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觀察:驚詫于就業不好停招生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02日 13:30 京華時報 | |||||||||
這是一則讓人不敢置信的新聞———教育部下發有關招生文件稱,就業不好的專業減招或者停止招生。(3月1日《北京娛樂信報》) 如果這則新聞屬實,我們將感到非常遺憾;即便事后得到教育部的“澄清”,筆者依然以為有對此進行評論的價值,因為這實際上已成為一些高校招生工作的“行為準則”。
何為“就業不好”?“就業不好”的標準是什么?數據從何而來?這是最為表層的疑問。所謂“就業不好”,目前最主要的數據來源無非是各高校的就業率數字。然而這些數據的可信度究竟能有多少?而且,事物總是不斷發展變化著的。一時的“就業不好”并不意味著年年如此。專業的冷熱決定于市場供需的變化,現在減招甚至停招的專業也許正是明天的熱門專業。僅以“就業不好”就冷落甚至排斥某些專業,等到它們“熬成婆”之后,再想一切從頭來過只怕為時已晚。 市場總是短視而急功近利的,在逐利本性的驅使下,容易出現一哄而上、專攻其一而冷落其他的情形,這些情形常與發展不平衡和資源浪費等相伴相隨,在市場主導下的就業一樣具有這些特點。所以說,就業本身并不是一個完全可資信賴的理性標準。如果我們的大學教育完全以就業為準繩,走的將是一條短視、急功近利之路。 英國教育家亨利.紐曼說,大學的目的就是訓練社會的良好成員,“旨在提高社會的思想格調,提高公眾的智力修養,純潔國民的情趣,為大眾的熱情提供真正的原則,為大眾的志向提供確定的目標,擴展時代的思想內容并使這種思想處于清醒的狀態,推進政治權力的運用以及使個人生活之間的交往文雅化。”概括為我們常講的話也就是:提高國民素質。所以說,大學教育的目的原本并不僅在于就業。完全為就業市場服務,那是職業技術培訓學校的專職,大學不能“重復建設”成“就業培訓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