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新浪財經 > 理財 > 正文

王永慶:經營之神何如智度危機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12月19日 15:09  保險生活

  在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休斯頓,如果要問企業界哪個中國人最有名,恐怕當地企業家眼里,王永慶是最有名的,可與體育明星姚明、休斯頓火箭隊媲美。他們把每年的5月19日命名為“王永慶日”。因為早在1983年,王永慶在這里建造了世界上當時最大的PVC加工廠,扎根當地人心。

  王永慶的一生充滿著傳奇色彩。他白手起家,開創了一個富可敵國的龐大的商業帝國,他從不識“塑料”二字的門外漢到“世界塑膠大王”,被尊為華人的“經營之神”。他曾說,“要常常警惕自己,稍一松懈就導致衰退,經常要有富不過三代的警覺。”

  王永慶有著70多年的經商經歷,創業之路充滿了坎坷,曾無數次面臨危機。如今,在浮躁的商業時代,金融危機的陰影揮之不去,很多商人深感前途莫測。文章以故事的形式摘取了他人生中至關重要的三次危機轉折,讀他的智慧之道,對現在的企業家來講,仍有很現實的意義。

  米店危機,客戶服務制勝

  1917年王永慶出生在臺灣臺北縣一戶貧苦的茶農家里。小時候,就跟著母親出外撿煤塊、木柴,以便能換取點零錢,貼補家用。七歲時,在父母的多方籌湊下,開始讀小學。別人家的孩子上學都是穿著漂亮的新衣服,而王永慶卻連一套像樣的衣服都沒有。他的褲子是用面粉袋改做的,上面還印著“中美合作”的字樣;僅有的鞋子磨破了,他就干脆赤著雙腳在泥濘的山路上奔走。

  15歲,他懷揣著東拼西湊來的一點盤纏,來到臺灣南部的嘉義縣做了一名米店學徒,管吃管住,每月40元工錢。1年以后,王永慶做出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個重要的創業決定——開一家屬于自己的米店。他用東挪西湊來的200元錢,在一條偏僻的巷子里承租一個小得可憐的鋪面。

  開業之初,由于米店規模小,地處偏僻,又缺乏知名度,他面臨的危機重重。比起那些經營多年、頗具規模的老字號大米店,沒有任何的競爭優勢。

  坐地賣糧沒有效果,上門推銷也不見成效,生意冷清,這讓王永慶頭疼不已。他感到,要想打開銷路,在市場立足,自己就必須要有別家米店沒做或做不到的優勢才行。當時稻米的收割和加工技術還很落后,稻谷收割后都是鋪在馬路上曬干后再脫粒,因此大米里有不少秕糠、沙粒、小石子等。人們在做飯前要反復淘洗,非常麻煩。這種現象很普遍,無論買家還是賣家都習以為常,見怪不怪。

  王永慶想起了祖父曾說過的一句古訓:“不惜錢者有人愛,不惜力者有人敬。”他沒有那么多錢,唯一能做的是不吝惜時間和力氣。于是,王永慶從提高米的質量上入手,以此打開銷路。他帶領兩個弟弟一齊動手,不辭辛苦,不怕麻煩,一點點將夾雜在大米里的秕糠、沙粒統統清理干凈,然后再出售,這樣一來,他店里的米質比起其他米店要高一個檔次。

  因為這事王永慶悟出了一個道理,無論做什么生意,都要當成是做給自己的,只有把顧客放到自己的位置上,才有可能做得更好,而唬弄顧客也就等于唬弄了自己。為了更好服務客戶,他一改其他米店的傳統,提供“送米到府”的配送服務。無論天氣好壞,無論路程遠近,只要顧客一聲召喚,他立即免費送米到戶。

  他給顧客送米,卻并非送到就算,他會細心地為顧客擦洗米缸,再將米倒進米缸里。如果米缸里還有陳米,他就將陳米倒出來,然后將新米倒進去,再將陳米放在上層。這樣,陳米就不至于因陳放過久而變質。這個小小的舉動令顧客們深受感動,鐵了心專買王永慶的米。

  每次給新顧客送米,王永慶都會在本子上細心記下這家的米缸容量,有多少人吃飯,幾個大人、幾個孩子,每個人的飯量如何,據此估計這戶人家下次買米的大概時間。到時候,不等顧客上門,他就主動將相應分量的米送過去。日積月累,王永慶親手建立了一套十分明晰的客戶檔案,這在當時是一大創舉!

