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信息中心宏觀經濟形勢課題組
今年以來,世界經濟仍未擺脫低迷走勢,國際貿易環境有所惡化,我國對外貿易保持中速增長。上半年,進出口增速逐月放緩,但貿易結構繼續改善。展望下半年,我國對外貿易面臨的外部環境不容樂觀,國內需求延續穩中趨緩走勢,人民幣匯率升值滯后影響顯現,預計進出口增速將進一步下滑。應通過改革釋放經濟增長和對外貿易發展的動力和活力,注重調整貿易結構,保證一定貿易增長速度。
上半年外貿進出口增速
呈現逐步走低態勢
1、進出口增速逐月回落
1-6月份,我國進出口同比增長8.6%,略好于上年同期水平,其中出口增長10.4%,增幅同比提高1.2個百分點。從月度走勢看,有關部門加強了對跨境資本、轉口貿易等領域的監管,香港“一日游”和“低出高報”等貿易虛假行為受到明顯抑制,出口增速逐月回落,與工業出口交貨值增速逐步靠近,其中6月份出口同比下降3.1%。進口方面,國內需求不旺導致進口增長緩慢,上半年增長6.7%,其中二季度增速5%,明顯低于一季度的8.4%。上半年進口增長慢于出口,貿易順差同比擴大58.5%,突破1000億美元。凈出口對GDP的貢獻率由去年的負拉動轉為正拉動,貢獻率為0.9%,拉動GDP上漲0.1個百分點。
2、對外貿易結構繼續優化
當前,中國對外貿易逐步進入由“規模擴張型”向“質量提高型”的轉變階段,結構調整步伐不斷加快。上半年,貿易產品結構、貿易國別結構、貿易方式結構、貿易區域結構均持續優化。貿易產品結構方面,高附加值產品出口比重進一步提高,上半年機電、高技術產品出口比重分別上升0.2和2.0個百分點;鐵礦石、石油等資源能源型產品進口增長較快,消費品進口占比提高。貿易國別結構方面,對美國、歐洲、日本等傳統市場出口繼續放緩,依賴程度降低;對東盟、非洲等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出口提速。上半年,我國對美、歐、日三大傳統市場出口比重下降至37.6%,對其他出口市場比重上升到62.4%,出口市場多元化加強。貿易方式結構方面,對國內經濟增長、價值創造貢獻較大的一般貿易增速快于加工貿易,加工貿易比重下降3.0個百分點。出口區域結構方面,西部地區憑借產業轉移與后發優勢,對外貿易迅速增長,上半年中西部地區占全國出口總額比重上升0.3個百分點,東部地區進入出口結構升級階段。貿易經營主體結構方面,世界金融危機后,我國民營企業進行經營轉型和開拓創新,實力增強帶動出口較快增長,上半年民營企業出口占比提高4.1個百分點,達到41.7%,比重直追外資企業。
3、貿易出口軟實力有所提高
隨著人口紅利減弱、資金成本提高、資源環境壓力增大,我國不僅經濟潛在增長率下滑,而且對外貿易傳統的成本與價格優勢逐步弱化,部分出口產品市場份額被周邊國家侵蝕。在這種情況下,外向型企業更加重視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經營成本、加強技術創新,同時政府部門加強對出口質量的管理,打擊出口假冒偽劣和侵犯知識產權商品,全面推進以質取勝戰略,貿易出口軟實力有所提高。當前,以海爾電器、華為通訊等為代表的中國自主品牌國際市場越來越受歡迎。并且,在國際市場價格總體下降的情況下,我國主要出口商品價格相對有所提高。海關數據顯示,上半年箱包、手表、生絲等部分產品出口價格上漲幅度達10%以上。
4、利用外資有所好轉,對外投資大幅提高
一方面,我國利用外資情況略有好轉,今年2月份以來連續5個月單月吸收外資保持正增長,上半年同比增長4.9%,情況好于上年同期水平。東部沿海地區產業轉移騰出空間后,更加注重吸引國際文化、教育、衛生等高端產業落戶,上半年上海引進美國文化影視投資的兩個重點項目金額就達7.25億元人民幣。另一方面,由于當前世界經濟不景氣,國際市場競爭更趨激烈,國際各種形式貿易限制不斷增強,我國受到來自多方面的出口貿易阻撓。在這種情況下,擴大對外投資顯得更加迫切。1-6月,我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44個國家和地區的2912家境外企業進行了直接投資,累計實現非金融類直接投資456億美元,同比增長29%。尤其值得關注的是,今年以來我國對發達國家投資增長迅猛,對美國、澳大利亞、歐盟投資增速均超過50%。在發達國家投資建廠、就地取材、吸收先進技術的局面逐步打開。
