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貴金屬 > 卡地亞抽檢不合格率100% > 正文
浙江抽查黃金珠寶飾品超五成不合格 周六福中國黃金卡地亞在列
每經記者 徐杰 實習記者 沈溦發自浙江杭州
昨日(6月30日),浙江省工商局公布了近期在浙江范圍內開展的對黃金珠寶飾品跟蹤式抽檢結果,在抽取的23家經銷單位銷售的92批次商品中 (其中貴金屬19批次、珠寶玉石73批次),不合格48批次,合格44批次,批次合格率僅47.83%。
在工商部門公布的信息中,抽查不合格的項目包括:名稱、質量、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明、產品標準編號、廠名及廠址或銷售企業的名稱及地址和警示標志或中文警示說明等,其中因為各種標示與標簽的不規范而導致產品不合格的案例占據多數。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不合格的品牌中,周六福、中國黃金、卡地亞、明希等多家知名品牌上榜。
現象:多數存標識問題
按照浙江省工商局公布的“黑榜”名單,中國黃金標注“中國黃金”品牌飾品抽樣36批次,不合格16批次。其中貴金屬2批次,不合格的主要項目為標識中的 “材料名稱”,判定標準為國家質檢總局《金銀飾品標識管理規定》;珠寶玉石14批次,不合格的主要項目為實物質量中的“珠寶玉石名稱”和標識中的 “珠寶玉石名稱”、“托架材料及純度”、“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明”、“產品標準編號”、“質量”、“證書”、“印記”、“警示標志或中文警示說明”,判定標準為浙江省DB33/206-2013《珠寶玉石飾品標識》。
標注“周六福”品牌飾品抽樣7批次,不合格7批次。其中貴金屬1批次,不合格的主要項目為標識中的 “貴金屬含量”、“生產者名稱及地址或銷售單位名稱及地址”、“產品標準編號”、“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明”,判定標準為國家質檢總局《金銀飾品標識管理規定》;珠寶玉石6批次,不合格的主要項目為標識中的 “托架材料及純度”、“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明”、“產品標準編號”、“質量”、“證書”、“生產者名稱及地址或銷售者名稱及地址”,判定標準為浙江省DB33/206-2013《珠寶玉石飾品標識》。
標注“卡地亞”品牌飾品抽樣5批次,不合格5批次,均為珠寶玉石。不合格的主要項目為標識中的“質量”、“證書”,判定標準為浙江省DB33/206-2013《珠寶玉石飾品標識》。
標注“明希”品牌飾品抽樣2批次,不合格2批次,均為珠寶玉石。不合格的主要項目為標識中的“產品標準編號”、“警示標志或中文警示說明”,判定標準為浙江省DB33/206-2013《珠寶玉石飾品標識》。
對于上述抽檢結果,昨日(6月30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別致電采訪周六福、卡地亞等幾家首飾企業,不過,截至發稿,尚未收到任何回復。
原因:企業管理不規范
對上述抽查結果,浙江省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秘書長趙楊彪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從抽查合格的比例看,47.83%這一數值很低,問題主要集中在產品標簽標示的不規范及缺漏方面,極個別以假充真,出現質量問題,說明浙江珠寶首飾行業問題更多出現在企業經營管理規范上。
浙江省工商局副局長吳國升亦公開表示,此次抽檢超過半數商品的標識標注不合格,揭示出其背后存在的行業企業經營管理模式問題要引起高度重視。
據統計,去年浙江省限額以上貿易企業的金銀珠寶類零售額達180.3億元,同比增長34%。同時,去年全年,浙江省12315系統收到首飾類商品投訴642件。今年1~6月,首飾類商品投訴326件,比去年同期增加15.6%。
針對首飾類商品投訴的增多,吳國升認為,問題還是出在管理上,“部分品牌企業 (其中不乏全國性知名品牌)為追求規模快速擴張而采取加盟店經營模式,對加盟一方采取放任管理,在進貨渠道、合格檢驗、標簽管理、商品知識和人員培訓等方面均不作認真把關,導致最基本的標識標簽問題出現大面積不合格,需要引起行業的高度警醒。”
趙楊彪認為,名牌首飾出現大量標簽、標示不規范問題,說明珠寶行業缺乏準入制度,“專業知識、管理經營方面的欠缺,導致商家對標識標簽等基本項目的忽視,長遠來說,會對企業和品牌的聲譽及整個行業發展造成影響。”
目前,浙江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已通知有關企業,開展自查自糾行動,同時將安排集體培訓,杜絕類似現象再次發生。
據了解,受去年金價持續走低造成的基數較高因素影響,今年以來,浙江省金銀珠寶類消費增長趨緩,增幅回落巨大。5月,限額以上批零企業金銀珠寶類商品零售額15.4億元,同比下降10.8%,上年同期則增長42%。
名稱 | 最新價 | 漲跌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