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
|
財務彈性的重要性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9日 13:38 《新財富》
格雷戈里.布朗/文 財務風險管理不應被當成一個孤立的管理領域來看待。要想對多變的環境作出有效的回應,決策者必須將財務彈性納入到公司的整體戰略中去。 企業的運營戰略是盈利的關鍵所在,這一點鮮有異議。然而,越來越多的理論文獻提出,公司的財務戰略以及財務環境的基本特征,也是決定企業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 例如,近期的研究表明,公司能否獲得外部融資的關鍵,在于它是否擁有進入發達資本市場的通道—即便在本土也是如此。由于迅猛發展的企業往往依賴于外部資本,于是進入這些市場(不管是債務市場還是股票市場)的通道就變得至關重要。這對于發達經濟體系中的企業幾乎沒什么困難,而對于那些身處剛剛發展起來以及發展中經濟體系的公司來說,進入更低成本的國外資本市場既是挑戰,也意味著潛在的比較優勢來源。 新興市場上的公司為進入發達資本市場而使用的策略,如在國外發售股票以及抵押外幣債務等,都只是現今公司慣用財務策略中的簡單例子而已。其他更復雜的策略包括另類的結構融資、經營性對沖及衍生證券的戰略性應用等。而被實踐者和理論家們共奉的一個準則,便是財務“彈性”。 過去,首席財務官和公司的財務主管花費了大量時間進行現金管理,并盡可能地降低資本成本。如今,這些工作雖然仍很重要,但已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更廣泛意義上的財務活動也會在實際上影響到公司的盈虧。因此,首席財務官在高層戰略決策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他不僅要對提出的方案進行財務數字上的計算,更需要理解某一具體決策的戰略后果。 PoGo公司的困境 我們來看一家假想公司所遇到的問題。假設PoGo實業是一家美國本土的兒童玩具生產和分銷商,它的部分產品遠銷海外,但由此獲得的收入卻從未超過總銷售額的10%。因此,PoGo公司也就不太重視外匯風險。然而,PoGo去年在美國本土遭受了重大損失,質量較次但價格更便宜的中國玩具搶走了它許多市場份額。 雖然PoGo的損失明顯是由于國外競爭所致,但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和首席財務官在對問題根源的理解上出現了分歧。首席執行官認為中國低廉的勞動力成本是關鍵,而首席財務官則認為人民幣的低估才是癥結所在。事實上,兩者互有聯系,對公司來說可能都非常重要。 要了解這類重大財務和經營問題,需要對財務風險管理策略有深刻的理解。同樣,這也說明了財務彈性的重要性。 大型企業對外匯風險對沖已經習以為常了。對沖的過程通常是先用恰當的方法量化風險水平,然后用運營和融資策略相結合的方式來減輕風險。這些策略可能包括謹慎選擇生產地和債務的幣值,以及利用外匯衍生產品—如遠期合約或期權等。 如果我們把這個邏輯運用到PoGo公司的困境中,那就需要確定PoGo面對的人民幣與美元匯率風險。 PoGo公司管理層必須依靠公司在美國玩具市場上的專業人員,通過“情景分析”手段來考察未來不同匯率情況對自身業務的影響。限于篇幅,此處我們僅簡單考慮兩種可能性。第一種可能是,近期出臺的人民幣重估公告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政治因素,因此對將來的匯率幾乎沒有影響。第二種可能是,隨著中國的貨幣當局逐漸根據市場對人民幣市值的普遍評估來調整匯率,人民幣將在近兩年內升值30%。 倘若匯率不變,PoGo就會面臨艱難的抉擇。如果對問題置之不理,可能會使公司由于價格劣勢而被逐漸逼出市場,并最終破產。如果僅僅采取簡單的財務對沖,如發行外幣債務或進行衍生品交易等,則收效甚微,因為這里的外匯風險是由于固定匯率而非浮動匯率引起的。對于PoGo而言,如果管理層能夠說服美國政府對中國玩具征收保護性關稅,借助政治途徑來擺脫困境,那是再好不過了。不過PoGo的管理層對政治形勢進行研究過后,認為這樣做成功的可能性很小。 另一個選擇是在中國開設工廠,這樣就能大幅度降低玩具生產的邊際成本。然而,管理層認為這樣做有一些缺點。首先,一直以來公司都十分愛護自己的員工,裁掉本土的大部分工人可能會讓留下的員工士氣不振。其次,一些將生產放在中國的美國本土廠商已經遭到了公眾的責難批評,強勢品牌的良好形象受到了損害。最后一點,可能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在中國開設工廠耗資巨大并且會帶來新的風險,包括在一個全新的商業環境中經營的不確定性甚至政府的征用行為。 假如匯率保持不變,PoGo還有一個選擇。那就是和一個中國公司簽約合作,讓中國公司來進行生產。外包的優點是資本投入較少(包括較低的資本風險),而且PoGo還可以擁有更換或使用多個供應商的能力。然而,這種彈性是有代價的,因為PoGo將會失去對一些生產流程的控制,物流也會變得更加復雜。總的來說,PoGo的管理層已經洞察到了實際的財務風險,連外匯匯率保持不變時的情況也考慮到了。 PoGo的管理層還需要考慮,如果人民幣升值30%,那又當如何應對。表面上看,這種情況仿佛十分有利。