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重蹈Schwinn覆轍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13日 13:51 21世紀經濟報道 | |||||||||
特約作者 Harold L. Sirkin 我的童年是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的紐約度過的。小時候,我一心想要一輛Schwinn牌自行車——從Black Phantom到Sting Ray再到Varsity。鄰居家的孩子都以擁有一輛Schwinn車為榮,它在孩子們心目中的地位是任何其他自行車品牌望塵莫及的。
在頂峰時期,Schwinn的員工超過2000個,擁有五家工廠,每年生產幾十萬輛自行車,占美國市場20%的份額。當時,Schwinn這個名字代表著前沿技術和無與倫比的質量。然而今天,Schwinn已經停業。整個美國已經沒有一家Schwinn工廠,也沒有一個Schwinn員工了。這家1895年成立的公司在1992年宣告破產,并在1993年關閉了最后一家工廠。Schwinn這個品牌現在為Pacific Cycle所有,而后者又歸Dorel Industries——一家總部在加拿大的消費品公司——旗下。Pacific Cycle的所有自行車都在亞洲生產。今天在沃爾瑪出售的Schwinn與過去那個Schwinn,除了名字以外沒有任何共同之處。 這一切究竟是怎么發生的?Schwinn的管理層是否認為,公司在設計、制造、營銷和銷售世界一流自行車方面具有悠久歷史,就能保持不敗之地?管理者是否忽視了該產業的經濟情況正在發生變化?面對變化,他們是否做出了錯誤的反應?比如,由于在臺灣采購低成本自行車的嘗試執行不力,反而催生了一個最大的競爭對手。也許種種原因都能解釋這家公司的倒閉,然而事實只有一個,那就是Schwinn破產了,它的牌子被賣掉了。 今天,實際上許多著名公司——不僅是美國的,也包括歐洲和亞洲的公司——都面臨與當年的Schwinn類似的處境。然而事情并不一定要沿著老路發展。你也不必聽憑命運宰割,不必重蹈Schwinn的覆轍。 另兩種選擇 Schwinn的故事原本可以是另一種樣子。事實上,當初公司要獲得成功,有幾條不同的路可以走。以下是其中兩個備選方案。 備選一:高定位。在這種情況下,Schwinn決定不將所有生產部門都放到亞洲去,而是為其生產線上的每一類產品量身定制不同的計劃。短時間內,低端自行車的生產可以外包給中國和臺灣地區的廠商,但很快Schwinn就該徹底放棄這一門類,將其留給低成本競爭者去做。同時,對于中高檔自行車,Schwinn決定通過與低成本廠商合作生產勞動力密集型零件,實現成本的大幅降低。于是公司對數百家潛在供應商開展調查和訪問,最終鎖定幾家最好的,并開展長期合作。接下來,Schwinn重新安排其工廠運作,在美國本土完成最終裝配和檢驗,在降低物流成本的同時確保質量。 不過,面對變化,Schwinn依然不得不做出一些痛苦的選擇。在這一過程中,公司將裁減大約30%的勞動力。但是,由于這些措施將使Schwinn的生產成本降低一半,因而能在中檔自行車市場保持一個重要地位,同時利用其產品開發和制造能力及品牌,在高端市場占領極其強勢的地位。例如,因為Schwinn有足夠的現金流來承擔開發新產品和進入新產品領域的風險,所以他有能力開發出新款山地車——以及新的品牌。那么到現在,Schwinn在美國的競爭地位將無人可撼,同時又將是向中國和歐洲輸出高檔自行車的主要出口商。今天連荷蘭人都會在騎Schwinn自行車。而由于業務的強勁發展,Schwinn現在在美國雇用的人數將會是開展外包前的兩倍。 備選二:如果不能擊敗他們,不妨成為他們中的一員。這種情況下,Schwinn繼續其攻勢。但是與其將大部分產量外包,不如盡快在中國開設自己的工廠。這一舉措將使Schwinn生產自行車的成本降至過去的三分之一。實際上公司本可以將自行車的成本降低到六分之一。但是通過投資開辦自己的工廠,Schwinn能夠引進自身技術,自行培訓工人,從而保持質量水準。這樣,公司將能以極低的成本取得高水平的質量。 這一決策意味著Schwinn將在美國裁減超過70%的員工。然而,Schwinn在中國的經營持續擴張,很快便開始在中國市場銷售自行車——不僅在低端市場,而且憑借其在美國歷史悠久這一特點,占領高端奢侈品市場。此外,Schwinn還利用自身有利地位,積極開拓,尋求在低成本國家采購其他產品,并開始向整個亞洲乃至全世界出口。到今天,Schwinn將成為世界自行車銷量最大的公司,除中國外,還在東歐和巴西開設了新的工廠。公司在新興市場銷售的自行車總數超過5億輛——超過其過去100年銷量之總和。這一成功還使得Schwinn躍居財富500強的前列,而現在公司在美國的雇員人數已經超過其海外擴張之前的雇員數。 選擇與機遇 同成本低廉的對手競爭并不意味著要放棄而是必須認真考察自己能做什么,有哪些選擇。首先,充分理解這一威脅。考慮低成本競爭對手可能如何發起進攻。他們預備通過降價增加銷量還是通過收購品牌獲得價格溢價?而你最擅長什么? 然后給出這些問題的答案:無所作為能否生存下去?如果不能,你將如何發展?這是否意味著走向“另一邊”,比方說,在中國采購,甚至將你的公司賣給中國人?還是意味著想方設法降低成本,管理品牌,鞏固競爭地位?如果你想找到獲取優勢、彌補劣勢的切入點,關鍵的一步往往在于詳細了解現有以及未來的供應鏈。 最后,行動迅速。危險真實存在:行動遲緩將被淘汰出局。機會亦然:行動迅速能鞏固自己相對于低成本競爭對手和傳統對手的競爭地位。有時候,一些不得已的選擇,比如裁員,可能從長期看是保存工作機會的最佳途徑。 多年前,我曾供職于Wisconsin小鎮一家漿紙廠,當時這家公司正為求得立足之地而苦苦奮斗。公司分兩塊,其中紙漿廠有500名工人,成本較高;而造紙廠有1000個工人,成本效率較高。于是公司關閉了紙漿廠,盡管這給小鎮帶來極大痛苦,但由此保住了造紙廠。換句話說,公司裁掉500個工作職位以保住另外1000個。造紙廠最終活了下來,并欣欣向榮,今天在那里工作的人已經超過1500個。果斷拋棄紙漿廠,解放了造紙廠,使它繼續生存而且發展下去。 如果當初Schwinn選擇同樣的路,也許能取得同樣的結果。和我小時候相比,也許現在他已經在美國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或者他已經變得面目全非,但依然存在并且盈利。當然,后見之明總是對的,但那只說明沒有理由再犯同樣的錯誤,而失去對命運的主宰。一味否定可不是一項成功的戰略。 (作者系波士頓咨詢公司芝加哥辦公室高級副總裁兼董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