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新浪財經 > 銀行 > 正文

建行中行理財釣魚式營銷惹爭議 搶購總是晚一步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8月08日 05:59  證券時報網

  證券時報記者 唐曜華

  像房地產開發商推出幾套特價房吸引購房者一樣,銀行零星推出的高收益理財產品格外搶手。

  投資者未能如愿搶購到高收益理財產品,退而求其次購買收益率略低的產品大有人在。無論銀行有心還是無意,釣魚式銷售手法讓投資者對理財產品的熱度未降反增,但同時也引發了爭議。

  搶購總是晚一步

  經常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王女士向證券時報記者抱怨稱,她每次買高收益理財產品都極難搶購成功。

  高收益產品發行規模通常較小,往往低于普通理財產品,頻頻造就投資者“秒殺”理財產品的火爆景象。建行7月末發行的一款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頗為誘人,期限為365天、預期最高收益率為6.1%,但計劃發行規模只有0.5億~2億。而建行同期發行的收益率并不突出的理財產品募集規模上限大多達到20億元。

  中行一款期限為364天的理財產品預期最高收益率為4.7%,但計劃募集規模只有0.475億元;中行另一款期限與前者接近,但預期最高收益率只有3.9%的理財產品計劃募集規模則沒有上限。“大銀行發理財產品一般募集規模達幾十個億。”交行深圳分行一位客戶經理稱。

  正因為募集規模上限與認購需求存在較大差距,高收益理財產品的銷售火爆景象持續存在。

  釣魚式營銷惹爭議

  除規模限制外,高收益理財產品還會有區域限制、渠道限制、認購起點限制等,尤其在月末時段,部分銀行會限制收益率略高的理財產品的銷售渠道,比如規定僅限手機銀行渠道銷售,還有的銀行要求部分產品只能在銀行營業網點認購。

  盡管如此,這并不影響投資者購買理財產品的熱情。在網上銀行點擊購買數款預期收益率超過4%的理財產品均提示失敗后,小尹退而求其次認購了一款預期收益率為3.6%的產品。在小尹看來,即使理財產品收益率降低了,但總比銀行存款利息高。

  不管銀行有意還是無意,銀行某個時間段推出的一兩款預期收益率偏高的理財產品均吊足了投資者胃口,吸引大量投資者前往認購。但最后認購成功的往往只是少數。

  類似的銷售手法房地產開發商運用嫻熟,開發商通常會打出特價房的廣告吸引到大批的購房者,但特價房數量通常較少,最終只有少數人能有幸認購到。

  “銀行高收益理財產品發行時,大多先通知大客戶認購,普通投資者在獲取信息方面不具優勢,因此認購成功的難度相對大些。”普益財富吳濘江稱。

  高收益資產有限

  高收益理財產品之所以預期收益率較高,與其投資的資產有關。“高收益理財產品投資的資產跟普通理財產品不同。”吳濘江稱。

  目前收益率較高的固定收益類品種主要有城投債、中小企業私募債券等。“這兩類債券我們都會投一點,但高收益的資產是有限的。而且有的品種需注意其他風險,比如城投債交投不活躍,有一定的流動性風險。”江浙某城商行理財產品中心人士說。

  商業銀行出于流動性管理需要,亦會對理財產品的總體規模、時點規模進行控制。“我們通常會根據掌握的高收益資產的情況、理財產品到期情況等,安排一段時間內的理財產品發行總規模。”該城商行人士稱。

最近訪問股

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熱門股票