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新浪財經 > 產經 > 正文

諾基亞蘇州工廠將關閉引抗議 中國式代工陷低端危局

http://www.sina.com.cn  2015年12月12日 03:18  中國經營報

  諾基亞蘇州工廠將關閉 中國式代工陷低端危局

  短期升級陣痛,長遠看對國內制造業發展有利

  黃燕芳

  繼年初關閉東莞和北京工廠,近日,諾基亞又悄然關閉了蘇州工廠,甚至還引發了員工的維權抗議。

  行業人士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認為,這是由于中國人口紅利逐漸減弱乃至消失引發的必然現象,停產、外遷將成為在華工廠的一種出路和趨勢。同時,中國制造業面臨著由大轉強的訴求,但是轉型陣痛不可逾越。

  關廠裁員

  2015年12月4日早上8點,記者來到諾基亞通信(蘇州)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蘇州工廠”)看到,幾十名身著諾基亞工服的員工聚集在工廠門口,拉著“還我青春損失費”等字樣的橫幅,維權抗議。

  據一位張姓女員工介紹,諾基亞全體員工于11月26日西方感恩節那天收到了工廠即將關閉的郵件,離職賠償方案則由管理層與員工一對一對話告知,簽字最后期限為12月11日。“給出的賠償方案‘一刀切’,無論是普通員工還是存在‘三期’(孕期、產假期、哺乳期)、大病、工傷等特殊情況的,一律補償N+2(工齡N年賠付N+2個月工資);加班時數一律換休,休不完的清零。”蘇州工廠在2015年9月曾以N+2+1.2萬元的遣散賠償標準遣散過一批員工,目前只剩下約350人。

  而員工抗議的正是前后兩次遣散賠償標準的差異。以上張姓女員工表示,這1.2萬元相當于生產一線工人半年的工資,在臨近年底和春節、不太好找工作的眼下,這筆錢對于他們來說并不是個小數目,“我們很不理解,為什么時隔不足3個月,兩個方案相差那么多?馬上就快過年了,我們只是希望廠方能按照9月份的賠償標準執行。”

  管理層對員工訴求不予理睬的態度,令部分員工憤怒,也引發了員工拉橫幅以示抗議的行為。而情緒激動的員工,還一度涌上了廠房天臺。

  而記者見到蘇州工廠的總負責人和人力資源負責人,二人均以“目前不是接受采訪的好時機”為由拒絕接受采訪。不過諾基亞北京總部相關工作人員則告訴記者:“會盡全力為受影響員工提供支持,為員工提供最好的方案。”

  其實,蘇州工廠于1998年進駐蘇州工業園區,是最早進入園區的企業之一,主要生產通信網絡設備產品,以出口為主。擁有8條全球領先技術的表面貼裝生產線,64套整體進口的手工組裝線,以及100多套覆蓋整個生產流程的先進測試設備,在世界通信網絡設備中,占有較大市場份額。

  如今,這座扎根蘇州17載的老工廠,轟然倒下。對此,諾基亞官方回復稱:“諾基亞通信處于市場需求不斷變化、競爭激烈的行業中。 在過去的幾年中,行業熱點從硬件制造轉向研發。這種市場變化影響到了蘇州工廠。作為一個全球公司,我們要確保成本結構平衡。因此,非常遺憾,我們計劃在2015年底停止蘇州工廠運營。”

  同時,有消息稱,該工廠將被轉賣給代工商偉創力,未來還是用來生產諾基亞的基站,因為電信設備企業自己運營工廠成本太高。對此,諾基亞予以否認,稱“并無此事”。

  而員工的抗議,也終于引起了廠方的重視。員工代表顧先生告訴記者,廠方于12月7日成立專門的項目組,與員工進行協商,最終同意了N+2+1.2萬元的賠償訴求。“三期”、工傷和大病等特殊情況的員工也在此基礎上得到額外的照顧,月底前無法完成換休的加班時數也將按相關法律標準給予加班費。

  據悉,諾基亞蘇州工廠的員工在12月11日完成文件簽署后,還將統一返崗工作至12月31日,完成一些收尾清算的工作。屆時,這家工廠將正式與市場告別。

  生存危機

  諾基亞一年關閉三家工廠,產業經濟觀察專家梁振鵬認為,這表現出了兩方面的問題,自身競爭力的下降和成本的不斷上升。

  梁振鵬告訴記者:“在賣掉手機業務后,諾基亞能賺錢的業務就只剩通信設備,但近幾年這項業務又受到華為、中興的競爭影響,業務增長放緩。20年前,外資企業都很牛,技術含量很高;但是現在,本土制造業迎頭趕上,在通信技術上的競爭力越來越強,與外企的差距也在不斷縮小。比如華為,在全球通信設備市場上的份額已經超越諾基亞和愛立信成為全球第一,在事實上影響到了諾基亞的生存。”

