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周報記者 譚楚丹/深圳報道
新三板,在2013年成為資本市場里一個“熱詞”。
2012年前132家,2012年至2013年增至358家。
2013年6月1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將新三板的試點擴大至全國,從此,新三板容量進入快車道,每月新增家數兩位數以上。
截至2014年5月7日,新三板共740家掛牌企業,其中1月掛牌266家,2月新增28家,3月新增11家,4月新增67家。
然而,新三板交投尚不活躍。截至5月7日,新三板可交易股份總量為78.68億股;中小板總流通股本為2194.2億股、創業板為507.96億股,分別是新三板的27.89倍、6.46倍。
掛牌740家企業
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限責任公司于2012年9月20日在工商局注冊成立,此前掛牌公司僅有132家;2012年年底,家數升至200家。
而在2013年上半年,新增掛牌公司僅12家。直至6月全國擴容消息出臺后,掛牌企業量隨之上升。據理財周報(微信公眾號money-week)記者統計,2013年下半年,平均每月新增家數13家。
全國擴容后,2014年1月,266家企業掛牌新三板,總數超出創業板;隨后在2月至4月,新三板平均每月新增35.3家,在4月30日,總數超過中小板規模。
截至目前,共有740家公司掛牌,是中關村園區254家的2.9倍。
其中,有不少“大部頭”公司。據Wind顯示,湘財證券以市值31.97億獨占鰲頭;中科軟排第二,坐擁市值22.47億;武大科技、華韓整形、泰達新材排在3-5位,市值分別為20億、18.25億、10.32億。
從園區分布看,掛牌企業集中在中關村、上海張江區、武漢東湖區、天津濱海新區、鄭州高新區,推薦掛牌企業分別有252家、56家、43家、22家、13家。
廣州一家投行人士表示,掛牌企業多集中在華北以及華東一帶,主要是歷史原因。“全國擴容前,四個園區已經推薦不少掛牌企業,有基數。華南地區亦有不少中小企業,以后華南會成為一股主要力量”。
東莞證券董秘駱勇曾向理財周報記者表示,僅東莞有5萬多家中小企業,如果新三板項目能覆蓋10%,已是不錯的成績。
目前東莞松山湖園區有7家公司掛牌,其中有3家為東莞證券推薦。
從行業分布上看,掛牌企業以制造業為主,占比50.61%;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份額排第二,占比31.48%;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有22家掛牌公司;農林牧漁業與建筑業均有19家公司,占比2.6%。
目前新三板覆蓋行業范圍廣且雜,有金融業、采礦業、交通運輸業、水利業等。
對于新三板的定位,上述廣州投行人士笑稱,只要合法合規的中小企業均可上新三板!澳挠羞@么多高新技術企業,不過股轉公司在審批的時候也會考慮行業的前景”。
從融資量看,掛牌企業中,僅有137家企業有意向定向增發。根據Wind統計,預計募集資金達62.4億元。
2014年至今,新三板企業已完成的募集資金有40.87億。其中1月與2月均有9家公司完成定向增發,分別融資3654.04萬、7849.65萬。3月有7家公司共融得8018萬;4月8家公司實際募集資金共37.16億。
4月融資量大幅上漲,主要因為九鼎投資融資量有史以來最大,九鼎投資擬以610元/股的價格定向增發579.80萬股,融資規模達到35.37億元。公司預計,無論是凈資產規模還是市值,九鼎投資都將成為新三板第一股。
遠在第二名的現代農裝募集資金3.24億元;眾合醫藥、基美影業、中教股份分別募資1.2億、0.9億、0.75億。
而在2013年業績表現中,中科軟與湘財證券獨占鰲頭,凈利潤分別為1.35億、1.3億元,但湘財證券凈利潤同期下跌21.67%;緊跟其后的是綠岸股份0.92億、原子高科0.79億、合縱科技0.77億。
若以創業板征求意見稿上市條件之一“一年營業收入5000萬以上”,新三板有337家公司滿足該條件。
盡管如此,但在券商人士看來,新三板業績表現平平。
據Wind對2012年與2013年年報統計,上證A股凈利潤增長率為13.7%,中小板為5.9%,創業板為10.92%;而股轉系統掛牌股票凈利潤負增長,為-5.3%。
