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從11月20日起,按照教育部的規定,用人單位可以進入高校招聘應屆畢業生,2006屆畢業生就業工作全面展開。
據了解,2006年,中國高校畢業生預計超過410萬人,比2005年增加70多萬人。
有關人士介紹說,今年國家進一步落實高校畢業生各項就業政策,鼓勵學生到基層、
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同時教育部還將進一步加大畢業生就業指導力度,力爭在“十一五”期間,高校畢業生每年的就業率保持在70%以上。
目前,一方面是大學生就業難,另一方面是跨國公司招人難。近日,在一場“中國畢業生就業現狀論壇”上,麥肯錫公司全球董事吳海表示,“只有10%的大學生符合跨國公司的人才要求。”
該論斷來源于麥肯錫全球研究院(MGI)與麥肯錫中國分公司共同的報告《應對中國隱現的人才短缺》。該報告是對83位跨國公司招聘本土大學畢業生的人力資源專業人士訪談的后作出的。
根據麥肯錫的調查,未來3年,大中型跨國公司在中國大約需要人才70萬~80萬人,如果算上所有外資企業和優秀的中國公司,大約需要200萬—300萬人;而未來3年,中國大約有1100萬—1200萬名大學生畢業。
跨國公司的人才標準
什么才是跨國公司的人才標準?根據麥肯錫的上述報告,跨國公司“10%的人才標準”主要包括必備技能、實踐經驗和英語水平。
該報告顯示,跨國公司發現大學畢業生當中極少有人具備從事服務業的必備技能,“10%的中國求職者適合在外國企業中擔當我們所研究的9種職位:工程師、財務人員、會計、定量分析員、通用類人才、生命科學研究人員、醫生、護士和輔助人員”。
以工程師為例,中國擁有160萬名年輕的專業人士,然而,被訪的人力資源主管都認為,此類職位的求職者存在的主要缺點是教育體系偏重理論,和歐洲或北美的工程類大學畢業生相比,一些中國學生缺乏參與項目或團隊協作的實際經驗。另外,英語差也是跨國公司拒錄部分求職者的原因。
怎樣讓招聘主管“眼睛一亮”
在跨國公司喊出“招人難”的同時,不少大學生都認為,現在多數單位招聘不僅考試和面試,還在工作經驗等方面有要求,顯得過于苛刻。在筆者任教的北京農學院,很多臨近畢業的大學生就有這樣的困惑。
一位著名外企負責人說,選擇大學生,主要看“你能否很好地融入這個團隊”和“是否有能力把相關行業的知識學會”。
根據聯合國貿發會議最近的一份研究報告,在未來5年的研發投資預期中,中國將成為最吸引全球跨國公司研發投資的國家,有高達61.8%的大公司表示將在中國投資研發。
曾在多家跨國公司擔任重要職務的張先生透露,一家公司把員工分為幾類,一類是工作有激情的明星員工,常常超水平發揮,公司會通過職位和待遇的提升來留住他們;一類是占大多數的企業公民,為公司創造的價值超過公司付給他們的,這類員工要穩定;此外還有一些業務能力和個人能力、價值趨向都難以達到公司要求的“過客”,公司會通過一些調整讓他們離開。
在這種情況下,想進入跨國公司的大學生,一定要擁有并闡述處自己的職業規劃。
根據這家企業提供的一份資料,可以看到,跨國公司對提升的管理者有領導、問題解決、態度、國際商業等6大方面的27個指標,不僅包括策略、利潤導向、變革管理、直率談話、關心他人等方面,也包括追求卓越、自信和勇氣、壓力承受、自我改進等問題。
專家認為,大學生就業是自己和社會之間的一個匹配的過程,對選擇進入跨國公司的大學生來說“在工作中,不是時刻挑戰什么,而首先是適應它,盡量做一個‘企業公民’,而不是職場過客。”
(鄭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