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明爭暗奪MBA牌照 民營大學申請無望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19日 07:55 北京現代商報 | |||||||||
從手機牌照,到3G牌照,在IT通訊領域,“牌照”所帶來的巨大商業機會和經濟利益,引得眾多企業趨之若鶩,大有不得不罷休的架勢。 但從沒聽過MBA“牌照”之說,殊不知,這正是MBA本土化過程中遭遇到的最為激烈的體制之困。“牌照”代表著一種高校準入的資格,而它被牢牢地控制在教育部手中,有人稱之為計劃經濟的遺物,更有人視其為市場經濟的魔棒。牌照的明爭暗奪,發生在不同性質的
1991年春,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仝允桓剛參加完國家教委關于設立MBA學位教育的會議,匆匆趕回清華園,這時他的心情格外好。在此之前,MBA已經“悶”了兩年之久,包括教委高官在內的核心決策層都認為,是該“揭鍋了”,仝允桓被任命為主管MBA的負責人。現在,他已經是中國MBA教育指導委員會秘書長了。MBA到現在,已經走過了13個年頭。 第一年,全國九所高校成為最初的試點,北京地區只有兩所高校(清華、人大),全國只招了不到100人,這個數字現在只相當于清華大學一個學校一年招生量的1/3。 1994年,第二批高校得到了MBA的牌照,其中最惹眼的莫過于“北大”“復旦”。在一系列的競爭中,擴大規模成了眾多高校的焦點。 在此后的幾年間,中國教育部共發放了64張MBA學位教育的牌照。而中國的大學數量在3000所左右,相對來說,MBA牌照仍然是一種極度稀缺的資源。 開辦MBA 回報海量 MBA的牌照價值幾何?人們無從算起,但要從直接的經濟收入入手,卻可以從中窺得一個大概。 記者給某高校的MBA項目算了一筆賬,MBA的收費8萬元左右,200人的規模,年收入就可達到1600萬元。 有了MBA,才可能申請到EMBA的辦學資格,而EMBA才是整個項目中贏利的大頭,每位學員的收費以20萬元計算的話,100人的規模,年收入可達到2000萬元人民幣。 此外,從長遠的發展角度考慮,創造大量的精英富裕階層的校友,是學校放出的長線,MBA已經是精英的半成品,相對于年輕的本科生來說,潛力不可同日而語。 這不僅體現在日后的捐款上,還會在其他各種方面帶來看得見的實惠。政府體系內的MBA校友則可以為學校謀得更多的利益。在校方看來,校友情結是非常牢固而可貴的。據記者了解,在目前已經培養出來的MBA中,在政府體系中職位最高的當屬上海市的一位副市長。 學校中層看重的是前者,資金上的巨大回饋,而學校的高層則更加看重后者,精英階層校友的生產。后者比前者更加值得期待。 民營大學 申請無望 據記者了解,已經有幾家民營大學表示出了強烈的愿望,但均被教育部婉言回絕了。理由非常簡單——實力不濟。 “目前的MBA名聲已經不佳,現存的高校還在摸著石頭過河,就更別說民營高校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一位公務員閑聊時說。 在采訪中,北京一所民營高校的副校長言辭懇切地表示,如果放開的話,我們也可以找到很好的老師,高價請老師,這本是民營高校的長項。 他表示,一般高校的MBA老師只能拿到年薪10萬元左右,而我們“年薪50萬元也掏得起”,這絕非沒有可能。該校的知名教授的年薪最高達到了70萬元。在高薪的誘惑下,肯定能招到優秀的人才。記者私下進行了調查,以北京大學為例,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的MBA項目,老師的年薪確實只有10萬元,光華管理學院部分老師的收入可以達到30萬元左右。 “況且,我們還有非常靈活的市場運作經驗,比之體制內的高校來說,豐富得多。甚至可以聘請市場上的其他機構參與進來。” 但囿于庶出,沒有得到嫡系同等的待遇,民營高校的管理者們不免有些怨氣。 牌照放開 學費必降 “如果牌照能夠放開,MBA市場價格肯定會降。”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整個MBA市場會形成一個有效的價格梯度,低端產品的價位恐怕會降低到本科生的水平。”