  逆向擴張,成就塑膠王國

  在經歷了米店關門,磚廠和木材的投資后,王永慶睿眼識金,迅速轉戰二戰后的工業行業。當時臺灣的“工業局”推出一系列工業發展計劃,包括利用美國援助興建的石化工業基本原料——聚氯乙烯(PVC)塑膠粉。因為臺灣的需求量很少,而國際的生產能力已經很強了,很多商家都不愿冒險投資。

  但基于戰后工業復興的前景,王永慶做了個大膽的決定——辦塑膠廠。對于這個風險大、利潤不高的項目,他并不是心血來潮,在決定之前他做了周密的分析研究。雖然他對塑膠工業還是外行,但他向許多專家、學者討教過,還拜訪了不少有名的實業家,對市場情況做了深入細致的調查,甚至私下去日本考察過。他認為,燒堿生產地遍布臺灣,每年有70%的氯氣可以回收,用作制造聚氯乙烯(PVC)塑膠粉,這對發展塑膠工業絕對是一個大大有利的條件。

  消息傳出,有人公然斷言稱,王永慶根本不知道塑膠為何物,開辦塑膠廠肯定要傾家蕩產!

  1954年3月,王永慶和商人趙廷箴等人合作,興建了臺灣島上第一家塑膠公司——臺灣塑膠工業公司。當時,他的塑膠公司月產量僅僅100噸,是全世界規模最小的塑膠工廠。而同時期的日本或歐洲的工廠月產量已經達到3000噸以上,他的產品根本沒有規模效益可言。

  投產初期,王永慶的公司面臨兩個嚴峻的形勢:一者是市場需求,當時臺灣的月需求量只有50噸,這意味著公司每月有一半的庫存;二者,更大的困難是產品的質量,由于質量不過關,生產的雨衣一穿就破,以至于當時臺灣人都認為化學品是騙人的。臺塑經營慘淡,庫存堆積如山,公司騎虎難下,幾乎山窮水盡。

  按照生意場上的常規,供過于求時就應該減少生產。可王永慶卻反其道而行之,下令擴大生產!這樣一來,當初好不容易爭取到的合伙人都沒有了信心,不敢再跟著他冒險了,紛紛退股。為此,王永慶幾乎變賣了自己的所有財產,買下了公司的全部產權,使臺塑公司成為他獨資經營的產業。

  為了挽救苦心建立起來的企業,有人建議他去開拓海外市場,因為當時臺灣島內根本無法消耗如此眾多的PVC塑膠原料,走出去是唯一的出路。但走出去的戰略也面臨著重重困難,最大的壓力來自于規模:他的工廠月產僅僅是日本的1/50。而臺灣的人口不過是日本總人口的1/10,如此巨大的數據差異背后,意味著成本價格的競爭力。經過仔細比較、研究、分析,王永慶認為,產品銷不出去,并不是真的供過于求,而是因為價格太高,要想降低價格,就只有提高產量以降低成本。

  為此,他逆向擴大生產,尋求國際化發展。那段時間也是他人生經歷中最困難的。但只有生產的規模越大,規模成本才越低。為把產品銷出去,臺塑也不斷尋覓地點,開設塑膠產品二次、三次加工廠。1958年,他的工廠已經達到了月產210噸的規模,但相較于國際上的企業,但規模成本還是太高。王永慶再次力排眾議,繼續大規模擴產。隨著產品價格的降低,銷路自然打開了。

  憑借著眼光和苦干,他先后在美國建立了最大的塑膠廠和3個石化原料廠、11個下游加工廠,成就了“塑膠大王”的美譽。

  填海造陸,石化王國的綠色牌

  在“塑膠大王”美名的背后,王永慶的心中勾畫著一個進入官方壟斷的石化行業的宏圖————在中國臺灣、美國和中國內地三地間建立一個橫跨太平洋的緊密的上、中、下游石化物流生產體系,以此打造出真正的“石化帝國”。

