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般的擴張速度、失衡的產業鏈條、缺乏核心競爭力的商業模式、頻頻事發的質量問題、游走于中國特色下的微妙政商關系……當同樣遭遇資本市場的殘酷洗牌,并傳出中糧有意并購的當下,雨潤食品,會不會成為下一個蒙牛?
文/本刊記者 魯渝華
雨潤一出手便技驚四座。
2012年3月12日,雨潤集團宣稱,將投資100億元在徐州市彭城建設“雨潤農副產品全球采購中心”。簽約當天,徐州市四大班子盡數出席,地方主要領導的評價近乎眩暈,“此項目……甚至將改變徐州經濟發展東強西弱的格局。”
十天過后,雨潤的大手筆再度重演。3月22日,號稱總投資150億元的東北最大農副產品交易項目——“沈陽雨潤農副產品全球采購中心”在沈北新區奠基。這個航母級的項目一旦建成,預計實現年交易額300億元,并能帶動相關行業60萬人就業。
類似的大手筆對于雨潤幾乎俯拾皆是。2011年7月16日,石家莊市雨潤農產品全球采購中心開工建設,號稱投資102億元;2011年8月30日,哈爾濱市雙城區雨潤農副產品全球采購中心奠基,號稱總投資為80億元;雨潤西安全球采購中心,同樣轟轟烈烈上馬,號稱投資過百億元……
如果僅將雨潤近年所有的項目加起來算,其投資總額已達數百億元——其數量之大,密度之頻,令人驚嘆。
對這種“大躍進”而又“振聾發聵”式的投資方式,雨潤在官方網站上如是解釋:“農副產品物流目前已經成為雨潤集團的又一重要支柱產業,是雨潤實現全產業鏈經營的重要載體。雨潤集團計劃在未來3~5年內,立志成為全球最大的農副產品物流設施提供商和服務商。”
不過在各大網站論壇,卻充斥著對“雨潤模式”一邊倒式的質疑之聲。之前的幾年里,雨潤在全國各地大肆興建屠宰場,風聲雷動地號稱要打造世界第一屠宰企業。而后事實證明,雨潤在全國各地新建的屠宰場,嚴重開工不足,產能大大過剩。時過境遷,迄今的國際采購中心,與當初頗有類似。
而雨潤的真正目的,在于通過農業項目做“幌子”,獲取大量補貼資金和優惠政策,同樣在項目中雨潤還可以獲得大量廉價的土地,雨潤也可以通過旗下的地產公司進行商業開發。
近幾年,問題豬肉、質量事故、圈地疑云等負面新聞一直與雨潤如影隨形。火箭般的擴張速度、失衡的產業鏈條、缺乏有競爭力而被廣為詬病的商業模式、頻頻事發的質量問題、游走于中國特色下的微妙政商關系……這個瘋狂擴張的企業,與當年的蒙牛竟然有著高度的相似。這樣的現狀也直接導致2011年6月29日,在渾水等國外投資機構的沽空下,雨潤食品被資本洗盤。當年在三聚氰胺事件爆發之后,蒙牛股價也一度直落千丈,直至被中糧并購,創始人牛根生出局。
當同樣遭遇資本市場的殘酷洗盤,并經過一系列事件的沖擊之后,處于風暴中心的雨潤食品,會不會成為下一個蒙牛?
