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龍首批MBA流失情況調查 流失淘汰率達43%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13日 15:23 第一財經日報 | |||||||||
本報記者 劉永發自廣州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 用這句話來形容進入科龍營銷系統的MBA,是再恰如其分不過的了。一位先前曾在科龍任職的MBA說。
從2002年年底開始,科龍開始在全國各大高校大張旗鼓地宣稱將大規模招聘MBA。 科龍集團人力資源總監彭玉冰博士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去年一年中,科龍陸續招了436個MBA。毫無疑問,到目前為止,科龍是中國企業中MBA的最大“消費者”。 科龍大規模招聘MBA,無疑成為人力資源市場近一年最為關注的事情之一;也為中國MBA報考呈現低迷的現狀注入一劑強心針。 熱鬧歸熱鬧。一年過后,以MBA為學員的科龍“黃埔軍校”已開辦了19期。 從彭玉冰提供給記者的數據來看,在過去招聘的436名MBA中,已經從“黃埔軍校”畢業146名,被安排到28個省區營銷一線;191人被淘汰,余下的還在培訓之中。 淘汰率為43%。彭玉冰強調,是淘汰率。 新的一輪招聘工作又將開始,科龍集團人力資源部招聘處李順臣先前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2005年,在MBA招聘上,科龍開出的單是:300人。 這是否印證了那位MBA的話:科龍只是營盤?預期失落“盡管沒有達到我們最初的預期,但我們還是覺得沒有太大的失望。”彭玉冰認為,科龍的MBA現在的情形還在他們的預料之中。 按照最初的設想,這400多名MBA,經過科龍一到兩年時間的培訓和實戰,將在營銷系統擔當重要的工作,被培養成營銷方面的專家。其中,這個期間包括,一周的集中學習;3到4個月在各分公司的調研;調研報告順利通過后再到分公司進行4到5個月更大區域的考察。 實際上,據記者調查,這些MBA在進行一周的集中學習后,就被派遣到各分公司進入營銷實戰,他們的業績并不出眾。 彭玉冰說,這些MBA表現一般,到目前為止,還看不出端倪,不是特別優秀。 在科龍,現在的產品經理大都是前些年招進來的本科生,以及工作時間更長的老員工。一個優秀的本科生做到產品經理,需要4到5年。 和這一批本科生產品經理相比,1年多實戰經驗的MBA還有很大差距。 從去年8月初開始,科龍對營銷組織架構進行了調整。該調整打破了原來按照產品線來組建銷售體系的做法,而代之以搭建公共營銷平臺。 在區域的劃分上,以原來6個大片區為基礎把全國劃分成16個小片區,每個片區下轄2到3個省。河南、海南單獨成立以省為單位的片區。每個片區設部長全面負責包括空調、冰箱、小家電在內的所有產品的銷售。 每個省級分公司下設空調產品經理、冰箱產品經理、小家電經理。片區部長享有對該區域市場銷售及與之相關的傳播的決策權,同時,片區部長的收入也必須與業績掛鉤。各分公司產品經理實際上主要是執行。 另外,調整后的營銷體系中,每個地級市都設有一個營銷中心,一個中心主任下屬賣場經理。 彭玉冰說,現在留下來140多個MBA一般都做中心主任,但他們原本被預期在1年之后都做到產品經理,但實際上,現在做到產品經理的不到10人。 按照科龍目前的配備,28家分公司,整個營銷系統至少有56名產品經理。 這離最初的預期有很大的差距,彭的解釋是,給這些MBA的時間還不夠長,他們市場的閱歷還沒有達到要求。 彭表示,科龍當初希望過高,現在的計劃不得不做一些調整。流失的說法 來來往往的MBA,誰都不希望成為過客,誰都希望留下來。 43%MBA的流失,雖然彭玉冰說這對科龍的營銷計劃和體系沒有任何影響,但對于任何一個公司的營銷計劃和執行,都不會風平浪靜沒有任何影響。 彭玉冰解釋,被淘汰的MBA有幾種原因: 一部分MBA不適合科龍最重要的執行文化,他們在別的公司散漫慣了,理解了就執行,不理解就不執行,最終無法適應而走人。 一部分MBA進入科龍本身就是一種投機行為,他們希望通過加入科龍,獲得一個很高的職位,但逐漸發現達不到自己的預期,在培訓期間表現也不太好,后來安排職位更不理想,在這種情況下很快就走了。 還有一部分MBA,先前還沒有畢業就來科龍實習,干了一段時間后,回學校做論文了。 