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中國名校EMBA學員校際交流峰會于2004年11月28日在北京中國大飯店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主辦、中國企業報社承辦。會議的主題是:新舞臺、新知識、新思維--中國EMBA。以下為2004年11月28日上午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工商管理學院院長張新民教授做題為中國EMBA教育給學員什么的演講實錄:
張新民:感謝主持人,各位上午好!我演講的題目是中國EMBA教育給學員什么?我覺
得必須要探討這個問題,到現在為止我們談宏觀的多了一些,到現在為止我們看到探討的內容宏觀的東西多了一些,應該給他們什么呢?這個談的說一點。我想從這幾個方面來談。一個就是說我們EMBA教育生源狀況決定了需求狀況。也就是說,到現在為止實際上EMBA學生相當多的應該是在企業高級管理崗位里面有了一定的業務積累,管理能力的積累,管理經驗的積累。但是,還沒有完整接受過工商管理教育這樣一個層面學員。所以,他的情況應該是很明確的,需要補這么一課。第二個方面他的特點就是難以集中的學習。所以,我們強調這樣一種情況,對學員的需求,首先就是系統化、框架化工商管理知識體系的集中。為什么強調框架化呢?因為畢竟這些高級管理工作者不太可能做特別細的技能性的這種工作。另外一個就是學員有一個橫向溝通,交流以后,能夠進一步的拓展自己業務空間的這種需求。還有一種情況,我想這里面談談另外一個就是在精神層面的一種需求。所謂精神層面需求從幾個方面來看,一個就是我們可能在高管里面,學源結構比較廣泛,因為我們EMBA學員是這樣的情況。在國外同行當中,我們拿出名片來我是EMBA或者是MBA,我們管理課程沒有這么一種情況,在心里上可能就有一種劣勢在里面。所以,我們覺得提供這樣一種EMBA教育,恰恰在于精神滿足方面和心里方面,是心里上平視對方,尤其是跨國公司高級管理工作者在交流里面應該是心里得到滿足的一種情況。另外一種情況就是信心的問題,就是說我們這些學員來自不同的教育背景,來自不同的企業,可能由于他自己出色的努力,在管理里面得到相當大的一種提升。最后,可以到他所希望去的學校里面獲得一種高質量的EMBA教育。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強調的不僅僅是對原來業務發展的信心,而且是更高層次走的信心。那么,另外一個信心我想結合后面情況來談,就是不同的老師,不同來源的老師,他在提供教學里面這種差異,提供給我們學生質量的差異,會提供給我們學員更大的信息,這是我們中國人完全可以辦好自己的教育,同時也可以做好自己的企業。還有一個方面EMBA學員應該處理好的幾個關系,我在學校里面給EMBA上課,主要的問題就是在課程方面,我們國內師資還是比較匱乏。在這個過程里面,發現不同學校學生有很普遍的特點,就是四天的課程集中授課,大家精神高度緊張,或者說運轉率相當高。但是,課外的情況就是自己學習時間不足,我們要求在一個月以前把這個提供給學生,但是各個學校都可以做到這一點,可以提前甚至是更早時間,把有關課件,包括材料,思考題都給學生。但是,這種準備的狀況差一些,以至于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并沒有做提前的鋪墊以后,很難導致在課堂上有很好的收獲。所以,我希望我們學員能夠花一點點時間。另外就是在理論講解和案例的分析,剛才李維安教授也講了,部分我課程過于理論化。我想是不是一個是老師的問題,另外就是各個EMBA教育機構老師的問題。到目前為止各個學校試點兩年多,我們不斷探索EMBA區別于MBA的規律,也不斷發覺EMBA合格的教師。我曾經在媒體談中國大陸高水平,現有水平里面儲備高質量EMBA老師不超過五十人,這是備受爭議的。這些老師,在EMBA機構上課的老師,在各個學校被重視,被請的頻率有多多大,如果這個老師給自己學校上EMBA,這個學校利用率很充分是另當別論,如果這個老師只能在自己學校里面上,他一定不是太好的老師。所以,我強調這一點,就是說在這個過程里面,EMBA教育師資到現在為止每個學校儲備都不充分。那么,這個不充分不是說要否定誰的問題,還有各個EMBA教育自己師資,還有相當大的自我成長空間。因為我相信幾年以后有了老師超強學習能力,可以快速解決我們EMBA教育師資問題。所以,理論講解問題表面看是教師過于理論化的問題,但是我們各個EMBA教師怎么樣看自身的力量。我的體會EMBA教育更多的應該是理論少講,案例分析,實踐性更強。還有土和洋的問題,按照國務院學術辦規定,三分之一老師應該來自海外,恰恰各個EMBA教育機構對這個問題感受非常深刻,我們現在缺乏的不是國外教師資源,缺乏的是解決EMBA需求合格的教師。我們找的教師、教授非常多。但是,實際上他自己的履歷表,以及在國外的成功,并不代表在我們這兒成功。我們學校大概有三分之一外教是可以擔當這種任務的,也就是說可以能夠和我們現在這種EMBA教育需求相吻合。但是,并沒有表現出比我們本土教師,在這個項目里面的優勢,我們沒有否認國外教師在學術領域的能力。也就是說在我們EMBA教育,在中國現代情況下,這些人并不解決問題,而恰恰我們的三年,兩年以前,希望我們的項目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洋人。這一點是傳遞一種信息,就是我們不自信,不相信我們中國EMBA教育,能夠自己辦好的EMBA教育。所以,我相信這個問題引起我們的重視。
在這個過程里面,已經形成了另外一種現象,需要我們注意這種情況。就是說一些學校為了湊夠三分之一洋師資,絞盡腦汁,有的說做一個講座怎么樣?我們也請了外國人,確確實實講座比講課還不至于漏餡,所以在清單列出了三分之一的洋人,但是實際沒有這么多人。我想強調一點,一個EMBA教育的困惑,也極大的刺激了一批知道這個消息以后,愿意到中國大陸來做貢獻的海外人的積極性。所以,這個意思是什么呢?我們沒有否定他的意思,而是說在我們現在情況下,應該有甄別的選擇相應的外教。
這就是我今天要談的,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