善于與政府打交道的企業
雨潤的名聲就是通過“并購國企”而聲名鵲起的。
1996年,成立僅5年、銷售剛剛過億的雨潤食品,從政府手中接過瀕臨倒閉的國有南京罐頭廠,無償獲得了生產用地、廠房,以及“豐富經驗的技術人員及管理人員”,更“為公司奠定快速擴充發展業務的模式”。
這樁祝義才頗為自得、被譽為“蛇吞象”的收購讓雨潤大獲全勝,更重要的是,它讓智慧過人的商人祝義才看到了“運作”的力量。這種在特定狀況下產生的“模式”無疑有著讓企業無法抵抗的誘惑力,此時,全國虧損的食品企業俯拾皆是。
1997年之后,雨潤開始馬不停蹄地在全國展開“國企并購”,到2003年底,已并購了20家國企。
在這個過程中,雨潤不僅構建了自己獨有的政商資源關系,也積累了良好的經驗,讓其成為一個“善于與政府打交道”的企業。
祝義才并不是一個安分的人。他善于把握機會,同時也善于整合資源。上世紀90年代末,地產業初起,雨潤在各地的并購除了現成的設備和技術,更重要的,還有大量閑置的土地資源。而在完成了原始積累后,雨潤的觸角也開始向“更能體現商業價值”的領域發展。而這其中,微妙的政商關系也起到了助力作用。
2001年,祝義才介入房地產行業,成立地華地產公司;2002年,雨潤以較小的代價收購國企南京河西房地產開發公司,又開創了一個并購國有地產企業的先例。
但地產行業是一個資金密集型企業,同時雨潤在各地的并購和市場拓展也需要大量的資金,祝義才的觸角又開始伸向資本市場,這包括其出手通過“借殼上市”收購了香港上市公司東成控股,在二級市場對南京中商的流通股進行收購并成為第一大股東。
2005年10月,雨潤食品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獲得近百倍的超額認購,一時風光無限。2006年3月,雨潤食品公布上市后首份財報,營業額達到了44.5億元,凈利潤達到了3.6 億元。雖然看起來并不是一個“特別強大”的數據,但此時,通過祝義才的騰挪,一個橫跨食品、地產、商業、百貨、物流等領域的多元化雨潤集團已具雛形。
雨潤食品,是這個龐大系統里一個重要的龍頭。作為一個“善于跟政府打交道”的企業,雨潤游刃有余而又進退自如,而后的發展皆與此有關。
被非議的贏利模式
在不同的場合,祝義才稱,雨潤是一家有著農業概念的食品企業。
中國的農業問題一直存在著巨大的“空間”,各級政府為推動農業的發展,相繼出臺了各種刺激農業發展的政策。當經營政商關系比市場競爭更容易獲得成功時,任何一個企業都會毫不猶豫地選擇更為容易的“捷徑”。
一旦在特殊的情境下獲得巨大的成功、而環顧四周又無人跟上時,雨潤的胃口也被無限地撩撥。
2008年8月,國家《生豬屠宰管理條例》出臺,條例中首次體現了國家規范生豬屠宰行業、整頓農產品加工企業的決心,并對企業進入屠宰領域進行扶持和貼補。
建立屠宰加工基地,很快成了雨潤一段時間內的重要目標。
2008年11月,雨潤與周口市政府簽訂了投資協議,建設屠宰場項目,規劃每年屠宰250多萬頭生豬。自此之后,雨潤先后在安徽、湖南、河南、山東、新疆、四川等十幾個省市建立屠宰加工基地……其速度之快、出手之迅猛,令人嘆為觀止。到2011年底,雨潤在全國擁有31個屠宰場,實際屠宰產能達到了4000萬頭。
但這樣的激進擴張很快被指“暗藏玄機”,屠宰場似乎是在“鉆政策的空子”,只是雨潤獲取政府補貼的一個“重要道具”。
2007~2009年,雨潤每年新增產能達380萬頭、400萬頭、750萬頭,而就在這幾年內,雨潤年均獲得政府補貼近2億元,同期的競爭對手雙匯年均只有1000萬元。而到了2010年,雨潤更獲得政府補貼近6億多元。
補貼甚至成為雨潤一個非常重要的利潤來源。
2007年,雨潤的政府補貼占稅前凈利潤的比例一直維持在8%以上,到了2009年達到了22.5%,2010年更提升至26%。
補貼并不僅僅是雨潤單一的“額外收入”,這其中,一個原本有些陌生的“負商譽”一詞開始為更多的公眾所熟知。雨潤食品在財報中解釋,商譽(負商譽)于收購附屬公司及聯營公司時產生,是收購成本“超出”被收購資產公允價值的部分。通俗地說,就是低價買進高于收購價格的差額部分,而部分將被“即時確認”為凈利潤。
雨潤對“負商譽”玩得頗為熟稔。早年,雨潤以合計代價1720萬元收購了哈爾濱肉聯廠、開封肉聯廠、廣元川北肉食品加工廠等三家地方國企,三者以市場公允價值評估作價4049萬元,但雨潤支付的收購成本僅為1720萬元,其間2329萬元的差額,被確認為雨潤因收購產生的“負商譽”,占到了當年利潤的13%。
