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MBAEMBA > 正文
 

從兒童期步入少年期 中國商學院急需戰略定位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5月09日 02:52 第一財經日報

  本報記者 陳雪頻 發自上海

  在中國很少有什么學位能像MBA一樣,在過去十年中被持續關注而大家的看法卻莫衷一是。中國的商學院教育現在處在什么階段并將走向何方,一直是商學院、企業和MBA學生都很關心的話題。

  在復旦大學管理學院近期舉行辦商學院院長論壇上,幾十位來自海內外的商學院院長和教授齊聚一堂,探討中國商學院的發展戰略。

  論壇上,幾乎每一個商學院院長都認為中國的商學院也正在面臨轉型的關鍵時刻,每一個商學院都必須選擇自己的戰略定位,并處理好MBA教育的國際化和本土化的關系。從兒童期到少年期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中國的商學院已經過了單向度地向國外商學院學習的“兒童期”,開始走向探索有自己特色的發展模式的“少年期”,這一點成為各位商學院院長的共識。

  “中國的商學院教育已經進入少年期了,我們依然需要向國外一流的商學院學習,但初步具備了與國際商學院對話的能力。”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陸雄文對中國商學院的發展現狀作了一個描述。

  這種觀點得到了日本神戶大學商學院教授黃磷的認同,他認為中國的MBA教育只用了10年便走過了美國30年才走過的歷程。但目前中國的MBA教育剛剛進入競爭期,離真正成熟還至少需要十五六年,這一段時間則是商學院的調整和整合的時期。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院長LimChi表示,中國的MBA教育仍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但現在的關鍵在于是否要有耐心去研究和總結經驗。如果說中國的MBA教育幾年前還處在向國外商學院學習“術”的階段,那么它們現在必須要悟出中國MBA教育的“道”之后才能持續發展。

  理解了中國商學院從“術”到“道”的演進,也許更能理解過去幾年MBA教育的國際化和本土化之爭。一味地照搬海外的教材和師資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由此帶來的則是許多企業認為現在的許多MBA學生不能應對中國現實市場出現的問題,要求MBA教育加強本土化的呼聲越來越高。戰略選擇與轉型

  各位院長紛紛表示,目前中國商學院面臨的關鍵問題是每一個商學院的戰略選擇與定位,與之相應的則是每一個學校應該形成自己的專業優勢。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院長王其文表示,美國僅一流的商學院就有很多所,他們早已摸索出不同的特色,比如哈佛商學院、沃頓商學院和斯隆管理學院便各有各的專業優勢和特色,中國的商學院也必須走出一條特色發展的路來。

  在同一天,曾有一位院長在談起中國商學院發展的誤區時,強調目前很多知名院校在課程開設和辦學模式上都有趨同現象,反倒是一些名不見經傳的院校為了吸引生源,在運作方式上體現出了差異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這個說法引起了很多院長的共鳴,紛紛表示中國的商學院教育應該特色化和商業化,不同的商學院應該有不同的定位。比如說有的商學院定位于為大企業培養職業經理人,有的商學院則定位于為中小企業培養職業經理人,有的商學院則應該定位于培養創業型人才,每一個商學院在人才培養方面必須要有自己的特色,各有所長。

  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顧寶炎說,商學院之間最大的差別就在于有沒有清醒的戰略思想。有的商學院定位是到世界舞臺上去競爭,但并不是所有的商學院都要這樣定位,比如上海理工大學商學院的定位就是為中小企業和銀行培養職業經理人才。

  與戰略選擇相對應的則是商學院應該培養什么人才的問題,在第一財經《頭腦風暴》相關主題的節目錄制中,這個問題引起了一陣小小的波瀾。當時臺上的四位院長的選擇中,北大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張維迎說北大要培養“未來的商界領袖”,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副院長張維炯則說中歐要培養“未來的企業家”,清華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趙純均表示清華要培養“商業領袖的戰略后備軍”,而復旦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鄭祖康則表示要將學生培養成具有領導能力、商業道德、創業能力、合作精神的人才。然后學生根據每個人自身的機遇和能力情況,選擇商業領袖或者職業經理人作為自己的發展目標。

