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網(www.stcn.com)08月30日訊
中金公司發布策略報告認為,來自政府的補貼占中國上市公司收入和利潤的比例近年不斷擴大,潛藏風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在政府發揮“有形之手”的作用影響下,政府補貼占上市公司營收和凈利潤的比重持續攀升。
按照2015年全年數據計算,政府補貼占到A股和香港中資股收入的0.4%/0.2%,非金融凈利潤的13.9%/5.5%。在目前總需求偏低迷、財政收入增長乏力的背景之下,上市公司業績過于依賴政府補貼可能存在潛在風險。
政府為上市公司提供補貼背后的原因包括:1)促進就業、保證公共商品的提供;2)鼓勵重點產業、高科技新興產業的發展;3)幫助本地企業保留上市資格、改善業績等。
政府補貼對A股業績的影響更為顯著。2015年,全部A股獲得政府補貼共計1204億元,占營業收入的0.4%(金融/非金融比例分別為0.1%/0.5%),占凈利潤的4.8%(金融/非金融比例分別為0.3%/13.9%)。香港中資股(H股,紅籌股,中資民營股)獲得政府補貼共計345億元,占營業收入的0.2%(金融/非金融比例分別為0.02%/0.2%),占凈利潤的1.5%(金融/非金融比例分別為0.1%/5.5%)。
中報披露接近尾聲,政府補貼力度已經略弱于去年同期。截至8月26日,A股市場共有2385家公司已經披露中報業績,數量占比逾80%,市值占比約72%。根據已經披露的中報進行統計,A股市場政府補貼總額達217億元。香港中資股方面,共有538家已經披露中報業績,數量占比55%,市值占比66%。已披露的政府補貼共計57億元。結合中報披露進度與已披露的政府補貼情況分析,預計2016年上半年政府對中港兩地上市公司的補貼力度略弱于去年同期。
政府補貼的四大關鍵詞:非金融、主板、國企、老經濟。從政府補貼的結構上來看,A股市場的特征與香港中資股基本一致。以2015年的A股市場為例,絕大部分政府補貼集中在非金融板塊(非金融:1150億元 VS. 金融54億元),其中主板非金融占比高達82%。非金融板塊中,國企獲得的政府補貼更多(784億元),政府補貼占凈利潤的比重更高(15.9%)。老經濟行業政府補貼共計710億元,占凈利潤的17.3%。
兩類行業對政府補貼的依賴度較高:中上游行業(原材料、能源、工業),政府鼓勵扶持的新經濟行業(信息科技)。A股方面,政府補貼占凈利潤比重較高的行業為:有色金屬(1826%)、港口航運(49%)、煤炭(49%)、機械(40%)、電子(26%)以及建材(25%)。香港中資股方面,政府補貼對業績貢獻較大的行業依次為原材料(38%)、運輸(17%)、能源(12%)和食品飲料與煙草(10%)。
(證券時報網快訊中心)
名稱 | 最新價 | 漲跌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