當前對外貿易
出現新情況與新問題
盡管上半年我國進出口增長速度基本平穩并略有提高,但外貿領域存在的“套利貿易”、“匯率波動”、“貿易脫鉤”等情況和問題影響我國外貿的穩定發展。
1、對外貿易中存在虛增成分
今年一季度出口中,部分出口企業為達到博取人民幣利差及匯差、獲得出口退稅好處、取得大陸境內理財產品收益等目的,對香港出口中“一日游”和“低出高報”現象更加明顯。進入4月以來,國家加大了對“套利出口”的打擊,出口增速逐步向實際情況靠攏。根據我國主要貿易伙伴發布的進口數據(國際統計數據滯后于中國數據公布),美國1-5月份自中國進口增長3.1%,我國對美出口數據為增長3.5%;歐盟1-4月份自中國進口下降3%,我國對歐出口數據為下降0.9%;香港1-5月份自內地進口增長9.5%,內地對港出口數據為大幅增長54.9%;其他國家與我國進出口統計數據雖略有差異,但區別不很明顯。可見,我國上半年出口的虛增部分主要來自對香港貿易。根據計算,1-5月份虛增出口約340億美元,剔出虛增的部分出口增長9%左右,和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2、熱錢大規模流入推動人民幣大幅升值沖擊外貿出口
1-5月份,通過貿易渠道和其他渠道的套利資金大量流入,我國外匯占款投放增量達到1.58萬億元,是上年全年的3.2倍。6月份之后,由于美國宣布將要逐步退出量化寬松政策,引發國際短期資本從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經濟體與日本市場中大規模流出。套利資金大規模、快速地流入流出,導致進出口統計失真,干擾了對經濟形勢的判斷,損害了宏觀調控的科學性。前期的大規模資本流入助長了理財產品、信托產品等影子銀行業務擴張,加大房地產市場的投機,增加了積累泡沫的風險;后期的熱錢迅速流出,導致金融體系流動性吃緊,銀行間拆借利率飆升,一度出現“錢荒”現象。此外,短期資本流動不確定性加大了人民幣匯率波動,1-6月份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升值已達5.7%,將嚴重削弱我國產品出口的競爭力。
3、我國與歐美國家貿易初步顯示脫鉤跡象
我國對美國、歐洲等發達經濟體出口比重下降,表明外貿結構有所改善。但這一現象也體現出以我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與美國、歐洲等發達國家之間的貿易、經濟聯系正在逐步弱化。上半年,我國產品出口到傳統發達市場占比從上年的40%左右下降至37.6%,可能預示中國在對外貿易領域與發達市場脫鉤的進程加快。實際上,從2010年開始,中國商品在歐盟與美國市場中的份額已經出現下降。而且,伴隨美歐自由貿易協定推進,未來發達國家之間經貿往來將進一步加深。對于實施“出口導向型戰略”的新興經濟體而言,大部分國家經濟的高速增長曾經與發達國家的進口需求密不可分。在國內面臨產能過剩與經濟下行壓力的情況下,如果與發達國家經濟、貿易脫鉤速度過快,將可能引發外需銳減、產能過剩加劇、就業形勢惡化等一系列經濟問題。
下半年外貿進出口
將進一步下滑
展望下半年,世界經濟增長不甚樂觀,經濟領域積累的矛盾難以化解,低增長、高風險態勢仍將延續;國內經濟潛在增長率下降,產能過剩問題突出,內需放緩趨勢難以改觀。初步預計,下半年外貿進出口增速將進一步下滑,全年出口增長9%左右,進口增長7.3%左右,貿易順差達2800億美元。
1、世界經濟增長動力偏弱
