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5人研討會變成了中國城鎮化模式“混戰”
文 | 劉洋 8號樓工作室
2018年末,中國城鎮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接近60%,這個比例在40年前只有不到20%。在這個高速增長的過程中,與中國城鎮化相關的各種議題爭論不斷。這在一場只有5位專家學者參與的小型研討會上,就已經體現出來了。
2月16日,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熱點前瞻沙龍舉行,主題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從城鎮化到城市群”。從城鎮化與房價,大城市群是否意味著經濟增長,到城鎮化模式和路徑,5位上臺演講的專家學者在一定程度上都呈現了不同的角度或觀點。
城鎮化與房地產 三個城市群房價漲得最多
“有一種觀點認為,發展實體經濟,不要再發展房地產了。” 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理事長李鐵在演講中批駁了這種觀點。
城鎮化與房地產市場有著緊密的聯系。李鐵認為,中國在房改之后才有房屋財產,房地產銷售面積和汽車的銷量成正相關,帶動了水泥鋼材的銷量增長、家用電器的銷量等,“沒有房子,談什么實體經濟。”
李鐵表示,過去幾年推進城市化確實帶動了城市經濟發展,但農民進城買房還沒有實現。李鐵認為,目前進城農民的存量在兩億多,未來還有要進城的農民,如果他們可以迅速完成城市市民轉變,將近有五億的人口支持住房市場。此外,從44%的戶籍人口城市化率到70%的城市化率,還需要15-20年,這意味著人口遷移還會有紅利期,但不是永久的。
貝殼找房首席經濟學家、貝殼研究院院長楊現領對于房地產與城市發展關系的看法,也印證了這一觀點。
楊現領認為城市的房價大概率反映了城市的今天和未來。
“今天為止,全國的城市看起來房價很高,長得也很快,但實際上房價單平米過萬的城市也只有50個左右。而且還是這一輪暴漲之后的記錄。”他說,“不能過萬的城市嚴格來講,我認為是沒有希望的,房價反映了一切,它是中國人民用自己的杠桿去投票的結果。”
楊現領認為,大中小城市在不同國家的變現形式主要由地理因素決定。所以未來中國大城市還會繼續擴張,小城市數量也會保持一個比較高的比例。
根據他的判斷,未來的人口增長2億里面還有超過40%的比例,繼續生長在長三角、京津冀和珠三角這樣的城市群。“房地產的發展基本跟人口高度一致,所以我們看到最近這幾年,房價漲得比較多的城市也是在這些地方。”
城鎮化能不能讓經濟增長?
城鎮化是否能帶來經濟的增長,兩位演講者給出了相反的觀點。
李鐵認為,在固定資產投資、消費和出口總體下滑,經濟形勢嚴峻的情況下,“城市化是拉動內需的動力”。
他以日本和韓國為例,當城鎮化處率未達到60%的時候,整個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是向上走的,到了60%以上甚至達到70%的時候經濟增長速度加劇下滑,處于低速增長階段。“中國城鎮化的紅利還沒有得到很好的實現。”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8年末,中國城鎮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9.58%。而美國、日本等國家的城鎮化率大概是70%到80%。
不過,楊現領則質疑城市化率與經濟增長的正向作用。“城市化率是不是意味著經濟增長?也可能意味著經濟不增長,比如拉美、巴西等,它們的城市化率超過80%,但是陷入了中等收入國家的陷阱,走不出來。”
楊現領認為,當人口不再增長,城市還會驅動人均財富增長的原因是網絡效應。“我們要做的就是把更多被稱之為低端產業的人納入到城市的網絡,這是正確的解決方案。任何一個國家在大規模的城鎮化階段,都會面臨貧富問題,解決貧富問題的方式,決定了這個城市的發展到底會怎么樣?”而網絡效應將激發創意和思想的自由,
城市群發展路徑南尋 建議城市有平等討價還價機制
京東數字科技副總裁、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用大數據——消費者的收貨地址,給出了一份逐漸形成的城市群圖譜。
“通過城市人口的收貨地址變更可以看出,許多一線城市遷出的人口主要去往了二線、三線以及四線城市。”沈建光表示,從北京遷出的人,首要遷出目的地是天津和廊坊,而從上海遷出的人口,則偏向去往鄰近的蘇州和杭州,這恰恰表明新的城市集群已經開始形成。”
但是,“過去的幾十年,中國的城鎮化模式爭議非常大。一派是小城鎮模式,另一派是城市群模式。”恒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兼恒大經濟研究院院長任澤平認為,應該盡快確立城市群都市圈模式。
這是基于人口流動的驅動因素,“城市的布局是跟產業的布局跟人口的流動是緊密相關的”。
任澤平認為,在完全的市場競爭和個體同質條件下,較高的人均收入將不斷吸引區外人口凈遷入,直至該地區人均收入與其他地區持平。
十年前北京的城市規劃要將人口控制在1500萬人,但是現在北京有2200萬人。這說明“越是大的城市人口增長的越快,越是小的城市人口增長越慢。人在不斷地往城市群和大的都市圈進行牽引。”
所以,要盡快改變“控制大城市人口、積極發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區域均衡發展”的城鎮化思路,確立都市圈城市群的城市規劃區域規劃戰略。
但路徑如何?任澤平提出,擱置爭論,先把路修好,把城市的基礎慢慢設施建好,看看人往哪去,如果去得人越多,就加大這個地方的土地、交通、公共服務等供給。
中國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則馬上反駁說,路修得越好,人越會向大城市轉移,因為最好的醫療、教育等資源都在市區。
對于城市規模的問題,倪鵬飛認為,發展城市群其實就是在發展大城市、小城市和小城鎮,“在都市圈里面發展小城鎮是最靠譜的,城市群里的小城鎮發展的都很好,外面的就不太好,所以并不矛盾。”
他還提出中國的城市群缺乏一體化合作的激勵和保障機制,未來可以通過設立城市群合作協議,建立城市群內動力機制。“總得來說,城市群的發展必須以各個城市為單位,各個城市的政府要建立一個公平、平等的討價還價的機制,有一個委員會作為決策協調機構,再有獨立的專業人士作為顧問的機構,再有執行機構,以及監督機構。”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作者
8號樓工作室
熱文排行
聯系我們
- 聯系人:孫劍嵩
- 郵箱:building8@staff.sina.com.cn
- 北京市海淀區西北旺東路新浪總部大廈
400-052-0066 歡迎批評指正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