中國人民大學張鵬表示。 隨著整體學費的下滑,價格梯度逐漸形成,但這并不意味著排名前十位的商學院的學費會降低,正相反,他們的價位反而會有所提升,因為市場反映出了優劣的對比。對比越鮮明,價位差就越大。 同時,一旦大幅度降低準入門檻,MBA就形成了批量化生產格局。 取消市場限制是大勢所趨。各種性質的高校(國立、民辦、外資、混合體)都可以得到權利。 競爭面的鋪開,也會加劇競爭,而目前的競爭并不明顯,MBA的城市性能很強,因為有自己的工作,甚至part time必須在本城市選擇MBA學校,而同一個城市中的MBA院校又非常有限,造成了競爭的異常不充分。 供不應求 人為造成 教育部的說法不無道理,但多少有些危言聳聽。牌照限制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呢?記者專訪了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閻鳳橋,他一語道破了天機:在人力市場上,通過控制供給,來維系MBA的職業地位。 全國MBA指導委員會是MBA管理的核心部門,其工作接受國家教育委員會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的領導,性質上屬于政府部門,但起到了行業協會的作用。 “這本身也是一種市場行為。”閻鳳橋指出,行業協會通過提高準入門檻,來維護已經進入者的利益,一方面提高行業內人士的含金量,從而提高他們的平均薪酬。另一方面,維護了擁有牌照的高校利益,人為地造成供不應求的局面。這是專業化程度很高的行業協會普遍采取的策略。 全國MBA指導委員會有意無意之間通過MBA資格的審核,達到了如上的效果。 但一些圈內人對此并不十分認同:中國尚未發展到通過控制供給來抬高MBA身價的階段。按照當前的經濟形式,就應該適當放開。有人預期,MBA的數量再多50倍仍然無法滿足巨大的需求缺口。 而且,從現實情況看,單純抬高門檻,并沒有如愿地抬高了現有MBA們的身價。有資料顯示,今年畢業的MBA們,其薪資水平已經降到與普通研究生沒有太大差別的地步。直接的后果是,MBA的報考人數逐年下降,從每年5萬人,下降到了2004年的3.6萬人。人們的質疑并非沒有道理。 利益驅動 “暗M”泛濫 在MBA牌照緊缺的情況下,很多短期內申請無望的高校開始按捺不住,通過設立相似的培訓項目招攬生意。業內稱為“暗M”運動,或“隱性MBA”。 其招生面對偏遠地區的城市,收費只有正常MBA的一半,甚至更低,提供一種純經濟學的教學方案,而不是MBA所需要的管理學知識。暈天黑地的高等數學就會耗去一個學生相當大的精力,而學校本身對此并沒有過多的投入,依靠學院里或數學系的老師就足夠了。 MBA教學變成了經濟學研究生班,完全依靠現有經濟學科研基礎,利潤相當豐厚。 記者了解到,京郊一所大學的工作人員日前正在聯系報紙廣告,希望在云南、甘肅等地的報紙上做本校的首屆MBA班宣傳,力圖引來當地的“土財主”。 其他各種類型的MBA也頻繁現身,包括“迷你MBA”“工商管理特訓班”“MBA短期課程”……名目繁多,其共同點是不提供學位,但可以提供學校出示的畢業證明。 商報記者 李海/文 事件觀察 MBA不是精英教育 長久以來,人們一直將MBA看作一種精英教育,畢業后令人稱羨的職位和優厚的待遇標榜了他們的身份。但到了2004年,MBA教育是否還應該延續精英教育的方向?值得商榷。 中國經濟的國際化趨勢日臻明顯,MBA教育傳授給學生們的是大公司的管理方法,這種方法除了適用于跨國公司之外,也適用于逐漸與國際接軌的國內企業,雖然這中間還需要不斷的磨合,但方向是沒錯的。 MBA同時傳授給學生們誠信經商的理念,在當今中國信用缺失的積習中,新一代的MBA們理性地接受了“信用成本”的概念,為了降低成本,他們會從自己做起。 不是幾百個、幾千個、甚至幾萬個MBA可以改變中國的,而需要上百萬個MBA用新的體系沖擊固有的藩籬。因此,MBA應該走下高臺,實現平民化教育,少數精英的覺醒無法改變中國經濟的傳統,只有大批量的產生“MBA MADE IN CHINA”,才能實質性地推動中國經濟擺脫痼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