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17年前加入中國民生銀行創始團隊,還是13年前升任行長,抑或7年前接替經叔平就任董事長,董文標坦言,他總是懷有強烈的危機感。17年來,正是這種無時不在的危機感,催促著他和他的同事們完成了諸多看似不可能的跳躍式增長。
1995年3月,經叔平扯旗籌辦民生銀行之時,董文標已在上海灘金融圈耕耘經年。當時他是交通銀行的七位董事之一,亦是掌管海通證券的董事長兼黨委書記,但他第一個向經叔平報到,參與民生銀行籌建。僅僅十個月后,民生銀行即掛牌成立。自此至今,他完整見證、參與并帶領這家帶有草根特色的股份制銀行不斷壯大。
作為A股市值最大的股份制銀行,民生銀行始終面臨著股東們熱切的盈利訴求。57歲的董文標和民生銀行管理層的主要工作,就是努力將危機感演化為求新求變的動力,以差異化競爭優勢,推動民生銀行快步前行。今年5月8日,他和行長洪崎等高管在北京與30多位中小投資者代表會面,詳細解釋民生銀行的現狀和未來。
對于民生銀行的業績成長,董文標有足夠底氣:2012年民生銀行營業收入首次突破1000億元大關,與中國股份制銀行龍頭招商銀行的收入差距已不到10%,躋身今年全球500強企業行列。2013年一季度,民生銀行實現營業收入288.77億元,同比增幅15.35%,同期招商銀行實現營業收入308.5億元,同比增8.7%,兩家的差距已不到7%。在業界人士看來,中國股份制銀行的頭把交椅,或在這一兩年間易主。
多年來,董文標對民生銀行的基因充滿自信:它基于市場需求而生,從一開始就身份獨特。在長期處于管制的中國金融領域,民生銀行是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主要由非公有制公司發起設立的“民營銀行”,這注定了民生銀行不同尋常的生存和發展軌跡。
董文標自稱趕上了最好的時代,2000年他擔任行長后,民生銀行的資產規模、資產質量、盈利能力等關鍵指標均快速提升,資產質量和資本回報率等多項業績指標名列同業前茅,在中國銀行業異軍突起,市場寬度超乎許多人預期。
在董文標看來,民生銀行的業績高速增長,是建立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2012年末,其不良貸款率為0.76%,2013年一季度末,其不良貸款率沒有變化,在銀行業中表現中上,甚至優于部分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同時,過去十多年來,民生銀行率先推行獨立授信評審體制改革,并率先啟動事業部制改革,為同業提供了不一樣的結構創新范例。今年5月,平安銀行悄然啟動事業部制改革,具體操刀改革者,正是董文標的舊部,民生銀行的經驗事實上在銀行業界得到更廣泛的認可。
當前,面對國內外經濟與金融形勢的變化,尤其是銀行業競爭新格局,民生銀行能否實現快速發展并保持風險可控,如何在推進結構改革時確保平穩過渡,外界亦存在疑問。但在董文標看來,始終致力于培育差異化競爭優勢,是股份制銀行做大做強的命脈所在,這其中可能存在的創新彈性與市場寬度,令民生銀行管理層深為著迷。
追求回報是天然軌跡
七年前,董文標開始了從民生銀行行長向董事長的角色轉換。頭銜變化對他的影響并不明顯,他聲稱,其使命與挑戰始終清晰:為民生銀行拓展生存發展空間。
回頭看,1996年民生銀行創建時,其公司治理結構并不健全,時任董事長經叔平同時擔任全國工商聯主席,后來又擔任全國政協副主席,有很多公務和社會活動。于是從2000年擔任行長開始,董文標“實際上就承擔了一部分董事長的職責,同時也是民生銀行的主要決策者”。2006年他成為董事長之后,內部看法是,民生銀行的業務還是由他主導。用他的話來說,“我一直是董事長兼CEO的雙重角色——既要管大方向,又要管具體業務。”在外人看來,這似乎令行長洪琦頗為尷尬,但董文標和洪琦多年來的默契配合,打消了諸多猜測。
在總攬公司決策和執行的同時,董文標近年來主要考慮兩方面問題:一是制度,須進行革命性轉變;二是業務,通過產品創新解決問題。
他相信,追求股東回報是民生銀行的天然軌跡。民生銀行籌集的資本是民營企業賺來的血汗錢。因為賺錢不容易,所以股東們有明確而迫切的回報要求。這樣就形成了天然的制度約束:民生銀行必須為股東帶來高額回報,如果你無法帶來利潤,或者是帶來的利潤過低,沒有這些股東自己經營企業產生的利潤多,股東們寧愿把民生銀行的股份賣掉。
2000年董文標就任行長之初,民生銀行的股東回報并不好,那一年的凈利潤僅為1.46億元,而且沒有足額撥備,銀行總資產規模不超過700億元。他回憶稱,作為新任行長,那時他參加董事會總會感到艱難,為此他曾半開玩笑說:“開一次董事會就像上一次刑場。”
壓力之下,董文標將追求股東回報作為民生銀行發展的首要目標。他下定決心要在制度上進行創新,抓住機遇加速發展,為股東帶來更好收益,改變開董事會窘境。
