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生拿著證書找飯碗 就業率指標到底誰說了算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14日 12:21 新世紀周刊 | ||||||||
撰文/豐余 早在計劃經濟的年代,國家對大學生實行統招統分政策,社會上對大學生的需求也高。在那種政策和社會背景下,教育行政部門不僅能有效掌控就業率,還能夠一紙命令決定畢業生的分配崗位。
而現在是市場經濟年代,教育行政部門已不再有那么大的權力,不管主動被動,畢業生必須自己在市場中尋找工作機會。但教育部某官員在日前啟動的“2005關注中國大學生就業”系列活動上提出,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率要達到73%以上。這個本該由市場來做主導的數字,教育部又怎么能攬得下來? 因為去年的就業率是73%,今年不得低于去年,就應該是73%以上。從今年畢業生比去年新增58萬多人來推算,相應地,今年需要市場在原基礎上再多提供40余萬新崗位,也就是一共要為高校畢業生創造約247萬個工作機會。 在目前就業形勢較為嚴峻的狀況下,倘若真能達此目標,教育部是“善莫大焉”,學子們也都該峨冠相慶。可這制定出來的就業率究竟能否實現呢? 顯然,在當下經濟形態中,人才需求量是由市場決定的,而市場因時不同,教育部不可能要求市場對高校畢業生不加選擇性地照收,也沒有辦法強求市場必須要接收多少人。市場有市場的規律,由于市場經濟的特性,每年對所需勞動力的要求都有所不同。 類似于“不得低于去年”的字句,我們曾在各種報告或計劃中多次看到。今年制定了73%以上的指標,明年呢?不妨試想一下,如果每年都是不得低于去年,并最終“略有上浮”甚至“上升幅度大”的話,就業率應該是逐步上揚并早早就達到了100%,可惜這個就業率連最發達的現代市場經濟國家也辦不到。 教育部制定了73%,作為下級單位,自然得按章辦理。因為教育部明確表示,高校招生計劃與畢業生就業狀況要進行適度硬性掛鉤,就業率不達標就要減少招生甚至停止招生。學生是學校之本,不能招生,這應該是對學校最嚴厲的懲罰吧。 追求就業率本身沒錯,這就看各個部門怎么看待這個數字。如果真的如某些專家所建議,在地方官員諸多與政績掛鉤的工作任務中再多加上一條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率,所產生的后果現在就能預想得到,無非再讓官員為了這一政績而拼命注水。 在眾多的畢業生拿著證書找飯碗的時候,如果沒有切實的措施支持,教育部這種保證不僅很無力,而且很滑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