  更多人贊同后三位院長的觀點,有一位觀眾直言,定位于商業領袖的人才培養目標很容易讓學生形成一種眼高手低的習慣。同樣的問題在下午的院長論壇上也被提出來,只不過問題變成了商學院是應該培養“當家的還是管家的”,當時大多數院長選擇了“管家的”,并認為只有做好管家,才能成為當家。而且當家的數量非常有限,不可能每個人都做當家的,商學院更多地應該是培養管家,也就是職業經理人。

  這種頗具戲劇性的觀念沖突也同樣體現在各位院長對媒體的商學院排名評價上,大多數院長表示對目前國內媒體對商學院排名的不以為然,其中主要的原因是現在中國的商學院發展還不成熟,現在排名還為時太早,而且缺乏相關的標準。

  在談及這個問題時,王其文說“現在不過是萬米賽跑剛剛開跑,說誰好誰差根本沒有意義”,現在的重點應該是培養每個學院的特色項目。而陸雄文則直言復旦大學從來沒有向媒體提供過有關商學院排名的資料,并表示商學院要開放地相互學習,少談競爭,“小孩子打什么架”。探索發展模式

  國際化還是本土化?這個問題已經被討論了很多年。很多商學院院長表示要加強和國外一流商學院的溝通與合作,堅持開門辦學,但與此同時必須關注本土的商業環境,并努力引導本土的商業實踐。

  日本企業和MBA教育也許能給中國一個啟示,日本的經濟和企業非常發達,而MBA教育則并不發達,MBA教育市場很小而且起步也很晚,因為日本企業更喜歡由企業內部培養公司未來的管理人員。據日本青山大學的商學院院長介紹,日本的MBA教育設計項目時,往往會考慮日本的經濟形勢和實際情況,探究最前沿的管理知識,以促進文化多元化。在傳播西方的管理理念的同時,也要強調本土化的東西,進行跨文化的學習和溝通。

  即便在商學院的起源的美國,MBA教育的形態也在不斷發生變化,麻省理工學院商學院副院長DonLessard認為,美國一百多年的商學院教育中已經出現了三次變革。上兩次分別發生在上個世紀30年代和60年代,而現在則是第三次變革,主要強調創造力和領導力,由此帶來的則是各學科之間的整合,并且保持每一個商學院的特色。

  挪威管理學院院長則表示商學院教育要有更多的互動,因為綜合學習比綜合教育更重要,項目之間要有聯系,需要整合,在公司具體氛圍內要有用,真正解釋現在存在的問題,不僅教科書中有不同的解決方法,更要把教學、研究和實際情況三方聯系起來。

  不同的解決方法往往意味著不同的發展模式。據黃磷介紹,神戶大學就創造了一種“神戶模式”。學生平時工作,周六周日把在工作中遇到的戰略性的問題帶過來上課。第一年課程主要由戰略、組織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和財務的四個教授帶一個項目,一年內做完這個課題,第二年開始寫論文。由于這個“神戶模式”考慮到日本的社會并富有特色,得到了很多企業的認可,許多大阪和東京的學生都跑到神戶去學習。

  而在新加坡,商學院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由此也探索出了一套屬于自己的模式。這種模式的核心在于整合教育,改變以學科為導向的思維,讓不同學科相互聯系。其中一個例子就是讓財務、營銷和戰略形成一個課程,來實現案例式教學。

  在很多人抱怨商學院的老師缺少實踐經驗時,許多國內的商學院也在探索完善師資機構的可能性,請企業家來講座。但許多商學院院長反映請企業家或者經理人去講課往往會面臨一個問題,即這些人往往過于強調實踐經驗,而沒有相應的理論基礎。這樣就導致了他們的實踐經驗往往也只是個人經驗,對于別人沒有太多幫助。

  陸雄文表示很多企業界人士講一天半天課還可以,再多了就不行了。而黃磷則直言有實際企業經驗的人不一定能教好,第一天學生覺得挺好,到第二天就講不出來的,因為他們的研究無理論基礎,只能講一段經驗,而且是自己的短暫經驗,不能給學生新的東西,不能系統化,非常單一。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MBA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 】【多種方式看新聞】【下載點點通】【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繽 紛 專 題
快樂五一
快樂五一放松心情
母 親 節
溫馨祝福送給母親
圖鈴狂搜:
更多專題 繽紛俱樂部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