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國經濟轉型需“咬彈”精神
北師大教授 鐘偉
回顧次貸危機以來的中國經濟增長,除了增速緩緩下行,進入新常態之外,其中比較引人注目的救市舉措有兩次,一次針對實體經濟,一次針對虛擬經濟,但都爭議不少。這顯示出要從增長理念,方式和質量上告別舊沖動,轉向新常態的艱難。遙看未來兩年,中國增長轉型還需要堅忍的咬彈精神,這是一種在戰爭中,對受傷士兵施行外科手術時,因為缺少麻藥,而不得不讓士兵用牙齒咬住一顆子彈來忍耐痛苦的決絕之舉。
一次救市是次貸危機后的四萬億刺激計劃。如果說當時一些針對社會保障和基礎設施的危機應對投資是可取的話,則該刺激計劃中,用以擴大產能的部分則代價甚大。它帶來了更為嚴峻的過剩產能問題,同時也未能阻止中國外需型增長的日益困窘,中國經常項目順差對GDP的占比不斷收縮,同時大多數列入振興規劃的產業現狀也更嚴峻。
另一次救市是2015年6月底的A股動蕩,當時A股走勢險象環生,并且有可能外溢到債權市場,并令國際社會對中國資本市場發生了什么產生錯愕。為防范股市釀成系統性風險,主要通過證金公司推進的救市措施隨之推出,大致耗資金2萬億。僅就防范系統性風險而言,救市的初衷而言,大體達成。但代價也不小,從事后反思,20多萬億流動性流入股市,加上共同推動的牛市,可能在將來也值得斟酌反思。
看起來,在經歷了針對實體經濟,針對虛擬經濟的分別救市之后,7月末和8月初,中央開始確立騰籠換鳥,鳳凰涅槃的決心。此后對A股的下跌不再過多干預,對人民幣匯率堅定市場化改革,這也許暗示了,在未來數年,即便中國經濟增速再度有所下行,期待政府大規模干預救市,也已很不現實。
從當下看2016年的中國經濟增長,投資領域,房地產和工業投資相對平穩,但作為穩增長措施推出的基建投資很難再加碼,基建投資增速可能從2015年的18%略微下行到12%-15%,使得投資增速處于10%-12%的大致區間;工業領域,產能去化使工業增加值和利潤總額大致平穩,財務成本的下降和PPI的改善則使工業企業利潤率有所改善。消費領域,缺乏明顯的消費熱點,使消費增速仍在11%,故而2016年中國經濟增速仍有可能繼續溫和下行0.2個百分點?紤]到“十三五”規劃和五中全會精神,未來五年中國經濟增速平臺不會低于6.5%,看起來未來兩年將形成中國經濟下滑的中期底部。
在過去的3年,一些企業倒閉了,在未來的數年長轉型之痛會更尖銳地在實體和金融層面暴露。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甚至穩增長政策本身,都并不能改善資源配置效率,因此很可能都只是緩解轉型痛苦,延緩轉型周期的麻藥。
從救市看,不讓市場自我出清,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就無從發揮,鳳凰涅槃傳遞的是一種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信號。由是觀之,未來兩年,中國經濟將加速趕底,但不會跌入深淵,中國轉型需要咬彈精神,穩增長的麻藥或將有所收斂,2016年也許是悲觀情緒宣泄最為激烈的一年,這是轉型之痛無法回避的必然。(編輯 祝乃娟)
名稱 | 最新價 | 漲跌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