在之后的并購中雨潤更是過之而無不及。騰爾牧業原本為河南省扶溝縣一家中外合資企業,因經營不善,2009年,河南扶溝縣政府以1619萬元收購騰爾牧業資產。而后雨潤食品以1萬元低價購得,只一經轉手,該公司即被評估為1億元,轉身即為雨潤貢獻“利潤”1億元;2010年5月14日,雨潤食品又以1萬元人民幣并購河南省南樂縣內的福鑫肉業全部股權,這筆交易同樣使雨潤大賺,一舉為其貢獻8000萬元“負商譽”。
無論是補貼、還是負商譽,這都是一種令人非議的“盈利模式”。
脆弱的“產業鏈”
在轟轟烈烈的擴張下,雨潤開始成為媒體的焦點,緊接而至的是負面新聞不斷。
2011年11月,有媒體曝出,雨潤在遼寧省所建的生豬屠宰項目產能過剩,開工率嚴重不足。雨潤在遼寧已經建成4個生豬屠宰項目,產能達到600萬頭,其簽訂協議的在建、待建的項目產能高達1250萬頭。這個產能接近該省目前屠宰量的兩倍,據規劃,雨潤要在遼寧省建立10座屠宰加工場。
但這些項目事后被證明大多空心化。
以黑山縣建成的屠宰場為例,該項目總投資3億元,具備年屠宰生豬200萬頭能力,并于2011年下半年建成。當地縣政府為了爭取此項目,給予了近億元的配套及資金支持。
但這座在當地頗有面子的“招商工程”建好后,一直沒有拿到定點屠宰許可證,在舉行完開業慶典后,就一直沒有開工。而據遼寧省服務業委員會統計顯示,雨潤在遼寧已經投產的3座大型生豬屠宰廠,開工率一直只有三分之一左右,“很難保證盈利”。
以雨潤在湖北省巴東縣投資的屠宰場為例。這個設計規模為年屠宰生豬120萬頭的項目,預計實現年銷售4億元、利稅3000萬元。實際上,至2010年,巴東恒興屠宰加工生豬107228頭,實現銷售收入12593萬元,上繳稅收僅81萬元。
據一份資料調查顯示,至2011年,雨潤在全國擁有31個屠宰場,產能實際利用率僅為60%左右。
全產業鏈是眾多食品企業夢寐以求的東西,不僅有利于對產業各利潤鏈條的控制,更重要的是,通過縱深一體化的拓展,大大降低企業的風險。
但在不同的場合,祝義才表態,“雨潤不會參與上游業務”。但私下里,雨潤卻進行著養殖業務的嘗試。兩廂矛盾,頗具玄機。
2007年7月,雨潤集團與安徽省太和縣政府簽署協議,投資1.5億元在當地建設年出欄種豬5萬頭的項目,然而基地至今未曾出欄一頭種豬,建好至今已是雜草叢生;在安徽省蕭縣的養殖投資也是一場“烏龍”,2010年廠房就已建設好,之后,卻未見飼養過一頭生豬。
“雨潤之所以不大愿意涉足上游養殖業的原因,在于建養殖場的補貼較少,且需以生豬實際存欄數掛鉤,相比于將屠宰場建起來便可獲得補貼而言,雨潤自然對養殖領域不感興趣。說到底,雨潤的全產業鏈只是一個口號。”一位業內人士如是評述。
以加盟連鎖的方式低成本、快速建立銷售網絡,是雨潤打造下游渠道的一個重要指導思想。為了快速地將渠道鋪開并保證加盟商的利益,雨潤規定,一個縣內只準開一家雨潤冷鮮肉店。另一方面,加盟“雨潤冷鮮肉專賣店”的門檻不高,大約5萬元就可以。
但這種“專賣模式”很快被指名不副實,因為這種松散的專賣,雨潤除了提供產品、讓經銷商賺取豬肉差價之外,沒有太多的競爭力和凝聚力。同樣,農貿市場大多受區域限制,消費者通常采取就近原則,不可能走很遠專門來買雨潤的冷鮮肉。一位江蘇省內的縣級加盟商在網上如是傾訴自己的遭遇,“雨潤似乎也沒有遵守自己的規定,他們把貨同樣也供給同城的其他散戶。”
盡管雨潤看起來在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都有所“展示”,但事實上,這條產業鏈看起來并不那么完美,也略顯脆弱。
困在質量陷阱
在一個看似有些扭曲的公司發展模式之下,盡管雨潤聲稱公司的主業依舊在食品上,但精力分散的事實和過于迅猛的發展速度,讓雨潤一時無暇自顧。在此之下,其質量問題也層出不窮。
2009年3月16日,在例行的質量抽檢中,安徽省質監局通報,阜陽雨潤肉類加工有限公司生產的午餐肉經抽查發現含有克倫特羅(瘦肉精),此為“瘦肉精事件”。
一波未平。2011年5月,雨潤又曝出了“過期豬肉門”事件。5月19日中午,合肥一家五星級酒店采購的雨潤牌火腿腸中,發現了包裝塑料膜和金屬卡扣,讓雨潤陷入“過期火腿二次加工銷售”質疑的輿論漩渦中。