年初以來,盡管世界經濟運行中逐步顯露出一些積極跡象,但是總體態勢仍然疲弱,全球經濟改善勢頭放緩。一季度世界經濟增速出現小幅反彈,之后回升勢頭趨弱,制造業處于收縮邊緣,二季度摩根大通全球制造業PMI指數均值50.5,明顯低于一季度的51.2。同時,發達經濟體和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形勢普遍差于預期。美國財政減支計劃實施不利于私人部門消費需求提高,對經濟負面影響逐步顯現;歐洲債務危機情況并無明顯改善,經濟衰退程度超出預期;新興經濟體由于產能過剩、外需放緩、金融風險等問題,經濟增長普遍減速;全球能源、原材料新增需求放緩,巴西、俄羅斯和南非等資源出口國受到沖擊,經濟運行低迷;只有日本在超寬松貨幣政策刺激下,消費與出口形勢好轉,經濟增長出現起色。近期,IMF再次將世界經濟增長預期調低為3.1%,較4月份報告下調0.2個百分點,將新興經濟體增速下調0.3個百分點至5%,發達經濟體增速下調0.1個百分點至1.2%。世界銀行近期展望中認為今年全球GDP增速將低于去年水平。
2、中國被排斥于新一輪主要區域貿易談判之外
當前,傳統WTO多邊貿易談判進程受阻,新一輪區域貿易自由化浪潮逐步興起。不同貿易體系下的談判內容更加側重貿易與投資并重、服務貿易和投資協定相關聯。尤其是今年以來,TISA(國際服務貿易協定)、TPP(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TTI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關系協定)談判加速推進。更高標準的國際自由貿易協定在框架、內容、要義等方面提出了較為嚴格的要求與規定。例如,大多數TISA談判參與方在金融、證券、法律服務等領域已沒有外資持股比例或經營范圍限制。而我國這些領域的政策仍停留在傳統的WTO多邊貿易框架體制下,銀行、證券、保險、電信等行業在上一輪加入WTO談判時仍保留有許多限制外資準入的措施,缺乏參與TISA談判的基本條件。TPP、TTIP談判更是由于國際政治等原因,將中國排除在外。目前我國在新一輪區域自由貿易談判中處于較為被動的地位。
3、全球資本流動波動加劇
由于主要發達國家相繼實施超寬松貨幣政策,美聯儲出臺四輪量化寬松措施,歐洲央行出臺不設上限購債計劃,日本提出以寬松貨幣政策推高通脹與刺激經濟增長的“安倍經濟學”,全球貨幣都存在超發趨勢。國際短期資本年初一度大量流入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經濟體,造成部分國家房地產、股票市場等資本市場價格上升。但是,自5月份以來,全球金融市場波動加劇,尤其是美國宣布將要提前退出QE計劃,導致發達經濟體長期利率上升,歐元區邊緣國家主權債務利差再拾升勢,引發國際資本轉向,新興經濟體遭受資本外流、資產價格下跌、債券利率上升、金融體系震蕩等沖擊。此外,美國“退出”政策預期與全球金融市場波動,導致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走勢分化,盡管路透CRB指數持續下滑,但國際原油價格不斷攀高,逼近近兩年高點,而糧食、貴金屬等價格一路走弱。國際資本大規模跨境流動,全球金融市場不穩,大宗商品價格分化,導致主要貨幣匯率波動幅度加大,不利于我國外貿穩定運行。
4、國內市場需求保持穩定
今年以來,在中長期潛在經濟增長率下降、短期內由政治周期引導的基礎設施投資和去庫存周期基本結束拉動經濟緩慢復蘇的共同作用下,經濟運行基本處于平穩態勢,需求面和供給面調整相對穩定,物價較為溫和。下半年,經濟運行中存在的新矛盾和新問題會加大經濟下行的壓力,而基礎設施投資和企業庫存回補又會推動下半年經濟增長。總體看,我國投資、消費需求將溫和增長,宏觀經濟將處于中速平穩增長態勢,有利于我國外貿進口平穩增長。
5、匯率上升滯后影響不容忽視
人民幣匯率是影響進出口走勢的重要因素。根據國際清算銀行數據,6月份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指數達116.34,連續九個月上漲,且連續八個月創歷史新高。今年以來,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升值5.7%,與此同時,日本以及大部分新興市場國家正在選擇貨幣貶值策略,以抵制出口商品價格競爭力下降的不利影響。在國內勞動力、資金、環境要素成本不斷上升和勞動密集型產品國際競爭力削弱的情況下,匯率的持續走強將進一步壓縮企業產品出口的利潤空間。盡管當前國際短期資本出現流出現象,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但考慮到匯率升值對貿易影響存在一定時滯,預計下半年這一影響將逐步顯現。