“掛牌企業業績一般,不能與交易所公司比。我們在籃子里找有無好雞蛋,現在新三板加速掛牌,量做大了,好企業數量也會增加!鄙钲谝幻侥既耸勘硎尽
新三板的推手
而在加速前,新三板在市場人士看來只是一潭死水。
新三板,起源于中關村。
2006年,中關村科技園區的股份公司利用深交所三板市場的物理系統開展報價轉讓業務。
但當時只是區域性市場,掛牌企業規模小,凈利潤在四五百萬左右,且波動性很大;由于公司規模太小、股東人數有限、交易不能拆細,加上個人投資者不能參與,新三板的成交很不活躍。
2012年,經國務院批準,決定擴大非上市股份公司股份轉讓試點,首批擴大試點新增上海張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武漢東湖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天津濱海高新區。
2013年底,新三板方案擴容至全國所有符合條件的企業。
目前,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限責任公司在2012年成立,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上海期貨交易所、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鄭州商品交易所、大連商品交易所為公司股東單位。
股轉公司下面,共設有14個業務部門,謝庚擔任總經理。
為了激活交投量,做市商計劃一直在醞釀中。
據悉,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初步確定于5月19日啟用新交易結算系統,該系統是全國股份轉讓系統交易支持平臺一期,主要支持掛牌公司股票的協議轉讓、兩網及退市公司股票的集合競價轉讓等功能。做市轉讓、競價轉讓等功能將在今后陸續開發。
這意味著屆時,由深圳證券交易所提供技術支持的原代辦股份轉讓系統同步下線,中國結算深圳分公司運維的全國股份轉讓登記結算系統也切換至中國結算北京分公司。
在此之前,要進行3次全網測試。
據了解,今年1月20日,進行了第一輪全網測試,當天仿真測試共有14家主辦券商參與。除了進行本輪測試,新三板還將分別于5月3日和5月10日進行第二輪和第三輪全網測試。
除了股轉公司的努力外,中介機構也在推動中小企業上新三板。
截至今年5月7日,申銀萬國地位仍然不可撼動,累計推薦家數94家,遠拋后者。齊魯證券排在第2位,推薦40家;國信證券、廣發證券、中信建投分別推薦39家、36家、35家。
但從排名中的前20家可以看出,在新三板活躍的以中小型券商為主。如東吳證券22家、中原證券21家,均在前十位;南京證券、東北證券、金元證券、上海證券、安信證券,分別以20家、18家、16家、15家、14家排在11-20名區間內。
一名小型券商新三板人士告訴理財周報(微信公眾號money-week)記者,小券商能倚賴地區優勢吸收本土資源,大券商盡管有團隊規模優勢,但新三板收入低,部分大券商對新三板業務重視程度還不夠。
為了推動企業掛牌新三板,各地政府推出“補貼”,幫助企業“零成本”掛牌。
據了解,政府補貼是按階段發放完成的。
在南京,新三板企業享受180萬獎勵,分完成內核、上報“新三板”材料和掛牌交易三階段,按50萬、50萬和80萬分步兌現。
在中山火炬開發區,高新區對掛牌企業有100萬元以上的資金資助,政府也會給予100萬的獎勵。
但隨著大量企業掛牌新三板,政府財政預算吃不消,不得不縮減標準,例如沈陽當地給新三板企業的補貼處于停滯狀態。
上述廣州投行人士表示,政府下調補貼標準是必然趨勢,“現在還是要靠政府鼓勵,才會有企業掛牌;等到量做起來,就不會有補貼了”。
據其了解,券商新三板團隊在拉業務時候,普遍以此為吆喝點“再不掛牌,以后就沒有補貼了”。
新三板之困
如今,多數券商把新三板業務部門提升至與投行平行的一級部門,但不少新三板人士向記者透露,這筆業務“賠錢賺吆喝”。
據了解,新三板業務還處于市場拓展期,需要大量的人財物等方面的投入。此前券商為了跑馬圈地壓低價格,項目收入有時無法覆蓋人工成本,如今券商抬高掛牌費用,解決虧損局面。
深圳某大型券商業務老總坦白表示,“券商大部分收入來源于掛牌費用和后續融資服務,但目前階段,這兩塊收入不足以支撐業務長期持續發展!