再之后,接踵而至的便是雨潤的“物流門”。2011年7月23日,網友“一劍穿心”從安徽阜陽市潁州區河濱巷中段路過時,正碰上一輛寫著“雨潤食品”的貨車在卸保鮮肉,他用手機拍下了卸貨過程:車廂里裝著沒有任何包裝的豬頭,兩名年輕人穿著鞋子踩在豬頭堆里,往車尾一輛破舊三輪車上卸貨,地上的墊子凌亂地放著豬頭。他隨后將此照片發到了網上。
2011年9月,陜西渭南又曝出“淋巴問題肉”事件。一些陜西省雨潤集團渭南生秦公司生鮮肉代理商反映,在渭南生秦公司配送給他們的豬肉中,發現淋巴及三腺未摘除干凈的問題豬肉。
質量問題幾乎成了雨潤一個揮之不去的陰影,如影隨形而又夢魘不斷。2012年6月,僅在河南一省之內,便相繼曝出洛陽火腿腸霉變、商丘問題豬肉兩起質量問題。
在雨潤層出不窮的質量事件中,還有“大腸桿菌門”、“頭發門”等多個事故版本,在百度上搜索“雨潤質量問題”幾個字,通篇累牘的都是關于雨潤各地層出不窮的質量事件報道,幾乎達數百起。對這些質量事故,雨潤通常是斷然否認,或以不知情搪塞,或推給與己無關的第三方,“很顯然,雨潤缺乏誠意,一個真正以‘食品工業是道德工業’為營運理念,致力為消費者提供符合國際標準的產品的公司,是不可能接二連三并且一再地出現低級的質量事故的。”一位消費者如是說。
在不同的場合中,盡管祝義才宣稱雨潤一向高度注重食品安全問題,并視產品質量為企業的生命。
——但在事實面前,于事無補。
此消彼長的副業
即便問題重重、非議不斷,但雨潤似乎不為所動,“雖千萬人吾往矣”。
一位業內人士如是總結雨潤的“商業模式”:“以農業化項目為大旗,先是夸大投資計劃,向政府申請高額補貼和配套資金,自己用少量投資便能建起新工廠;然后將低成本獲得的土地資產,抵押給銀行貸款,作為企業運轉資金;而雨潤將無償獲得的土地和資產計入利潤,還可通過上市公司發行新股獲益,更可以對低價獲得的土地進行商業開發。”這幾乎確保自身穩賺不賠。
針對“圈地”、“騙補貼”的說法,雨潤一度發表聲明回應,雨潤集團在建的項目都和當地政府取得了溝通共識,集團并沒有從事任何房地產開發業務,也不涉及商業地產或物流的業務,雨潤擁有的土地屬于工業用地,并依照合法的方式取得,同時雨潤集團所獲得的補貼都是經過地方政府審批和發放且合法合規,沒有虛報和欺騙的情況。
但瓜田李下,雨潤在全國的大肆圈地,難逃“以農業項目為幌子,行地產之實”的嫌疑。
迄今為止,雨潤已擁有了旅游地產和住宅地產兩大產品線。江蘇地華的業務以住宅為主,城市綜合體為輔。該公司旗下擁有40余家分公司,開發項目遍及江蘇、安徽、遼寧、黑龍江、陜西等多個省市。而其房地產項目的投向,與其食品產業的擴張版圖,高度重疊。
雨潤近年大力發展物流業,其邏輯也如出一轍。雨潤控股下的物流產業,所依托的仍是其在食品產業上的優勢。以肉制品、副食品和農產品形成的三條物流主線,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雨潤在不少二線城市建成了規模可觀的大型物流交易平臺。
而過去兩年間,雨潤地產至少達成了4個超大型的農副產品采購中心的投資協議,分別位于廣東中山、陜西西安、天津東麗區和遼寧沈陽,意向總投資額高達420億元。這種物業不僅各級政府非常歡迎,并且國家扶持,建設企業取得土地的代價很低。
更誘人的是,在這些采購中心的用地中,同時也包含著不少商住配套土地。如雨潤西安農副產品全球采購中心,3000畝土地中,就包括9萬平方米的星級酒店和28萬平方米的配套商業。
在中山全球采購中心中,雨潤得以參與當地岐江水岸商城綜合開發項目,總投資100億元,建筑面積達230萬平方米;而在天津市連續興建兩個產業基地后,當地政府已明確表示歡迎雨潤引入其旅游、商貿、城市綜合體等產業。
地方政府希望用大型項目來粉飾政績工程,因此通常會對一些“吸引眼球的項目”開出各種優惠,聰明的雨潤無疑吃準了這種心態。雨潤號稱在哈爾濱雙城市投資80億元打造的東北最大的國際農產品采購中心,占地面積達157萬平方米,消息一出,很快被推舉為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的重點推進項目,當地各級官員談及無不溢于言表。
但在坊間,卻爭議四起。雙城市當地已有一家名為哈達的果蔬批發市場,占地14.1萬平方米,建筑面積30萬平方米,交易量高達120萬噸,承擔哈爾濱市九成以上果蔬吞吐的大型農產品物流中心。而“東北最大國際農產品采購中心”,與哈達的直線距離不過50公里。哈達經營10年,目前是東北規模最大,投資不過5.5億元。雨潤一來,項目便擴大10倍,投資數十億元,這樣的規模是否真的實用?
