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健雄
在春節期間與親朋相聚間談到中港股市,席間友人問及A,H股折讓問題,因友人專選折讓股而投資,貪其一旦H股與A股接軌同股同權又同價,想會有起碼4至7成回報,到時賺到盤滿缽滿再食人幣升值,真正香港遍地黃金除地有得執。但滬港通已開通一段時間,除開通前炒過一輪折讓后,未見大幅收窄溢價,相信友人與不小投資者同樣面對預其落差有點忐忑。
同股又同權
其實所以出現折讓是當初歷史環境造成,同股同權但兩地不能互通,即各有各炒,但當滬港通開通后為何兩價不會接軌,很大程度基于兩地投資者的成熟程度。先講香港投資者,香港是一個成熟的國際市場,參與者八成為機構投資者、大戶及基金,而散戶只約占兩成,基本上不會出現錯價情況,即香港投資者會先作分析,認定每只股票之合理價而作出投資,大多不愿付出太大溢價來買賣。如某些股票價超出了預定價,還有其它同類型股票或通過ETF及預托作另類買賣等,像港股美國預托證券不會有太大折讓或溢價;但國內情況不同,在現階段還是一個初起步的市場,八成為散戶,會運用到基本分析及技術分析的始終不多,當初只要買入便一定升的神話驅使下買入,但可能當時市盈率已達幾十倍以上,像在深交所及港交所上市的浙江世寶(01057)港股價約7.3元而市盈率達31倍,而A股價約26元人幣市盈率達167倍,以同股同權的情況下港人多不會投資一只市盈率過一佰倍的股票,但國內散戶很多還抱著只要不放便等同未輸的觀念,當然還有很多原因使國內投資者抱著不放,例如賣了再買入其它可能同樣也是高市盈率或其它類似因素,國內投資者可以選擇的始㚵不多,也苦無出路,所以兩地投資者在選擇與思維及成熟程度上存在差異。
國內投資者運用互通優勢
在香港投資者如想炒溢價股,應從基本因素入手,不要只看高溢價的股份,因在上述類股份要收窄溢價前等同也要收窄市盈率,但要從超過100倍收至合理而香港投資者可接受的水平,除非有特別可觀業務發展,否則需等待日子非短,有溢價股不一定股價從低升上追近高價那邊,反而可能要從高價位下行至低價位那邊,這樣也是炒溢價,不過可能與香港投資者心愿有所相反,反觀在國內讀者可考慮運用滬港通及日后深港通過來,把同股同權優勢更能發揮得淋漓盡致。
筆者未持有上述股票
名稱 | 最新價 | 漲跌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