經過仔細籌劃,董文標為民生銀行確定了“超常規”的發展戰略。當然,作為一名有經驗的金融家,他沒有忘記給這個發展戰略加一個前提:控制住風險。
風控并非發展障礙
要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實現超常規發展,董文標認為首先須進行制度革命。按照民生銀行此前的制度,高速發展和風險控制融為一體,在組織架構上往往是一個人管,這就難免會出現問題:這個人往往為了追求速度而把風險作為代價,最終會威脅股東利益。
為此,董文標說服民生銀行的董事會和高管層,從2001年開始,所有行政高管從審貸委員會退出,將審貸委員會變成一個專業性委員會。同時,審貸委員會建立一個獨立體系,從總行到分行,行政高管不允許干預審貸委員會的工作,分行審貸委員會的所有工作人員都由總行發工資,實現垂直管理。
僅一年時間,此舉即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1999年末,民生銀行不良貸款率8.72%,到2002年底就降到2.04%。2003年,民生銀行向九家分行派駐獨立評審機構,未派駐機構的高風險業務,一律上收總行。
將審貸體系獨立于行政體系之外,會打亂原有組織架構和權責格局。但董文標認為,化解這一阻力的關鍵是重新架構對資金的控制權,即改革審貸制度。
多年來,銀行的權力主要集中在貸款權上,因此獨立審貸制度在推行之初,遭到行政高管們強烈反對。他們質問董文標:“這個審貸委員會究竟是議事機構還是決策機構?如果是議事機構,那他們沒有決策權;如果是決策機構,董事會沒有給他們授權,那它算什么?”
盡管內部阻力巨大,董文標卻認為非改不可。他回應質疑者說:“你不能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他強調,行政高管的職責主要在于制定戰略、設計規則、組織團隊,不能與審貸職能混在一起。行政和業務一定要分開,這是控制風險的第一步。
除了推行審貸委員會,此次改革的一個衍生問題是問責。董文標說,在改革以前,分行行長是審貸委員會的主席,對風險負責。改革之后,分行行長主要是行政領導,不能管信貸。一旦出現風險,做業務的審貸委員會是風險的第一責任者,而分行行長本應組織好、管理好、協調好、領導好,如果出現問題,他雖然不是主要問責對象,也要承擔責任。董文標對分行行長們說:你不做,有人愿意做;你不適應,那就逐步去適應。
雖然外界一再質疑民生銀行所奉行的超常規發展戰略,擔憂其風險的可控性,包括在票據等具體業務領域,民生銀行的拓展速度與市場寬度亦引發爭議,但董文標強調,在打造好控制風險這道“長城”后,民生銀行等于擁有了更大發展空間,若能同時抓住中國經濟高速發展黃金期,必將實現加速成長。
事實證明了董文標的預見性。2000年末,成立不到五年時間的民生銀行資產規模600多億元,之后民生銀行進入快速發展期,伴隨著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最佳時期實現了快速發展。在董文標擔任行長之后的五年時間內,民生銀行總資產的年復合增長率達到70%。
如何自我否定
2006年接任民生銀行董事長后,董文標提出“調整提升”。因為民生銀行資產規模在短短幾年增長近10倍,“超常規”發展模式已不合時宜,到了調整體制、轉變發展方式的時候。
為此,他在民生銀行內部力推事業部制和分行轉型兩大戰略。但該方案一度面臨強烈反對,內部反對聲甚至高過外部。董文標選擇了堅持自己的理念,因為他看到,民生銀行此前快速發展的業務模式,與國有四大銀行并無本質區別,而民生銀行在資產規模上遠遜于這些銀行,跟在人家屁股后面走是沒有出路的。
民生銀行從2007年開始推行事業部制時,內部許多人認為這是“瞎折騰”。董文標說,當時民生銀行發展勢頭良好,但他深知這不是來自民生銀行的獨特優勢,更多是因為民生銀行搭上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便車,當便車不再便利,民生銀行必須轉變原有發展模式。
董文標發動的“調整提升”改革,首先是推行事業部制。所謂事業部制,就是把高風險業務由“總行和分行兩級管理、支行一級經營”的模式,轉化為“事業部一級經營一級管理”的模式;其次是突出專業化,細化業務分類。
民生高管層在經討論后認為,高風險業務包括幾項:一是房地產,這是全世界公認的高風險業務;二是能源,比如煤炭、石油、電力以及風電等新能源;三是交通,比如高速公路、海運、鐵路等項目;四是冶金。為此民生銀行設立了地產金融事業部、能源金融事業部、交通金融事業部和冶金金融事業部,實行專業化經營。而此前這些業務集中在分行,且貢獻了分行利潤的一半左右,現在剝離出來劃歸總行,一些分行的生計都成了問題。
