與上大學期間的支出很不成比例。
其實,正如程蘇所言,在就業過程中,貧困農村生源畢業生也處于劣勢,就業工種差,很多大學畢業生做的是農民工的活,起薪低,享受不到最基本的保障,再加上求職成本越來越高,很多畢業生無力支付。
“每個月五六百元的收入,還要支付伙食費300元,房屋租金一二百元,”一個劉姓畢業生曾告訴程蘇:“我養活自己都很困難,已無力還債、還貸,更不可能給家里有什么資助。”
一些家長找到學校,要求讓自己上大二、大三的孩子退學
大學生“畢業即失業”的現狀已成為貧困地區農民群眾心頭的痛。西寧市回族中學副校長拜秀花代表告訴記者,當前,不少農民認為供養子女上學得不償失,破費巨額資金上大學,畢業后仍然是回家種地,還不如早早輟學,干活打工掙錢實在。
程蘇說,在青海,有一些學生家長找到學校,非要讓自己大二、大三的孩子退學不可。
拜秀花心情沉重地給記者講了一個真實的故事。拜秀花曾教過的一個學生考上了大學,而學生的家人卻不給他交學費,逼他輟學。學生找到曾是自己班主任的拜秀花,希望能夠幫助他說服家人讓他繼續深造。拜秀花找到學生家長:“孩子學習成績那么好,干嗎不讓上大學?”誰知該生父親的一句話就讓她無言以對:“家里窮交學費困難是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孩子畢業后,工作在哪里?”
由于大學生就業率低而導致的新讀書無用論,甚至已波及中小學教育發展。根據民盟青海省委的調查,近幾年來,西部地區中小學校的輟學學生正在逐年上升。
針對目前高校過度擴招及大學生就業難的現狀,程蘇代表在今年“兩會”上提出建議:“嚴格控制高校擴招規模,使擴招比例和就業率有一個合理的銜接關系,要充分認識到擴招之后的一系列現實問題。”她認為,大學擴招應該有一個適當的比例,應該和當地的經濟發展相結合,不能一味地盲目擴招。
程蘇認為,要大力發展符合市場需要的高、中等職業技術教育,增加就業崗位。“對長期不能就業的大學畢業生,勞動部門要納入到再就業培訓計劃,使其掌握一項或多項技能,大力幫扶,促進就業。”程蘇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