  他回到了臺灣,實地考察選中了靠海的宜蘭縣,準備建廠,也就是后來的“六輕”。宜蘭的地方生產總值比較低,老百姓日子不是很富裕,按理來說,王永慶的辦廠計劃應該順理成章,能解決1萬多人的就業。而基于媒體報道的PVC塑膠類產業是環境污染型工業,遭到了宜蘭當地人的強烈反對。

  反對最強烈的時宜蘭縣的副縣長陳定南,他列出了三條理由,并在當地媒體上和王永慶公開辯論。王永慶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他盡可能地引進一些先進設備,降低度污染度,并且主動按照國際上通行的這種企業污染的標準來要求自己。他向大家展示了美國建廠的圖片和數據,在同樣地廠礦條件下,他承諾臺灣的石化廠環保會做得更好。辯論的結果是誰也沒能說服誰,但是在宜蘭人們的強烈反對下,建“六輕”廠的目的沒有達成。

  后來,臺灣的經濟逐漸趨于自由化,趨于環境的多方面考慮,他把這個廠子換到了臺灣的另一個地方——當時仍是一片汪洋大海的云林麥寮。填海造陸成本高昂,這在當時也是破天荒。4年的時間里,原來的滄海桑田,變成了今日的幾十座工廠、2600多公頃的工業區。通過國際先進的環保措施,王永慶用實際行動證明,石化廠年發展得很好,沒有出現預想的污染問題。

  王永慶以其企業責任精神,既發展了當地經濟,也保住了青山綠水,這與現在部分企業以犧牲綠色換取GDP的做法來比,無異于是竭澤而漁、殺雞取卵。也因為這些環保舉措,臺塑“六輕”成就了臺灣的跨世紀大工程,被稱為臺灣的“第二次工業革命”,也造就了王永慶人生的又一個重要豐碑。

  2008年10月15日,王永慶專程前往美國視察公司的生產線和廠房,不幸仙逝。這位把最后時光奉獻在崗位上的92歲老人深受人們的敬佩。這不僅是因為他用一生的勤奮經營起了臺塑集團,成為世界最大石化企業之一。更因為他簡樸的作風,坐擁億萬資產,卻從不奢靡。據說他幾乎每周都要給子女們寫信,為節省郵資,他通常用一種很薄的信紙,密密麻麻寫滿正反兩面。“有錢不去做公益,是一種罪過。”王永慶一生為慈善事業捐贈無數,是歷史上捐款數額最多的臺灣企業家。正心正念回報社會,創造財富而不為財富所累,或許這也是王永慶能一次次轉為為安,并讓世界企業家都為之肅然起敬的原因之一。

  鏈接:王永慶的危機經營之道

  1 冰淇林理論

  “想賣冰淇淋,就得從冬天開始做生意。”王永慶所提出的冰淇淋哲學,就是認為在冬天開業賣冰,就得更加強服務,努力經營,降低成本,以度過不景氣的寒冬,也因此冰店的競爭力才能大幅提升。同樣的,如果企業能夠在景氣蕭條期,或是營運艱困時韜光養晦,走出低潮后就有更大的發跡機會。

  2 瘦鵝理論

  能經得起景氣循環的波動,代表企業體質健康。王永慶觀察到耐得住饑的瘦鵝,經過喂養之后,特別容易成長,于是體悟到最重要的企業經營哲理:企業在不景氣的時候,如果能像瘦鵝一樣忍得住饑餓、挺著不倒,那表示勇氣與毅力驚力,一旦挨到景氣回春,必能迅速茁壯。

  3 危機是最佳時機

  王永慶認為,不景氣才是投資生產的好時機。在美國石化企業紛紛倒閉、停工之時,他卻到德克薩斯州去興建大規模的石化工廠,先后買下兩個石化工廠與8個PVC加工廠。1985年,臺灣島內經濟極不景氣,王永慶居然又宣布這是投資的最佳時機,并投資47億新臺幣,發展資訊電子工業。后來的實踐證明,王永慶的看法確實高人一籌。

  5 危機培養實力

  70年代石油危機發生時,許多臺灣業者相當憂心油價高漲問題,將嚴重影響公司營運,但王永慶卻絲毫不擔心油價高漲等外在客觀環境因素,反而更關注要如何讓“實務”運作更健全,他認為危機正是培養管理能力與實力的最佳機會。

最近訪問股

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熱門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