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面臨豐收中的饑荒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29日 15:54 中國青年報 | |||||||||
日前,來自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的消息稱,其2003級MBA畢業生的平均年薪達到25萬元人民幣(見本報12月17日),這一消息給“橫盤整理”多時的MBA市場注入了強心針,但哈佛《商業評論》中文雜志主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忻榕女士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中國的人才供求面臨“豐收中的饑荒”。“中國正經歷經濟高速發展期,所以對人才的需求迅速膨脹。中國人口眾多,但不等于人才多,而具有管理經驗和理念的人才是中國最為缺乏的。”
中國市場已經是國際化市場 “在國內還是在國外讀MBA已經不應該再成為問題的焦點,因為中國已經不再是一個本土市場。” “我們常常談企業的國際化時存在一種誤區,大家把國際化看成走出國門就是國際化,待在中國就不是國際化。其實,現在中國已經是一個國際化的市場,幾乎所有的國際大公司都進入了中國,本土企業必須懂得國際化公司的運作模式才可以跟它競爭。作為個人,無論在哪里發展,要面臨的都是國際化的運作、競爭和模式。所以,在不在中國發展不該成為選擇在哪里讀MBA的理由。”忻榕教授認為。 但國際化經驗永遠是有益的。從長遠看,即便是在中國發展的職業經理人,所面臨的客戶、合作伙伴、同事可能都是國際化的,想要在其中如魚得水,需要有國際化經驗。但獲得這個經驗有多種途徑,不一定需要到國外讀MBA。忻榕認為,“這種經歷是在國內用高壓鍋壓不出來的。我們現在總是講要快速培養人才,但是我認為,年齡也是寶貴的,經歷是無價的。對于一個經理人來說,在國外工作的價值要超越在國外讀書的價值。” 商學院的錄取標準各有側重 “國際頂尖商學院希望培養的是企業精英。頂級MBA商學院招生時,最看中的是這個人的潛能,不是他現有的知識。他們需要的人是智商達到基本分數線,語言、邏輯思維、分析能力達到基本水平就可以了,下面就靠學院去培養。” 很多頂級商學院更關注推薦人的意見,并且非常看重申請人過去的經歷。但各個商學院的錄取標準各有側重,同時,他們的錄取標準又是不公開的。忻榕教授告訴記者:“有的商學院希望錄取有突破性、創新能力強的人;有的非常關注領導力;有的商學院以培養創業型企業家聞名,所以會非常注意個人的冒險膽略。面試時他們問的問題可能都一樣,但是在分析答案中他們看到申請人身上不同的東西。也有一些相同的標準,比如對于一個未來的職業經理人來說,團隊精神是必須條件,有的人缺乏這方面的特質,那么他在管理方面就難有很大發展,可能不會被錄取。” 很多人相信,有知名公司的工作背景,是被頂級商學院錄取的基本條件,忻榕認為,知名公司有良好的選人的標準和機制,它挑選的已經是優秀的人;其次,知名公司有發展和培育人才的理念,并能給員工提供很好的發展平臺,這些確實都是很優越的條件。但商學院在錄取學員時,更看重其在公司做過什么。 GMAT成績代表不了綜合潛能 “一個GMAT考了680分的人和一個GMAT考了700分的人是沒有差別的,他們都很優秀,能否被一流國際商學院錄取就看個人特色。但因為GMAT是惟一完全量化的成績,所以大家總是拿它作為一個指標,實際上它并不全面。商學院在面試時會再看這個人的領導力、影響力、溝通能力、團隊意識、成就感、驅動力等等,這些都是GMAT分數體現不出來的。有很多人拼命準備GMAT考試,認為分數達到700分或更高就可以被錄取,這完全是誤導。高分低能是沒有用的,管理本身是應用科學,要求一個人有很強的綜合能力。”忻榕教授說道。 響亮的牌子不等于實際能力 目前MBA教育在中國仍被視為改變命運的一種途徑,MBA學位更直接地被當成提高薪酬的籌碼。對此,忻榕教授表示理解:“學習任何東西的關鍵是提升一個人的能力,讀MBA也是一樣,它可以成為改變一個人職業生涯的方法和起點,但最后能否改變命運,還要看個人怎么去做。” 忻榕表示,有一個MBA學位、一個響亮的牌子,并不等于有能力。“知識不等于技能。中國每年畢業的大學生數以百萬計,他們都是有知識的人,但是真正能將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當中,尤其是能將管理知識運用自如的人還很缺乏。整個企業管理的人才市場是供不應求的狀態,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下,大家都希望MBA教育能夠迅速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技能,希望借此能夠拿到更高的薪水,或者是使事業有更好的發展。不過,大家也應該明白,拿MBA作為籌碼去找尋一個高薪職位,是求職者的個人想法。任何事情都有性價比,一個人能夠給公司創造的價值和公司付給他的薪酬永遠會趨于匹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