在推進改革的過程中,董文標的信心充足。他認為,經過七年發展,民生銀行有較為強大的規模和實力,這是改革的基礎;同時,事業部制并不是新事物,在國外銀行業被普遍采用;此外,民生銀行真正的公司價值就是要走通這條路,因此一定要下決心“折騰”;他還有底氣的是,民生銀行團隊平均年齡不到30歲,他確信能說服他們和他一起改變。
事實證明,他的判斷基本準確。董文標事后總結說,如此大規模的改革,其他多數銀行可能都做不了,因為民生銀行充滿新生活力,對變革有較強的理解、接受和適應能力。
一旦多年堅持下來,事業部制改革對民生銀行產生的影響隨即顯現。首先是行業資源整合帶來效益集中。比如煤炭行業,民生銀行現在是中國煤炭業最大金融服務商,山西、陜西、內蒙古和貴州的煤炭整合金融服務主要都是民生銀行做的。民生銀行也因此擁有了一批專業化人才。有些年輕人在民生銀行能源金融事業部工作了四五年,拿出一塊煤炭一摸,就知道熱量多少,什么品級。民生銀行在各個領域都擁有專業化人才,這些專業化人才成為行家里手,能夠更好地識別行業風險。
董文標也曾反問:這些業務都堆積在一個支行會怎樣?一個支行多則50人到70人,少則20人到30人,三分之二的人在后臺運作,只有三分之一做銷售,要他們同時開展房地產、煤炭、電廠等行業的金融服務業務,風險會更大。
若按照業務模塊重新整理企業架構,最難的是如何避免業務分散、各自為戰。董文標說 “一把抓”的經營叫做井底之蛙,事業部制才是統攬全局。民生銀行將業務按行業分條線模塊,在全國統一布局,從而跳出了“井底之蛙”的陷阱。
堅持數年改革之后的民生銀行再做業務,實際上做的是產業鏈金融服務,首先是在整個產業鏈中對沖掉風險;二是專業化程度提高,從而提升客戶黏性,比如煤炭業,民生銀行做的報告比企業自己做的還要完善,將挖煤、煉煤、銷售、運輸一條龍的產業鏈做出來;三是民生銀行做貸款時將產業鏈中各種金融產品合并起來做,成本大幅下降。
“小微金融”藏錦繡
隨著民生銀行的事業部制改革基本完成,各分行經營重點也在變化。
原來分行像是一個“筐”,多數業務往里面裝。轉型后,民生銀行各分行主要做四件事:首先是小微金融;其次是區域特色,即找出所在區域特色行業并根據特色設計商業模式,然后推出基于全產業鏈的金融服務;第三是傳統零售銀行業務;第四是私人銀行業務。
選擇小微貸款作為轉型后分行的經營重點,董文標有多方面的考慮:民生銀行從2000年到2007年的高速發展,建立了一個漂亮的空中樓閣,但是它沒有落地,基礎并不扎實。
同時,民生銀行像招商銀行那樣做零售銀行業務,辦一卡通,也不現實。因為做零售銀行一需要有足夠的機構網點,二需要有大規模的團隊,招商銀行有近2萬人做零售銀行業務,而那時民生銀行只有約3000人做同樣業務,因此只能選擇小微企業作為民生銀行的主要客戶。
董文標認識到,通過構建全新的商業模式,原本無人問津的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獲得了新的發展空間。2008年6月,董文標決心進軍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藍海,并于2009年2月在全國性銀行中率先推出小微企業金融服務。
這四年多時間,民生銀行的小微金融服務業績令人矚目,到今年5月末,其小微企業貸款余額超過3700億元,累計發放小微企業貸款超過1萬億元,小微企業客戶超過120萬戶,這個過程伴隨著一系列創新:2011年民生銀行推出小微金融2.0提升版,強調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2012年啟動小微金融專業支行建設,組建服務小微企業的城市商業合作社。
董文標算了一筆賬:如果民生銀行用五年時間,積累300萬個小商戶,其中貸款戶80萬個到100萬個,產生8000億元的小微貸款規模。這300萬個小商戶將形成一個堅實的基礎,把民生銀行業績的空中樓閣落到了地上。
在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領域,民生在做,國有大行也在做,其他股份制銀行也在做。在董文標看來,其他銀行做好這一業務領域的難度很大,一是沒有進行制度變革;二是沒有相應的商業模式,沒有核心理念。他總結民生銀行的優勢有四句話:一是2.0版小微金融服務,即更強調金融服務;二是批量化、規模化的業務流程;三是專業化;四是客戶整合。
董文標相信,民生的發展路徑很難被其他同行復制,因為民生銀行是民營銀行,這是天然的DNA。
過去幾年民生銀行搞事業部、分行轉型,都是在迎接利率市場化的挑戰,其他銀行模仿和復制民生銀行的做法時,董文標又帶動民生銀行進行新的探索。他確信,全球銀行業的歷史性重構,將給不斷拓展競爭優勢的民生銀行提供最大的發展機會。
名稱 | 最新價 | 漲跌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