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國內財經 > 2016年兩會財經報道:新五年 > 正文
全國人大代表辜勝阻: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關鍵要激活三大主體
每經記者 王辛夷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共出現了5次。此前,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明確了五大任務,既“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
在五大任務中,去產能排在首位,也最受關注。可是供給側改革的核心就是去產能嗎?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民建中央副主席辜勝阻強調,去產能只是供給側改革的一部分,而非全部。
2016年被稱為改革落地之年,供給側改革要從中央文件中落實到經濟生活里,誰才是真正的推動力?辜勝阻認為,供給側改革落地要依靠企業家等市場主體,要依靠科研人員等創新主體,也要調動官員的積極性,使其成為推動改革的主體。
3月5日,在第18期中國企業家兩會沙龍結束后,辜勝阻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為每經讀者深度解讀供給側改革的內涵及任務。
市場、創新、推進改革這三大主體都要激活
NBD: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今年兩會的熱詞,也是總理報告中談到的八項重點之一。您理解的供給側改革是怎樣的?
辜勝阻: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一個新的亮點就是結構性改革,結構性改革中的重要戰略舉措就是要推進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我看了很多地方政府的工作報告,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家都有不同的理解。我的理解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分為三個關鍵詞,這決定了我們有三大任務。
第一個關鍵詞是“結構性”。我國供給側的結構性矛盾非常突出,用總理的話講,“要做減法,同時要做加法”。做“減法”就是要“三去”,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這三個方面的存量調整要做“減法”。同時,也要做“加法”,補短板就是典型的“加法”。結構性這個關鍵詞對應的任務就是要使供給結構優化。
第二個關鍵詞是“供給側”。只要有經濟就會有供給側,供給側改革是要把原來依靠人口紅利和土地紅利的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變為創新驅動。供給側這個關鍵詞所對應的任務就是實現創新驅動。
第三個關鍵詞是“改革”。供給側改革中非常重要的是制度供給,通過改革實現制度供給的優化。我理解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三大任務,就是供給結構的優化,創新驅動供給,通過改革引領來提升制度供給。
NBD:您剛才說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各種理解,您認為有哪些誤區需要避免?
辜勝阻:要避免三個方面的誤區。首先,不能把供給和需求對立或者是剝離開來,供給和需求是一個硬幣的兩面,兩者是互相依存的。第二,要認識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并非新生事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由來已久,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即為典型的供給側改革。因此,今年并非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元年”。第三,不能簡單把供給側改革解釋成要擴大供給或者淘汰過剩產能,完全版的供給側改革需要供給結構調整、制度供給和創新驅動“三者統一”。
NBD:如何真正落實改革,讓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舉措落地?
辜勝阻: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真正落地主要靠激發市場主體、創新主體與推進改革主體這三大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首先是市場主體,最主要的是企業家。供給側改革要靠企業,企業家和企業家精神是非常重要的。3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民建、工商聯界政協委員聯組會上提出,要激發企業家精神,要讓企業家的能力得到很好的發揮。
第二個是要依靠創新的主體,調動創新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最重要的是科研人員。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總理專門談到了要擴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權,砍掉科研管理中的繁文縟節。非常重要的是,我們不能用對政府官員的行政要求來對待科研人員,要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調動科技人員的積極性。
最后一個是推進改革的主體,就是要調動官員的積極性。如果官員沒有積極性,改革是很難落地的。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對這一點講得非常好,他講要讓我們的政府工作人員主動作為,善謀勇為,讓廣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這有助于改變當前存在的一些政府官員“不作為”、“不會為”的現象。
降成本要打好“組合拳”,不只是單純減稅
NBD:您認為我們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還面臨哪些困難?
辜勝阻:首先是去產能,這是要“動刀子”的,既難又“痛”。比如說煤炭、鋼鐵行業,去產能將影響地方政府稅收,對社會來講影響就業,對銀行來講意味著貸款能不能收回,所以去產能既是痛點也是一個難點。有人測算煤炭和鋼鐵行業在去產能的過程中會有180萬人分流,這就存在著一個職工安置的問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來,要用1000億元來“兜底”,用于職工分流安置。
第二是降成本,現在供給側改革的難點在于我們的企業成本太高,“中國制造”不再便宜,融資成本特別高,總書記在出席民建、工商聯界政協委員聯組會的時候講了6條舉措,其中第一條就是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第三個是創新難,創新不僅是要有技術的創新,非常重要的是要得到金融支持。當前我們的資本市場未能充分發揮支持企業技術創新的作用。創業創新需要金融創新的支持,要大力發展天使投資、風險投資,規范發展股權眾籌,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
NBD:降成本也是今年的五大經濟工作任務之一。降成本的緊迫性是怎樣的?
辜勝阻:如果我們不把成本降下來,實體經濟是很危險的。我們現在制造業生產率還比較低,過去一年每個勞動者創造的GDP大概10多萬元,我國制造業勞動生產率是美國的1/12。企業所得要分為三個部分,國家要拿走稅收,企業要留下利潤,勞動者個人要分一部分。在勞動生產率很低的情況下,成本上升非常快,實體經濟利潤空間非常狹窄。
據統計,2015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的成本為85.68元,同期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5.76%,利潤總額為63554億元,同比下降2.3%。企業面臨融資貴、稅負重、用工難、隱性成本居高不下等問題,呈現出“未富先高”現象。
我做過大量的調查研究,發現過去幾年用工成本上升速度是20%~30%。大企業的貸款融資成本是發達國家的2~4倍。而小微企業正規渠道融資的成本高達15%,且可獲得性低。還有大量小微企業轉向民間融資,綜合融資利率高達25%以上。現在投資回報利潤率大概只有幾個百分點,而利息、融資成本那么高,高昂的成本擠占了企業利潤空間,這樣很多做實體經濟的企業就選擇放棄,或者把資金用于虛擬經濟。
NBD:一些人認為降成本就是要減稅,您怎么看?
辜勝阻:減稅是降成本中的重要措施,但降成本不能單靠減稅。大家看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總理講了我們要增加赤字,增量主要是用來降低企業和個人的稅負5000億元,這是含金量很高的政策措施。
還有一個成本是社保、“五險一金”,現在大概占到工資的40%以上。有人說“企業給員工一只雞,員工得到的只是一條腿”,就是這個意思。除了融資成本、用工成本,我們還有物流成本、用電成本、土地成本、環保成本、制度交易成本等,諸多要素疊加推動企業成本上升,所以有很多企業轉到印度,轉到東盟的低成本國家。因此我們鞏固實體經濟非常重要的是要降成本,這是調動企業積極性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式。通過降成本,讓企業有利可圖,才能使經濟有活力和有創造力。而降成本要有一攬子計劃,打好“組合拳”,不只是單純減稅。
精彩觀點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三大任務,就是供給結構的優化,創新驅動供給,通過改革引領來提升制度供給。
不能簡單把供給側改革解釋成要擴大供給或者淘汰過剩產能,這只是改革的一個方面,完全版的供給側改革需要供給結構調整、制度供給和創新驅動“三者統一”。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真正落地主要靠激發市場主體、創新主體與推進改革主體這三大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減稅是降成本中的重要措施,但降成本不能單靠減稅。
名稱 | 最新價 | 漲跌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