在其看來,從投入與產出方面、給客戶帶來實惠方面,新三板業務相對IPO業務而言,差距很大,不少新三板業務人員感到不平衡。盈利模式還需要思考與摸索。
南方某券商負責人亦表示“新三板市場券商的盈利模式還沒有形成”。他向理財周報記者分析,有3個原因。第一,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定位仍然不夠清晰,與上交所、深交所沒有體現明顯的差異性競爭,這一點股轉系統公司本身會覺得冤枉。但主辦券商及中介機構通過作業方式是這樣認為的;第二,股轉系統內部的人員安排與組織架構,還未能體現出明顯的服務中介機構、掛牌公司的特點;第三,短暫的集中掛牌過后,審核效率迅速低下。沒有相當數量的掛牌公司,期望新三板配套政策完全落地,只是預期。目前看不到賺錢的希望。
其進一步指出,新三板應該體現出差異化市場競爭。從市場準入環節、核準環節、交易環節各方面區別于上交所、深交所。事實上,股轉系統公司也這樣努力了,但總擺脫不了兩個交易所制度及審核方面抄的痕跡。
“雖然對掛牌企業沒有財務指標要求,但是審核理念仍然按照IPO思路,大量的反饋及整改意見其實適用有定向發行股票的掛牌公司,存量掛牌公司充分披露就可以了;在交易環節,雖然做市商像打雞血,但優秀的掛牌公司太少了,這對主辦券商是高風險的業務!
南方某券商人士認為,一旦沒有真正體現差異化競爭,容易面臨尷尬境遇。例如,新三板在面對“深交所降低創業板門檻”時,如何保住優質企業資源。
“盡管有很多企業到新三板掛牌,但優質企業不多。這讓主辦券商憂慮,因為盼不到后續可開展的業務,而股轉公司的持續督導對主辦券商要求過高,類似保姆,這會加大券商的經營成本”。
其提議,簡化市場準入環節,擺脫IPO的審核痕跡,把量做大;目前的大量反饋及整改要求其實適用定向發行公司,明確分類管理及轉板預期。
而股轉公司謝庚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只要滿足了這些基準條件我們就會說Yes,這是底線。
關于“定位”方面的討論,去年全國擴容時,不少市場人士擔心新三板與“四板”、創業板有沖突。
股轉公司謝庚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新三板是在代辦股份轉讓系統的基礎上演進過來的全國性證券交易場所。
區域性場外市場掛牌公司股東人數不超過200人的要求,其市場服務范圍也具有地區限制。而全國股轉系統是覆蓋全國的證券交易場所,其掛牌公司是經證監會核準,其交易方式和股東人數不受上述限制。
且掛牌公司只要符合交易所上市條件,即可向交易所申請轉板。
上述南方某券商人士認為,僅僅是“不超過股東200人”與“T+5”已經限制四板的發展。
“四板破解困境,在不大力投入的前提下唯一辦法是跟券商合作,充分利用券商經紀人、交易客戶等,有了經紀人后,四板就有發現價格的功能,能把交易做起來。但目前全國所有的區域股權交易中心,沒有一個愿意投入大量的金錢去招募與培訓經紀人!
“新三板發展過快過大,并且好公司也留下了,意味著掐斷兩個交易所的上市資源,這會引起他們的警惕!蹦戏侥橙滔蛴浾叻治觥!靶氯逄岢龅摹D板’,是一個敏感的話題,需要平衡與兩個交易所的關系,好公司全部轉到深交所或上交所,股轉系統公司就很難發展。全部留在股轉系統公司,估值、流動性、融資及服務方面對股轉系統公司是個嚴峻的考驗。”
名稱 | 最新價 | 漲跌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