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煮上帝 汽車服務業痼疾難除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18日 09:21 中國經濟時報 | |||||||||
本報記者 章小星 無意中瀏覽了中國汽車召回網,進入車主社區,一個個帖子記載了無數車主的傷心事,主題不外乎一個:私車出故障,與廠商和指定維修站交涉時屢屢受挫。消費者往往是一拿到車鑰匙,“上帝”稱號的含金量就開始打折。
記者電話聯系了幾家汽車企業,問及售后維修服務時,均高調聲稱自己的服務體系如何健全,售后服務平臺是如何方便快捷。然而,這些說詞在現實面前卻顯得蒼白而無力。 產品問題誰“埋單” 四年來,家住北京的李天鈴一直為愛車而煩惱。“對我們工薪階層來說,花費十幾萬元的血汗錢購買一部汽車可謂人生大事,但剛買三個月的新車就出現‘跳檔’問題,四年來的維權行動至今未有滿意結果。”在交談中,李天鈴不停的嘆息,“這場馬拉松比賽真真切切的讓我知道了什么叫有心無力。” 李天鈴這樣描述維修經歷:1999年7月22日,我購買了一輛三廂轎車,三個月后,天氣變涼,發動機溫度較低時加油,自動檔就會跳檔,水溫達到95度時情況好轉。但有時在高速行駛時,一加油門又會突然跳檔,且跳檔時聲音很大,車速一下就減下來,曾有幾位朋友嚇得再不敢坐我的車。 “我找到汽車銷售點要求換車,但對方認為這只是電腦控制上的小問題,不同意換車,經專家對故障進行診斷后,如果確定屬質量問題可以進行免費維修。當時,我天真地認為,既然說可以修好,就沒有理由不答應,誰知道麻煩才剛剛開始。” 汽車修好后,在半年中沒有再犯類似毛病。然而,半年之后,曾經困擾李天鈴的“跳檔”問題重新出現,萬般無奈之下,他又重新找到銷售點。“我們再次找到佟榮友進行交涉,一直拖到2001年冬天,才再次得到免費維修。” 沒好過半年,舊病重犯。“這次,對方不再同意免費維修。為了不耽誤汽車的使用,我同意自費修理,花費1200元換了一個閥和傳感器。”原以為從此可以高枕無憂,誰知歷史還在不斷重演。 忍無可忍,李天鈴找到廠家,要求對方徹底根治“跳檔”的毛病。最后得到回復是:用戶自費5000元更換變速箱控制“總成”,廠方負責變速箱大修。 對此處理意見,李天鈴表示不能接受。“最初對方‘不給換車,負責修好’的承諾并未兌現。退一步說,即使我們同意出5000元進行維修,能徹底根除隱患還值得,如果半年后又出問題算誰的責任?而且廠方已經明確表態,修理后不再做任何承諾,難道我需要每半年就搭進去5000元的修理費?”之后,李天鈴多次與維修站和廠方聯系,但從此卻石沉大海,沒有任何回復。 配件難題 家住杭州的趙丹對汽車售后服務也是感觸頗深。“我的車是2003年5月21日買的,從始至終都被圍困在接踵而來的小毛病里。” 趙丹簡單羅列了一個小事故單子:買來即故障燈常亮,百般修理后方得以熄滅;新車機艙內“滋滋”噪音不斷;前窗玻璃從搖窗機中脫落,無法開啟玻璃;先是示寬燈不亮,接著是剎車燈不亮;一段時間后,油表指示燈開始不停晃動,無法辨識還剩多少油;搖窗把手斷裂;加油管破裂;油箱上方和發動機機艙回油管老化破裂,直接導致漏油;購車第二年,夏天空調即失效,修理花了大把銀子;雨掛噴水電機故障,噴不出水;高位剎車燈架螺絲銹蝕脫落,現用雙面膠固定;剎車不靈;行駛中熄火,反復修理卻查不出故障原因,更嚴重的是在隧道、高架、高速上熄火,人生安全受到嚴重威脅…… “車子總是不定期的擱在修理廠,修理廠的人都認識我了。”趙丹原本想能將就就將就一下得了。但上個月的一件事讓她實在是忍無可忍了,“杭州作為浙江的省會,居然沒有該汽車的電器配件,維修點說一周之后才能到貨,如果著急,就自己到市場上去買,我把整個杭州城都搜遍了也沒找著。”趙丹憤憤不平。“即使買個冰箱、彩電,出現故障也會立即有服務人員來修理,貴幾十倍的汽車產品反而得不到這樣的服務。” 趙丹決定再也不縱容廠家對自己的懈怠,準備向上投訴。結果會如何,目前還不得而知。 汽車投訴難在何處 由中國質量委員會全國用戶委員會、車人網及清華汽車工程研究院聯合發布的2005年2季度汽車質量和售后質量投訴調顯示,在1929個有效投訴樣本中,在用戶投訴要求一項中,在正常行駛而短期內多次對車進行維修的情況下,83%的用戶提出維修要求;而汽車在正常使用中損壞,造成經濟損失的,只有10%的用戶提出經濟賠償;在多次維修后仍未排除該故障,嚴重影響正常使用,5%的用戶提出換車要求;同一問題多次維修未果,車主質疑品牌,有2%的用戶提出退車要求。 調查顯示,汽車用戶要求維修的占絕大多數,只有在購買的汽車已經危及人身安全或實在無法使用時,才提出換車或退車要求,消費者的要求并不高,他們提出的要求僅僅是維護自己的最低權益。 然而,調查結果顯示,直接針對汽車售后服務質量的投訴占到全部投訴的39%,用戶對售后服務不滿的原因主要來自專業維修點太少、服務網絡布局不合理、維修保養成本高、維修服務人員效率低和服務態度差四個方面。 也就是說,即使是最基礎的要求,也經常無法得到滿足。其中,人員技術不高、服務收費價格混亂和服務時效性差三類問題反映最多,占投訴總量的64%,進口車投訴中反映的共性問題如零配件替換所需周期長,價格昂貴等。另外,還存在著各維修站點在收費方面管理不夠標準,一些維修站點隨意冠名維修費用、收取“工時費”、“材料費”;維修不夠快捷;一些規模較小的維修點用假冒偽劣產品蒙騙消費者。 賣車的利潤是越來越低,因此維修已經成了業內公認的盈利點,和造車時的標準化不同,修車的標準就很難統一了,雖然4S店能享受到原廠的維修,但高昂的價格又往往使消費者望而卻步。小修理廠設備差、維修人員資質低,送修車經多次修理仍不能從根本上排除故障,有的修理廠甚至使用劣質或假冒零配件。 出現投訴原因很多,其中也有新車型更新頻繁等因素造成。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很多剛出爐的新款車,造型前衛時尚,配置也比市場上同級車豐富。但是,新款車也有一些隱患沒有被消費者及廠家發現,由于去年新車上市頻繁,一些維修實力欠佳的汽車經銷商往往來不及對維修人員進行培訓,致使汽車售后問題無法有效解決。 另一方面,目前國內檢測機構少,有的技術標準或設備缺乏,不能承擔事故車輛或進口產品的檢測。因此,多數情況下都是廠家自行鑒定。因此,廠家充當著“運動員”和“裁判員”的雙重身份,其檢測數據或鑒定結論往往有失公平,讓消費者很難認可。由于責任認定、檢測都存在困難,加上消費者缺乏專業知識,與經營者發生爭議時很難得到公平合理的解決。 或許,只有在不需要強勢機構介入,廠家和消費者也能平等對話的時候,才是中國汽車業真正的成熟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