一位接近雨潤的人士透露,祝義才本人對地產業務非常看重。2011年,祝義才在年初的內部會議上提出,雨潤的房地產業在2015年要實現500億元銷售額,甚至還規劃了上市的目標。
——這個數字,將是目前雨潤食品的數倍。
雨潤是什么?
雨潤是一家食品企業?還是一家主業早已偏離食品的企業?很多時候,定位比較模糊,而也沒有人能夠完全說清。這種“模糊”的狀態在成就雨潤獲得大量商業利益的同時,也讓它陷入了另一個陷阱之中。
2011年6月,雨潤各大投資機構收到了一封來歷不明的郵件。這封郵件針對雨潤在經營中出現的問題,給予披露和負面揭示。
事后查明,這封郵件出自美國一家專門以絞殺中國概念股的調查公司渾水機構。
信件很快引發雨潤“被洗盤事件”。2011年6月27日,雨潤當日股價暴跌19.8%,翌日,雨潤食品收盤再度報跌;連跌3日之后,雨潤股價累計下跌33%,市值蒸發過百億元。
事發后,雨潤立即進行了還擊,并宣布將回購股票等多項措施。不過對于網上呼聲很高的要求現場參觀雨潤屠宰場和養豬場的輿論,雨潤未作回應。
一邊是海水,一邊是火焰。在質疑的汪洋大海中,雨潤特立獨行,而又顯得有那么一點孤獨難支。
2011年10月,有內部人士曝出,中糧正與雨潤秘密接觸,意圖收購后者。致力于“打造全產業鏈”的中糧集團,一直希望成為國內最大的生豬養殖和加工企業。此前,中糧已經在國內生豬養殖和肉類加工展開布局,在天津、江蘇和湖北建立三大生豬基地。
中糧也善于抄底。2009年7月,中糧集團聯手厚樸基金,僅以港幣每股17.6元的價格、出資61億港元,收購了蒙牛乳業20%的股權,成為第一大股東。
在肉制品加工業前兩把交椅已被雙匯、雨潤占據的情況下,中糧要想后來居上,最便捷的方式便是并購。此時,身陷危機、股價大幅暴跌的雨潤食品,無疑是中糧切入的最佳時機。
不過這樁并購宣告失敗。據透露,中糧與雨潤的談判“一度接近終點”,但最終,祝義才沒有在合同上簽字。個中原因,雙方至今秘而未宣。
在媒體的大量曝光和渾水等調查機構的沽空之下,雨潤既有的“成功模式”似乎難以為繼。2011年下半年財報顯示,雨潤的政府補貼等營業外收益頓然降為零。祝義才承認,“媒體的大量負面報道對公司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響,2011年可能是創業至今最艱難的一年。”網絡上,對雨潤的指責和唱衰聲依舊洶涌連綿。
2012年6月18日,雨潤食品的開盤價為7.74元,距離最高時的市值,已跌去2/3。自被渾水等機構洗盤之后的一年多里,雨潤的股價一直在低位徘徊。
在雨潤的官方網站上,赫然地顯示著又一個宏大的規劃:未來幾年,在全國30個省會城市建設雨潤農副產品全球采購中心,在300個地級市建設雨潤農副產品物流配送中心,在3000個縣域建設雨潤農副產品種養生產基地。
雨潤能實現嗎?雨潤能等到那個時候嗎?
名稱 | 最新價 | 漲跌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