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博
近期,“寶寶”們的預期年化收益率紛紛降到“4時代”,此前一直不溫不火的互聯網保險卻靠著高收益乘虛而入。昨天,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多款保險理財產品的預期年化收益率都在6%上下,有保險公司的新產品投資期限和額度甚至降到了30天和1元。對此,業內人士提醒,一些互聯網理財保險存在產品宣傳信息不充分、不規范,投保程序簡單等問題,消費者最好根據自身需求謹慎購買。
“1元”萬能險兩天賣6.7萬份
國華人壽新推了“理財寶”萬能險產品。產品說明顯示,理財期限最短為30天,第31天領取時預期年化收益為4%,91天時預期年化收益6%。以10萬元為例,31天到期凈收益323元,91天為1447元。除了高收益,投資起點也低至1元,每人限購5000份。網站成交記錄顯示,從6月7日至昨日,這款產品已累計售出6.7萬份,有不少消費者直接按頂額5000份購買。
打著超短期和高收益旗號的理財險還不止這一家。昆侖人壽一款5年期的萬能險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為6%,最低持有期可縮短為3個月,1000元起售,已經賣出4.9萬份。
珠江人壽一款“匯贏三號贏春版”萬能險,預期年化收益率更是給到了6.8%,“最低持有期為兩年,1000元起售,”客服表示,目前這款產品已售出14萬份。
招商信諾人壽有一款“穩得利”分紅險,5年累計收益率也達到25%。在解釋分紅收益算不算高時,該公司回應說,每一批“穩得利”的總體預期收益率不確定,實際收益會高于或低于中檔水平。
具體投資流向不夠明確
根據保監會相關規定,保險公司通過互聯網宣傳和銷售保險產品,銷售頁面至少應包括產品名稱、銷售區域、保險責任及責任免除、初始費用及退保損失、交費方式等關鍵內容,并在字體、字號、呈現位置做醒目處理。
記者梳理國華人壽、昆侖人壽、招商信諾、珠江人壽等多家公司的10款理財型保險發現,目前在售的互聯網保險基本能符合上述規定。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保險產品大多不注明具體的投資方向,結算利率也一般一周或一月才披露一次。10款產品中,只有一款聲明“主要投資于固定收益類資產、流動性資產和其他金融類資產,不投資權益類資產。”
業內人士指出,一定程度上,保險的理財產品收益率比貨幣基金更有吸引力。原因一方面是,保險投資范圍更大,可以投資信托、專戶理財等產品,可給出較高的預期收益率;另一方面,保險產品一般具有固定期限,通常為1-2年,不到期領回會扣手續費,穩定性方面高于貨幣基金。
保險專家提醒,互聯網保險理財產品的買入和領回都是通過互聯網來進行,程序簡單,產品宣傳中往往只強調收益等關鍵信息,消費者不要只看中高收益,而忽視風險提示。
行業協會建議監管互聯網保險
近兩年,互聯網保險的野蠻瘋長也引起了行業的重視。
日前,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保險業的首部《互聯網保險行業發展報告》顯示,從2011年至2013年,國內經營互聯網保險業務的公司從28家上升到60家;規模保費從32億元增長到291億元,增幅總體達到810%,年均增長率達202%;投保客戶數從816萬人增長到5437萬人,增幅達566%。
報告同時建議,建立互聯網保險業務準入制度,將其正式列入保險監管行列;建立互聯網風險防控體系和退出機制;建立信用體系,有效開展反欺詐工作。
名稱 | 最新價 | 漲跌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