  他指出,中國勞動力成本和土地成本的不斷上升使得外資在華工廠的運營成本不斷上升,也加劇了它們在華的生存壓力。以蘇州為例,2009年時最低工資標準為每月850元,2015年為每月1680元。6年間,最低工資標準幾乎翻番。美國波士頓咨詢集團發布的《全球制造業的經濟大挪移》報告甚至直言,目前中國的制造成本已經與美國相差無幾。

  此外,梁振鵬還表示,“我國對外資工廠稅收優惠的政策也在逐漸收緊,跟本土企業已經相差無幾,都是25%的企業所得稅。現在只有中西部地區還可能有比較大的招商優惠。但把工廠搬到內陸也意味著成品運輸成本的大量增加。在目前國際貨運主要仍是海運的情況下,這些外企自然而然就會選擇把工廠搬遷到勞動力更廉價、運營成本更低的東南亞或拉美沿海地區。”

  其實,早在諾基亞之前,已經有很多外企關閉在華工廠,將工廠轉移到東南亞、拉美等地區,如阿迪達斯。不少代工廠則受到更大沖擊,如手機零部件代工廠聯建科技和閎暉科技等相繼在2014年宣布倒閉關廠。

  梁振鵬認為:“電子代工產業發展了幾十年,大部分仍然停留在產業鏈的最低端,利潤微薄,更可怕的是完全依賴單一客戶,市場一出問題,立刻就難以為繼。”

  轉型陣痛

  隨著眾多外資企業從中國撤廠、本土制造業大量關廠,“中國制造業是不是不行了”的疑慮蔓延,不少人用“寒冬”來形容當前制造業的環境。但多位業內人士表示,現在只是中國制造業升級轉型的必經之路,為了向制造強國轉變,這樣的陣痛值得忍耐。

  據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的中國制造業和非制造業采購經理最新指數顯示,11月份,我國制造業PMI為49.6%,比10月小幅回落0.2個百分點。

  德國密麥特精密工具(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宋志家認為,制造業PMI指數只是暫時性的下降,“近兩年中國制造業正處于升級轉型的關鍵時期,一批中低端的傳統制造業正在被迫轉型或遭到淘汰。這批被淘汰的企業退出市場,會使總體采購量短暫回落,但剩下的采購普遍較為優質,長遠來看對國內制造業發展有利。這一指數在不久的將來將有所回升,并且組成成分會更合理。”

  上海制造業一名高級工程師也持有同樣的觀點。他指出:“我國高度重視制造業,‘一帶一路’和‘中國制造2025’,都是為了將中國建設成為一個制造業強國。所以,靠廉價勞動力的時代已經過去,要從制造大國走向制造強國,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是必然的,因此部分落后產能肯定會被淘汰。國家已經不鼓勵不支持那些中小型企業僅僅依靠廉價勞動力來生產低端產品,靠壓低價格來競爭,因此也出臺了各種政策來鼓勵引導他們升級轉型。”

  有不愿具名的行業人士告訴記者,不能僅看到那些搬離或倒閉的工廠,而是應該綜合考慮新進投資、產值和出口額等因素。中國制造強國的路還很漫長,即便在3D打印和工業機器人如此火爆的今天,他們仍然不能取代傳統的模具、機床等制造業生產設備,“3D打印出來的東西,表面光滑度還不及金屬切削機床加工出來的好,受材料限制,零件的剛性也有待提高;機器人的優越性目前還是以減輕勞動強度、增加操作安全等為主,不可能完全取代人工。”

  借鑒德國制造業的發展路徑,宋志家認為,中國制造業品牌也有很長的路要走,“對于包括刀具在內的精密工具的研發,不得不說,國內目前基本上還是靠模仿國際一二線品牌的設計,獨立研發的動力和能力都不足。同時,加工生產的穩定性有所欠缺,次品率相對偏高,使用壽命相對也短。對生產設備的使用、維護和保養尚未達到歐美同等水平;員工專業素質,質檢把關不夠嚴格;國內原材料品質本身還與歐美有所差距。另外,在一些配套工藝方面還未形成完整的體系。”

  “德國制造”在國內享有高美譽度。在制造業擁有雄厚實力的德國提出了“工業4.0”的概念。據了解,“工業4.0”主要是依托物聯網,從事研究的是大數據、云計算以及智能工廠和智能制造。成立于1911年的德國機械生產商Alfing的CEO Eberhard Funk認為,無論是IT還是金融,最終都要落到實處,與實體經濟結合,這樣才能長久。

  Eberhard Funk還告訴記者,在德國工廠里,一條曲軸生產線上最多只有5個工人,他們是兼具編程、自動化、機加工等多學科知識的復合型人才,“隨著技術的進步,人力減少了,但是對員工的要求只會越來越高”。

  而在宋志家看來,德國制造業最值得中國學習借鑒的恰恰也是員工,“對于員工的培養和管理,兩國有很大差距,這個代差甚至遠比設備和生產工藝方面來得大。”

最近訪問股

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熱門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