一項內部研究顯示,30%的匯率浮動不僅可以扭轉PoGo在市場競爭中的劣勢,甚至能使它掌握先機,這是因為PoGo在美國的生產部門效率很高,品牌優勢明顯,所占市場份額較大(與相對分散的中國生產商相比)。在此情況下,PoGo認為它最好的辦法是按兵不動—即只須維持經營原狀,便可收獲外匯調整帶來的利益。 現在,讓我們來回顧一下。PoGo遇到了一個不算典型、但是影響巨大的外匯風險。如果匯率保持在目前的水平左右,PoGo就必須找到一個能同中國的低成本玩具廠商競爭的方法。最有可能的是,它將在中國生產其部分或所有玩具。如果人民幣升值,PoGo應繼續在美國進行生產。因此,對于PoGo公司而言,選擇何種經營決策,以及公司未來的生存前景,關鍵取決于未來的匯率。 難點分析 雖然上面的“情景分析”中兩種匯率情況下都有一個可能的解決方案,但卻沒有一種方案在兩種情況下都適用。例如,如果人民幣大幅度升值,那么傾力在中國建設工廠將會是個可怕的錯誤。公司投資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結果生產力反而下降,物流也變得更復雜。反過來,如果公司維持原狀而人民幣匯率穩定在目前的水平,那么公司將無可奈何地逐步走向死亡。 那么,公司該怎么做呢?從理論上講,它必須構建一種在兩種匯率情況下都能盈利的策略。最簡單的一個辦法,就是把部分而不是全部的生產移往中國。與孤注一擲博生死的策略相比,這樣做能減輕損失。然而這樣一來,必然導致公司的收益大不如從前。 能讓公司在兩種情況下都能發展壯大才是更好的策略。很明顯,這就需要一個更加全面的解決方案。PoGo的管理層必須問問自己,他們的比較優勢是什么?怎樣才能把這個優勢最大限度地轉化為利潤? 與國外的競爭者相比,PoGo在美國已是個家喻戶曉的品牌。此外,它在國外有限的銷售額都來自于高端零售商,他們的顧客看重的是PoGo這個品牌背后的質量保證。解決PoGo外匯問題的方法,可能要從在國外(包括中國)市場拓展自己的品牌入手。如果PoGo能夠積極地在還未充分拓展的歐洲市場,以及逐漸壯大的亞洲市場上擴大自己的銷售,它就可以保留自己在美國的工廠,并在中國建立生產部門,以滿足更多的需求。有了多個工廠之后,PoGo只須把部分生產移往利潤最大的地區,便能應對匯率的變化。理論文獻可能會將此描述為利用經營性外匯對沖而創造的一種“真正的選擇”。不過,故事并未到此結束。 彈性是關鍵 僅僅確定了可能的解決方案并不意味著有能力去實施這套方案。對于PoGo而言,一方面要迅速開拓海外市場,另一方面還要同時在中國開設工廠,兩頭兼顧無疑會消耗巨大的財力。雖然公司目前債務很少,但也正由于此,它幾乎沒有進入公債市場。雖然發行股票不失為一種辦法,但這會使現有的股東遭受巨大沖擊。 檢討一下過去,其實公司早該建立并維護一個資本市場通道了。例如,公司應保持至少一種未清償公債。它還應該在早些時候與全球及國外的銀行發展更密切的聯系,而不是僅僅依賴于地區性的銀行。理想的情況是,PoGo在幾年前就意識到了風險的存在,并建立起了必需的財務彈性以支持各種經營戰略的實施。而如今,這意味著PoGo必須找到創造性的方案,來應對目前的重大財務缺陷。 為了獲得多種資金來源,PoGo可以考慮與國外的生產商或分銷商合資建廠。由于中國的債務資本市場發展水平較低,PoGo要進入是很困難的。而且,倘若借入人民幣而人民幣卻大幅升值,那么公司的美元負債價值就會劇增。這樣一來,如果收入按照美元計算(或是與美元緊密相關),外幣債務反而會增加外匯風險。 解決融資問題的另類方案是發行結構債務,如此一來利息與本金的償付便與人民幣的匯率變化相逆,這樣人民幣升值便會導致負債價值降低。此類金融工具可以公開出售,亦可折價賣給私募基金,或者與主要的銀行或衍生品經銷商聯合打造。 可借鑒的教訓 從PoGo的困境中我們得出的真正教訓是,關注外匯及其他財務風險,并不是因為它們會對未來短期內的收益造成影響,而是由于財務風險可以從根本上改變一種商業模式。因此,高級經理人員以及財務經理必須充分了解財務風險的長期效應,并增加財務(以及經營)彈性以便隨時對沖這些風險。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只詳細考慮了外匯風險。然而,還有許多其他的事例值得企業去仔細研究。例如,陷入財務窘境的美國各航空公司未能充分理解油價上漲和需求下降的雙重問題所帶來的長期財務風險。而西南航空公司是個例外,它洞悉到了這樣的風險并采取了相應的保護措施。一些分析家甚至認為,當其他航空公司被迫退出航空燃料衍生品市場的時候,西南航空公司通過增加對沖打壓了一些實力較弱的航空公司。 另一個例子來自于分析利率、總體經濟活動以及公司盈虧三者之間的聯系。比方說,在高利率會導致銷售疲軟的行業(如耐用消費品及建筑工業)中,財務經理應當有動態的財務策略,以便在利率上升時降低資本成本。 財務風險通常與企業的根本商業風險緊密相關。因此,財務風險管理并不單單只是企業中財務主管的工作。管理層應當將財務彈性納入公司的總體戰略中,以便對不斷變化的財務情況作出各種回應。隨著全球市場的逐漸一體化,世界各國的公司、經濟體系和消費者的命運也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三方的相互影響使環境變得復雜,只有對此有著深刻了解的財務管理人員才能引導公司度過不斷嘗試的困惑時期。-(《新財富》2006年12月號最新文章)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