6、外貿維穩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無論從春季廣交會成交數據還是從當前出口先行指數看,未來出口情況不容樂觀。針對這一情況,有關部門明確提出將加大外貿維穩政策力度,爭取“為企業提供既有利于穩增長,又有利于調結構;既有利于穩定出口,又有利于擴大進口;既有利于降低出口成本,又有利于開拓新市場,發揮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綜合優勢的貿易環境。”7月2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促進貿易便利化推動進出口穩定發展的措施,主要包括便利通關、暫免出口商品法定檢驗費用、發展短期出口信用保險、服務貿易出口零稅率、實行進口貸款貼息、穩定人民幣匯率等措施,這將對提振企業信心、降低經營成本、穩定出口、推動進口產生積極作用。
穩定人民幣匯率
降低企業負擔
1、完善匯率形成機制,穩定人民幣匯率
一方面,短期內要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中期內推動人民幣匯率市場化進程,建立由市場決定匯率的機制,由匯率“中間價”逐步市場化入手,增加匯率彈性;加強即期和遠期外匯市場制度建設,給予市場要素在人民幣匯率形成中更大的權重;在嚴格資質核審的基礎上,促進匯市交易參與者構成成分多元化,形成更具活力的市場格局。另一方面,穩步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根據不同項目的開放難度與當前開放程度,由簡入難、由易入繁,短期內進一步放松有真實交易背景的直接投資管制,中期內依次審慎開放不動產、股票及債券交易,逐步以價格型管理替代數量型管制。
2、注重短期資本管理制度建設
加強國際資本管理應長短結合,既兼顧短期應急措施,又注重長期規則制定。短期內,防控熱錢借道跨境流動,要加強進出口真實性審核,防止高報出口和低報進口,抑制熱錢流入的勢頭。同時也要密切關注美國等退出量化寬松政策的動向,為防止跨境資本大規模回流發達國家做好預案。長期看,資本監管制度建設應將行政手段與市場手段相結合,更加注重市場機制建設。建立國際資本流動預警系統,科學制定短期游資流入流出天花板與警戒線,一旦觸及危險區域,就應啟動應急預案,如開征托賓稅等;加快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降低熱錢對人民幣匯率升降的敏感性;推動國內金融部門穩健經營,消除金融脆弱性。
3、切實降低企業負擔
當前,釋放改革紅利,保持市場穩定,最重要的是激發微觀主體——企業的活力與動力。一方面,企業承擔的勞動力、土地、環境等要素成本具有剛性,難以通過政策減負實現下降。可考慮將政策重點落實在降低企業交易與運營成本上,進一步減少對外貿企業的審批環節,清理不必要稅費,降低企業行政費用支出,同時加強外貿信息平臺建設,建立國際貿易資訊系統,幫助企業規避貿易風險,加強多邊與雙邊談判,減少貿易壁壘給企業帶來的損失。另一方面,結合盤活存量財政資金的契機,提高財政資金對外貿企業的支持,加快出口退稅稅款返還速度,進一步降低對外貿企業的稅費,在公共服務方面對外貿企業尤其是中小型企業提供財政優惠。
4、積極參與區域經貿合作談判
新一輪區域自由貿易談判已經啟動,中國一方面應抓緊練好內功,逐步完善金融、服務、證券市場等方面制度建設,提高外資進入的可操作性,主動與國際自由貿易發展的新趨勢、新標準和新規則接軌。另一方面采取重點突破戰略,有選擇地加強與歐洲、亞洲、非洲以及拉丁美洲等地區部分國家(如瑞士、韓國等)建立雙邊或多邊貿易聯盟,通過此類貿易聯盟逐步擴大、增強在本區域的影響,提高加入泛區域貿易協定組織的籌碼。
組長:范劍平
副組長:祝寶良
成員:王遠鴻 牛犁 李若愚 閆敏 徐策 徐平生 劉玉紅 張前榮 劉鵬 胡祖銓
執筆:閆敏
名稱 | 最新價 | 漲跌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