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戶股民大規模重返16家上市銀行:
股東人數半年增長146萬人 農行散戶激增177%從2014年三季度末至今年一季度末,上市銀行股東人數由599.3萬人增至745.2萬人,增幅高達24.41%
股東人數半年增長146萬人 農行散戶激增177%
從2014年三季度末至今年一季度末,上市銀行股東人數由599.3萬人增至745.2萬人,增幅高達24.41%
■本報記者 張 歆
或許是“人品”大爆發,上市銀行的股東人數終于“觸底反彈”。
從去年三季度末至今年一季度末的半年時間,146萬名股東在二級市場對16家上市銀行“+關注”;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此前四年,逾四成、約259萬名股東從上市銀行股東席位上持續出走。從一季報的數據來看,“股東粉絲”增長最快的是中國銀行,半年增長51.1萬人;而增幅最高的是農業銀行,其股東人數由25.5萬人猛增至70.7萬人,增幅高達177%。
“對于銀行股來說,股東結構的變化意味著交易特點、活躍度乃至板塊龍頭都可能發生變化”,券商銀行業分析師對《證券日報》記者指出。
“小散”曾持續四年出走
身為根紅苗正的大藍籌,在價值投資理念中本該是中小投資者用來“壓箱底”的上市銀行,在過去長達四年的時間里一直集體面臨被數以百萬計的散戶拋棄的尷尬局面。
據《證券日報》記者此前獨家統計,從2010年三季度末(16家上市銀行上市最晚的農業銀行和光大銀行均于2010年三季度完成上市)至2014年三季度末的四年時間內,上市銀行的股東戶數由857.8萬戶銳減至599.3萬戶,減少了258.5萬戶,降幅高達43%。
需要提醒的是,過去數年間,A股市場散戶的持股時間通常遠遠短于機構投資者。此前的2013年年底,證監會官方微博在回應機構投資者與散戶的持股時間、收益率問題時曾經表示,專業機構平均持股期限約為143個交易日,自然人平均持股期限約為44個交易日。持股市值越大的自然人,平均持股期限越長。
另外,上市銀行的市值管理曾經遭遇了估值和理財產品發行“左右互搏”的尷尬!按饲暗男苁须A段,股市資金的最大分流方向就是銀行理財產品。而且,選擇銀行股的股東大多數是尋求相對穩定收益的投資者,可以承受一定程度的風險,但是也比較有限,衡量收益率時會與存款利率或其他安全性較高的投資產品做比較,這部分投資者與銀行理財產品的購買者更是有相當程度的重合”,一位市場人士此前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這正是銀行的矛盾之處,金融市場的流動性總量是有限的,當銀行的客戶多的時候,股東可能就會少了!
而且,權威數據顯示,各類銀行理財產品中,一般個人客戶產品募集金額最高,占整個市場募集資金的七成左右;其次為機構客戶專屬產品,募集資金占市場比例為兩成多,私人銀行客戶專屬產品和銀行同業專屬產品募集資金量相對較小,合計占比不足10%。
半年內急速回歸
上市銀行股東人數的拐點出現在去年年底,而飆升則是在今年一季度完成的。
數據顯示,去年年底時,16家上市銀行的股東人數恢復至613萬人,這也是該指標單季度環比連續四年持續下降后的首次上升,盡管約2%的增幅還比較有限。
此后的今年一季度,上市銀行股東人數迅速拉升。截至一季度末,16家上市銀行合計的股東人數已經增至745.2萬人。也就是說,從去年三季度末到今年一季度末的半年時間,上市銀行的股東數增長了146萬人,增幅達24.41%。
從各銀行來看,“股東粉絲”增長最快的是中國銀行,半年增長51.1萬人;而增幅最高的是農業銀行,其股東人數由25.5萬人猛增至70.7萬人,增幅高達177%。
此外,從股東人數的最新排名來看,中國銀行居首,其后依次是民生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招商銀行、浦發銀行和交通銀行等,這一順序與上市銀行股本總數大小的排名相似但并不重合,顯示出銀行“股東粉絲”并不完全取決于其股本權重。
“每年的二季度是銀行分紅季,二季度銀行散戶股東的數量還可能會進一步增加,當然前提是二級市場比較穩定”,上述分析師預計。
確實,對于股本規模龐大的銀行來說,借助分紅實現合理的股息率無疑是挽留股東的最好武器之一。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16家上市銀行中,有14家在2014年年報中披露將進行現金分紅(未分紅的上市銀行主要是因為正在進行再融資,按照監管要求暫時不能分紅),現金分紅比例最高的是建設銀行和工商銀行,現金分紅比例超過了33%;其后是中國銀行和農業銀行,分紅比例也超過32.9%;此外,交通銀行、招商銀行、光大銀行、浦發銀行的現金分紅比例也均超過了30%;而寧波銀行現金分紅比例雖然僅為26%,但是其將進行“10轉2”的股本派送,綜合分紅比例高達37.5%。
從股息率指標來看,絕大多數上市銀行可以說比較誘人,工農中建四大行目前的股息率約為5%,在央行多次宣布降息的背景下,回報比較合理。
投資者口味轉換
對于銀行股的估值來說,近8個月以來也經歷了過山車式的震蕩。截至去年10月底,銀行股還處于全面破凈的低迷狀態,然而截至今年5月8日,16家銀行中僅交通銀行于破凈與不破凈的邊緣徘徊,其余銀行股估值均走高,其中估值最高的是寧波銀行,市凈率達1.64倍;其后依次是平安銀行的1.59倍、南京銀行與民生銀行的1.45倍、北京銀行的1.42倍……
“現在銀行股的估值也是概念化的,其中互聯網+的市場影響力最為火爆”,資深市場人士指出。
《證券日報》記者簡單梳理發現,不同于以往單純的大盤藍籌股這一同質化定位,如今上市銀行的二級市場概念確實各具特色。除了常規的基金重倉概念、滬深300概念、低價概念等以外,北京銀行擁有“二馬概念”,中國銀行擁有“滬港通概念”、民生銀行擁有“增持回購概念(準確地說,應該是員工持股計劃)”、中信銀行擁有“余額寶概念”、華夏銀行擁有“QFII持股概念”等等。
這些概念對二級市場的影響比較大。例如,日前北京銀行與騰訊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北京銀行向騰訊提供意向性授信100億元,雙方將圍繞京醫通項目、第三方支付、集團現金管理、零售金融等領域開展業務合作。為待該合作落地,北京銀行停牌兩日。而去年,北京銀行與小米公司合作雖然并未停牌,但是該行股票曾因此漲停。
名稱 | 最新價 | 漲跌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