也有的MBA違規操作,亂簽字,被發現后辭退了。還有個別的因為家庭原因而離開。 彭的解釋并沒有得到離開的MBA的贊同。 至少有5個以上離開科龍的MBA向記者表示,“這一開始就是一個騙局,科龍根本就沒有那么多職位來安排給我們。全國最多只有56個產品經理的職位,他們卻給我們畫了一個很大的餅,大家以為人人都有份。” 在先前曾任職科龍營銷副總裁、現就職北京派力營銷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的屈云波看來,一個公司的人力資源規劃,在員工的總人數上對MBA的需求會保持一個比例,這個比例維持在1%已經足夠,一個企業實際上不需要那么多的MBA。 屈云波認為,科龍作為有代表意義的中國企業,在使用MBA上出現了問題:一是MBA總人數比例不恰當;另外,在職能使用上,也是不合理的。 他分析說,排除“顧老板”有其他方面的考慮,一個部門是不需要那么多綜合性質的MBA。MBA在功能上是綜合性管理人才,培養目標是綜合性管理人才和未來的企業領導人。 屈云波和科龍現任領軍人物顧雛軍都非常在乎員工的學歷和素質。從2000年開始,科龍開始有計劃、有規模地去招大學生,不斷地補充新鮮血液。 屈云波比較了自己和“顧老板”的不同。在招生對象上,當時是嚴格按照職能部門的需求,招對口的專業的學生;以本科生為主,而不是以MBA為主;在用人方面,并沒有把他極端化。 顯然,在屈云波看來,培養人才和儲備人才的計劃毋庸置疑。用專業和功能不同的MBA在同一個部門,是一個不理性的行為。大浪淘金 先前在科龍任職、現作為Frank企業實驗室獨立咨詢顧問的李剛介紹,科龍在1999年的銷售額已經將近70億元,格林柯爾全面接管科龍的時候,它當時本身的營業額不足10億元,面對比自己更為龐大的一個組織機構,毫無疑問,管理人員是非常奇缺的。 科龍先前是任用職業經理人管理,但屢屢失敗的結果讓“新人”顧雛軍面臨危機,沒有足夠的管理人才。 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要做到更大更強,顧雛軍需要的是培養自己的職業經理人隊伍。最快捷的方式就是通過招MBA學生來培養。 實際上,從2001年開始,顧雛軍就有一個5年規劃,“科龍人才梯隊培養計劃”,其核心是:在未來的5年內,每年招400到500個MBA,只不過具體實施是從2002年年底年開始。 李分析說,中國人才培養目前已經形成一個規律:一個應屆畢業生,在完善的管理培訓模式和較大的發展空間內,5年內可以成為一個高級部門主管或者公司副總經理。 一個成功的案例是,柳傳志在1998年時確立10年PC戰略,為實現這一計劃他開始儲備人才,大規模招本科和碩士生,楊元慶便是當時的一員,經過5年的成長,1993年,楊被提升為電腦部經理,這是聯想公司的前身。 不過,這種規律在科龍身上暫時還沒有得到顯現,卻是更多的異樣的聲音和效果。 這需要追蹤到科龍的用人觀。 雖然科龍非常重視學歷,但是只是在聘用前看學歷,大多數的MBA,進入科龍是很容易的事情,但真正進入科龍后,需要用自己的實力去證明。 進入科龍后,所有的人都在一個起跑線上。實習期間,這些MBA的工資都在3000元左右。合格之后定崗,就拿到崗位工資了。崗位工資差距很大,進入高層次的崗位就會拿很高的工資,在低層次的崗位工作就會拿很低的工資。 彭玉冰認為,大規模招聘MBA的目的,是基于這樣一個考慮: 企業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企業競爭最激烈的地方是營銷部門,科龍希望自己的營銷體系有高素質的人才去參與,保持在營銷方面的優勢,從而保持企業的優勢。 最初的想法是,在營銷這條企業爭奪最激烈的陣線上,讓受過良好教育的既懂技術又懂管理的MBA,來獲得人才上的一個優勢,從而逐步轉變為營銷上的優勢。 從長遠的規劃來,人才引進不斷培養,對單個個體來看,不一定是這樣,但對整個全局來考慮,科龍引進MBA,還是為培訓未來的管理層。 科龍招MBA,實際上是希望獲得一個人才優勢。 彭玉冰堅持,在這種用人觀下,43%的流失率,不算是一個大比例。 在他看來,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可能拯救一個企業甚至一個行業。他說科龍現在正在尋找和培養這樣的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